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未来企业取胜的最重要的单一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石化工业以引进技术和装备建设发展为主的模式仍未根本改变,仍然停留在应用国外技术专利为主阶段。技术壁垒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中最大保护措施。“十一五”规划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石化工业将会在今后的较长时期内面临自主创新能力的挑战。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2007年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全面放开),作为国内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化深切感受到来自国外大公司、国内兄弟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自产原油资源严重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尤其是母专利技术,产业、产品、企业、资本等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着自身竞争力的提高。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调整、创新、发展”的方针,紧紧抓住影响发展的主要矛盾,紧紧围绕主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后续研发能力,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成果,为中国石化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技术创新——做精做强做优主业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石化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在吸收各方面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已有的认识和结论,大胆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工作实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认识、新方法,用创新赢得新突破。创新型企业文化已成为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理念已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同,石化人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创新思想已渗透到集团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石化员工的行为习惯。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除夕之夜到中原油田看望石油工人时指出,油气勘探要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没有石油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没有环境,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土壤。
普光气田的发现,主要得益于勘探理论、勘探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勘探理论的创新,是油气田发现的先导;勘探技术的创新,为油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支撑;管理模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发现油气田的效率和效益。普光气田以探明天然气储量2511亿立方米的丰度,成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这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普光气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国家资源战略、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大气田的允诺变成了一个重大的物质成果。这对于改善我国的油气资源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扬子石化公司继了创新的传统,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拓展,逐步形成了以持续改造与优化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多次的持续改造,为公司消除生产瓶颈,提升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持续改造不仅提高了公司效益,更表现在公司的技术创新上。扬子石化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做到学习吸收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专有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自1990年开始申报国家专利以来,扬子石化至今已有175项国家专利,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内享有77项专有技术。在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上,扬子石化荣获“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成就奖”,这是中国石化系统唯一的一家获奖企业。
巴陵石化公司紧紧围绕做精、做强、做优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54个攻关项目,着力自主创新。先后有20多个科研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的鉴定。各基层单位把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把打造知名品牌作为自主创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选题,组织群众性技术创新,去年实施的20多个“短平快”技改项目发挥了良好的创效作用。随着巴陵石化公司自主创新工程的强力推进,促使自主创新成果迅速集群,在生产实践中放大应用,不断开花结果,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2004年,公司实现重大跨越,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甩掉了连续亏损14年的帽子;2005年,他们在消化7亿多元的减利因素后,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盈利2000万元的效益目标,累计盈利1.67亿元,创利是公司组建以来的最高。
齐鲁乙烯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从国外成套引进的4大乙烯装置之一,属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自1987年建成投产以来,历经两次大规模技术扩建改造,目前设计年生产能力已达到72万吨/年规模。期间,齐鲁石化烯烃厂在消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立足科技和管理自主创新,不仅使装置生产能力达到了设计值,而且还把装置生产潜力挖掘到了极限,2001年该厂45万吨/年乙烯装置挑战55.5万吨/年极限生产目标实现,2005年该厂72万吨/年乙烯装置生产乙烯达到82.5万吨,位居全国同类装置第一。齐鲁石化乙烯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乙烯事业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做大做强轨迹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