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财富本质的认定——要善于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中认识财富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财富事物、物质的生成过程与生成方式,于是,对财富和财富物质本质、属性的认识自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步骤。其中对非财富、反财富物质的排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财富排异讲的是将不属于财富的东西排除在财富物质之外,由于《财富隧道》是将非财富、反财富聚变为财富,所以财富排异其实也就是在发现与寻找实现经济、财富聚变的物质、基础做准备。
(一)战争、生产和技术进步都不是财富的最终形态
战争从表面上看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军火产品的总需求,可是,战争也会造成受害国的人民迅速贫困化,结果使其购买力降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是提高质量和增加产品的过程,而决定企业盈亏的又取决于社会购买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战争、生产、科技都不是最终的财富物质形态。
1、战争不能解决供求关系的失衡问题
守恒与不守恒既是宇宙物质运动根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运动源泉,可以说是宇宙、社会、市场、企业、盈亏物质运动的源泉。不管宇宙、社会,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盈亏物质,只要是运动就应该守恒。人类通过对物质运动的守恒来认识物质运动规律,物质质量的不同和人类的愚昧无知又是制造和产生不平衡、不对称、不和谐的根源。相反,人类在认识物质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科学文化技术又是消除不平衡和不和谐的内在动力,但是,又不能完全消除。可以说人类由愚昧到文明,社会由不和谐到和谐也是一种守恒。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守恒是物质运动的原因,不守恒是物质运动的动力。
企业是市场运动的产物。当市场需要某一种商品时便会相应地产生出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或企业群。然而,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是一定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市场不会因为企业的变化而变化。当生产不能满足需求时,企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盈利景象;当生产超越了这种需求时,企业又会呈现出一种萧条的亏损景象。但是,供需矛盾的解决只能靠供需自身规律性的变化来实现而不是战争行为。
供需矛盾在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有了,各种差异的存在与积累使得这种矛盾越来越激化,直至出现阶级和政治集团间的矛盾与斗争,激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引发战争。战争使供求矛盾在一定区域内得到平衡而在另一些区域内又出现了更大程度的不平衡。如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而事实上却只能得到部分人群的平衡和更大部分人群的不平衡。换句话说,战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只有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力的解放才可以使得这些矛盾逐步得到缓解。但仅仅是缓解而已,因为一旦供过于求,同样会构成供大于求的矛盾。平衡与不平衡在自然、社会能量的交换中发生。
2、发展生产也不能解决供求关系的失恒
如果说战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的平衡问题的话,那么是不是说发展生产就能够解决呢?不一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解决供求矛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战争,另一种便是发展生产力,而实践证明后者要比前者更为有效。按理说,需求有多大供给就应当有多大,实际上不是不足就是过剩。
为何会出现不是供不应求便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类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较低,生产一直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历史上曾出现过“大恐慌”时代。“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新篇章,却又逐步把人类带进了一个“供过于求”的险境。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事实证明,作为一种方式和手段,市场经济在解决人类供需矛盾方面发挥出无以伦比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市场经济便是一种理想的和不可挑剔的经济方法与手段,因为市场经济只能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却解决不了“供过于求”的症结。换句话说,由于市场经济只能在“短缺经济”时代发挥作用,因此,一旦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其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饱和经济”的到来。
3、技术进步同样不能解决供求关系失衡
人类做梦也没有想到供大于求会成为矛盾,会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供求失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商品供大于求的表现。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危机是因为在市场的背后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于是人们渴望这只“隐形杀手”有朝一日能从“幕后”走到“台前”。进入20世纪,由于通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野得到了空前拓展并通过它似乎看清了市场的面貌,误以为不守恒状态会逐步缓解。
其实,人们错了。通讯技术的发展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矛盾呢?——信息技术犹如增加了人类的一只雪亮的眼睛,似乎会告诉人们应该生产什么和不应该生产什么。可是,没想到的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大量的生产资本的溢出。资本不也是一种商品吗?资本的过剩难道不也是一种“供过于求”?哪一位资本的拥有者不想让自己的资本得到增殖呢?结论是只有投入。
于是,为了避免贬值,人们把大量资本投向市场。可是,当人们通过信息技术发现了“供大于求”的时候,就不得不把资本从生产、销售领域转移到金融市场,结果金融危机便应运而生了。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资本溢出”的一种表现。“资本溢出”无异于商品的“供大于求”,因为资本也是一种商品。资本过剩实际上也等于“商品过剩”。如同经常不使用的肥皂,时间常了无机盐就会渗出的道理一样。
于是,为了避免资本过剩,人们便想到把过剩的资本投入到科技领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消化大量的过剩资本。可是,一个更新的问题又产生,那就是科技成果可以节省下更多的资本,并可以使固有资本迅速增殖,结果必然使资本进一步地过剩——它显然是个自然力取代劳动力的过程呀!
