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给出的数字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互联网上日益叫嚣的气焰,声势越来越近的变革,已经不只是一场出于口舌的游戏。伴随着继续进行中的吵做,任何传统媒体集团都必须面对眼前这个运气极佳的小子。
05年,传统媒体普遍遭遇隆冬,平面广告业绩下滑之快,到是应了新媒体的“小人得志”。而北青的年报,更典型地印证了《报告》的结论:北青期内广告销售额约5.9亿元,主要来自《北京青年报》,期内地产广告收入约2.5亿元,同比下跌约38%,毛利从04年28.8%降至05年11.1%。虽然北青给出了众多理由,但仍掩盖不住传统平面媒体盈利能力下降、盈利来源单一及依赖性强的大势。
面对新旧媒体的对峙态势从叫嚣到走向正面对抗,从传统媒体的不屑一顾到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系”已逐步占据半壁。对06年之后的传媒产业来说,媒体大融合及各种重组转型已成定局。对于传统媒体集团来说,这种决心也已完全走出了理论期而步入清晰的实践。这一点,从刚闭幕的(深圳)文博会也可见一斑,南方报业集团主推奥一网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其他报业集团的动作同样不小。传媒产业,大势已定。
市场增速稍缓 分众趋势已定
《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05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约3205亿,增长约12%,虽然增速放缓然势头依然强劲。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同时,传媒产业的概念也进行了二次拓展,除了传统四大,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也有了更实质性的进展,至少让传统媒体感到了相当的寒意。《报告》显示,图书出版为36%,电视广告为12.4%,手机短信9.5%,广告公司9.3%,期刊发行约8.4%,报纸广告则抛物线式下滑。新媒体通过技术特点对市场又进行了多次切分,使整体市场进一步分众化,因此整合成了必然选择。
报业集团暴利时代,彻底结束。旧媒体弱化,新媒体尚未强势,痛苦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将不可避免更尖锐得显现出来。
转型 重组 再造
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紧逼,传统媒体改制转制提上了实施日程。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也做了许多试点,现在正是推广的时机,非政经类媒体及印刷、发行等相关部门由事业编制改企的步伐不会放缓,市场化将会进一步加速,资本也会越来越多的介入,相当数量的裁员也将不可避免。传统媒体集团的生命力将可能被再次激活。
报纸不会消亡,新媒体也没有独大的可能。为了保持报业资源的稀缺性,报纸在内容发展上的改革将是必然的,现今诸多报纸的“杂志化”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合适的时间提供深度的、娱乐的及可读的内容,仍是“影响力资源”最集中的地方。相反,除了快速、海量及参与性的增强,互联网在内容质量控制上还有一系列盲点、本性缺陷值得探讨。
因此,如同任何一次民族大融合一样,一场全范围的“报网合一”的媒体大融合将不可避免。诸如奥一网,这种“技术,内容,运营”合一的模式,将可能是许多传统媒体集团效仿的案例,运营模式及商业模式上也将有更多的、更市场化的尝试。一场产业资源调配过后,存活的只能是那些强势报纸与高商业价值网络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