三伪文学 收获 新闻文学化是个伪问题



新闻文学化是个伪问题

上周谈及“文字功夫”,有感于时下报章文字的低劣而略发数语。为防止给人留下“文字至上”的错觉,今日得事先声明一下:否也。

 

文字功夫差劲,谁都知道不是件好事。但在新闻领域,过于重视文字,自然也不会得到多少掌声。道理很简单:过犹不及。

 

“辩解”似乎来得太容易。其实,我最担心的倒不在于“文字至上论”,那无需多少唇舌来“指正”,也很可能是我空设的一个耙子。真正要谈的是一个不至于那么极端的问题,即争议颇广的“新闻文学化”。

 

说是争议,其实也接近一边倒,从学术层来看,“新闻文学化”在我国也很不得人心,但实际操作中似乎有逐渐兴旺之势。实行者称其“好看”,反对者则斥之为“煸情”,更具说服力的是将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一条一条列出,如本质上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在功能上,新闻重传播,文学重审美等等。

 

然而,我左看右看,实在看不出双方有什么水火不能相容之处。“好看”肯定无罪,说的是实际效果,“煸情”当然不可,却是诛心之论,两者不在同一层面。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但新闻难道不可以借鉴文学的艺术性、形式美?

 

一言以蔽之,新闻是否“文学化”了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新闻本质上是否还是新闻。只要新闻骨子里还是新闻,写得漂亮一些又何妨?若写得好看,可以说是因为借鉴了文学的妙处,也可以单纯地说作者的文字功夫好,写得好的文章不一定都是文学。若写得煸情乃至恶心了,那最多也只能怪“文学化”的功夫不到家,弄巧成拙,——有煸情的新闻,也有煸情的文学——总之与“新闻文学化”无关。

 

因此,在我看来,“新闻可否文学化”并不成问题,真正的问题倒成了另一个更经典的问题:什么是新闻?

 

至于什么是新闻,定义多多,标准不一,但一定之规尚存,如“事实”,如“新”。不过这不是本篇所能谈清的问题了。

2004.6.25

 三伪文学 收获 新闻文学化是个伪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503.html

更多阅读

容易厌倦是个心理问题 对男人很容易厌倦

“我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一年半!”戴薇的履历上有着一份长长的跳槽记录。她遇到的麻烦是:“我在面试的时候,总被问到为什么老是换工作。”显然,人们会质疑这样的人有没有长性。戴薇对自己也很困惑:“我常设想,如果当初在一份工作上坚持到底

新编一年级语文教科书 新编教科书是个原则问题

    上海新编历史教科书事件近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淡化“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革命、战争”,“盖茨取代毛泽东”;大幅削减古代史内容,用所谓当代文明史取代中国史;营造所谓“和谐史”,革命、战争、苦难内容被大幅删减,南京大屠杀

滞留不归 “人才滞留不归”是个真问题吗?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据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2亿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主要劳动

行政面试问题及答案 去行政化是个国际问题

     在国际上,红十字会的行政化、官僚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慈善组织的管理本来并非难事,只要善款如何使用向募捐者乃至向全社会“公开透明”,交代得清楚就行了。然而,慈善机构一旦有了官方背景,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机构无需向捐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

   每当食品安全新闻曝出,舆论汹汹,人心惶惶。虽然监管部门的查处越来越“雷厉风行”,但多数仍属于马后炮,不但事件曝光主要依靠媒体,而且事后查处的多,事先防控的少,在食品安全方面,行政监管表现出一以贯之的被动与迟钝。究其最主要原因

声明:《三伪文学 收获 新闻文学化是个伪问题》为网友鹿畔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