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
二战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这种传统经济模式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被大量利用,不仅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而且产生了大量污染,使得渔场衰落,森林缩小,土壤侵蚀,牧场退化,沙漠扩大,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地下水水位下降,气温升高,破坏性风暴增多,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死亡,物种灭失。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的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提出变革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循环经济模式,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的命题。
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朔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他认为地球就像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靠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生存。如果人们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理论”要求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效法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效法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学规律,要求以新的“循环式经济”代替旧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居世界大公司500强第23位的杜邦公司,开始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提出“3R制造法”。到1994年,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德国于20世纪90年代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办法》、《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对废弃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生产,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法国法律限定2003年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奥地利的法规要求80%的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利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则开始提出源头治理的思想,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得到了发展。进入21世纪,循环经济的研究在中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及其3R原则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主的物质流动经济模式。它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即“资源→产品→废物”,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没有资源和废物之分。因为对一个企业或部门是废物,对另一个企业或部门是资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例如,汽车报废的铅酸蓄电池,是再生铅的良好原料;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丢弃的矿泉水瓶、可乐饮料瓶、食用油塑料瓶,是生产涤纶的化工企业的原料;机械加工厂的固体废料,是炼钢厂或相关企业的资源。
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称为减量化(Reduce);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称为再利用(Reuse);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称为资源化(Recycle)。这就是著名的3R原则。显然循环经济的实施将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中的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三原则中,首先是减量化,其次是再利用,最后是资源化。三个原则的先后次序不能随意变更。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和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例如,通过制造轻型汽车来替代重型汽车,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节省能源,且仍可满足消费者乘车的安全标准和出行要求。在消费中,人们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而不是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例如使用标准尺寸设计可以使计算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非常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
资源化原则是针对输出端的方法,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资源化有两种: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例如,将废纸生产出再生纸,废玻璃生产玻璃,废钢铁生产钢铁等。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变成与原来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高,而次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低。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应增强购买再生物品的意识,来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