(二)财富的最终形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确定为财富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人类之所以能够产生,是由于大自然为人类的产生、生存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财富,为人类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人类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然物质构成,创造出许多“人化自然”。再次,一些生物物种有赖于人类存续下去。
1、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财富的初级阶段
科学证明,人类并不是地球最早的居民,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经过长期进化演化而来的。当然,笔者也不排除由其他星球“移居”到地球上的可能,因为在没有最后确定之前最好不要早下结论。至少我们应当承认,生命所需要的一些物质有“移居”的可能。再说,另一些生命物质也不仅仅存在于地球上,其他星球也存在有类似于地球上的物质形式,因此,笔者断言,地球绝不是生命的唯一居所。
据说,在我们居住的这个银河系就有2000亿颗恒星,而每一个恒星又有若干个行星、行星内也有若干个卫星。你怎么知道在这么多的行星与卫星上就没有其他生物体、生命体和生物物种的存在?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为什么要下结论呢?但是,有一点是可以下结论的,那就是,人类肯定不是由上帝创造的,也不存在什么亚当和夏娃,更不存在女娲娘娘造化人类的事实,因为人类均是自然发生。
什么叫“自然发生”?自然发生就是从无机物到中性机物,从中性机物再到有机物;从菌类到藻类,再从藻类到植物类;从植物类到动物类,再从动物类到灵长类、人类。当然,在生物、动物、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也少不了突变因素,也就是说,只有渐变而没有突变同样不符合辩证法。但是,有一点又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没有大自然事先提供的自然财富物质的存在,人类永远也不会产生。
我们知道,人类曾经历过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是靠什么生存的?当然是靠自己的劳动。但是,如果环境十分恶劣——除了沙漠、岩石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也就不可能有人类,更不可能有人类的发展。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在原始社会主要是接受或者说是通过大自然的馈赠才得以生存下去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说,人类社会初级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
2、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财富的发展阶段
然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对自然的这种依赖关系便逐渐弱化,在有阶级的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由于人类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家机器以后,人类对自然的这种依赖性便越来越弱化了,表现为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或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而在这个时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依赖上升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现在的人类正处于这个阶段。
可是,令人不安的是,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表现为对自然资源、自然财富的疯狂掠夺。更可恶的是,我们的一些经济学著作竟然认为自然资源、自然财富是不存在价值的,并且错误地认为只有人类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来源。比如就有人认为阳光和空气不具有价值。于是,为了发展经济、创造所谓的劳动价值,有些人、有些企业、有些地方、有些国家便不惜以破坏自然为代价。
其实,他们却忘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同样是要付出成本的,甚至还是巨大的。比如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近海水域赤潮的发生;比如草原、森林的退化和湖泊、湿地消失和沙漠化的加剧;比如极地大面积冰川的消失和极地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等,可以说几乎都与人类对自然界的疯狂掠夺与破坏有关。在这种状态下,又怎么能说人类与自然界是和谐的、互补的?
可以肯定,如果人类照目前的状态发展下去,不能改变对自然的这种恶劣态度,用不了多久,人类就会为自己的过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到那时,人类不要说创造财富了,恐怕连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也会在不经意中忽然消失。洪水、沙尘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增加和不期而至就是实证。
3、自然对人类的依赖——财富的高级阶段
当然,这也不是说人类的存在、发展对自然界的演化就没有一点好处,如果人类能够及早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人类同样也可以为自然界的发展与演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到了那时,人类已不再是对自然的依赖,而变成了自然界对自然的依赖了。难道自然界还会对人类产生依赖性吗?是的。人类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造化自然,因为人类本来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当然是首先要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这是起码要作到的事情。其次是要帮助自然界进行演化,因为自然界自身并不会说话,不会向人类有什么要求,这要全靠人类的自觉性。比如人类要恢复自然风光就需要克服和改正自己的过激行为——少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废渣等物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人类的贡献将是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因为大自然净化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
再比如,一些地球原生生物的灭绝也需要人类的帮助来恢复,其中人类善意地保存一些它们的基因便是很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事情。尽管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做不到,但总有一天可以作到。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不是同样在依赖于人类的聪明与才智的存在吗?还有,那就是人类也可以将一些地球上的生物迁移到其他星球上,这不仅是可以办到的,也是对人类自己很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人类不总是在扮演依赖的角色、破坏的角色、敌人的角色。既然大自然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上曾作过人类的良师益友,人类为何就不能成为大自然的良师益友?否则,人类不就变成了“过河拆桥”和忘恩负义之人了?于是,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完全有理由和有必要为与自然界的和谐做出贡献,更不要说人类本来就是“自然之子”,有“子承父业”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