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4G时代,加剧了移动支付领域的“暗战”。 毫无疑问,在高速率的4G网络支持下,人们看视频、玩游戏和手机购物的体验将更加流畅,随之也将带来更多的付费行为(点播电影、购买游戏道具、购买各种商品)。

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年度交易规模突破千亿,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预计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将突破万亿交易规模,达到13583.4亿元。 万亿市场的诱惑下,银联、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纷纷加入了移动支付的战局。 移动支付里面又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但两者在国内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移动近场支付受到用户接受程度低、市场需求有待培育、受理环境有待改善、产业链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有待加深等众多问题的影响,大规模的爆发至少还需要二三年的时间。”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称。 不同于近场支付,移动远程支付在国内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相对来说竞争也最为激烈。对电信运营商和银联来讲,在错失了互联网支付的好时机后,相信不会放弃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但目前主导远程支付的仍然是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2012年,中国银联就和UC、京东商城等厂商达成合作,为其上线银联支付服务。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单长胜当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正在逐步覆盖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支持超过100家银行发行的银联借记卡或银联信用卡,在费率方面也将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电信运营商为了避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沦为纯“管道”,也在积极发力支付业务。中国移动斥资398亿元入股浦发银行布局移动支付。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分别在2011年初,成立了自己的支付公司。 民营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是移动远程支付领域最为活跃的参与者。作为支付行业占据半壁江山的领头羊,支付宝早已将重心放在移动支付领域。 “当前支付宝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都抛弃了其他厂商惯用的硬件模式,其采用了无需额外硬件的纯软件模式。用户可以在手机与平板上下载安装支付宝钱包客户端,登录后即可支付。对于用户而言整个过程均免费。”支付宝一位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表示。 2012年7月6日,支付宝宣布升级现有移动支付方案为“移动快捷支付”。升级后,已有的8500万快捷支付用户可直接在手机与平板上支付。几天后,支付宝又与分众传媒、聚划算达成合作。消费者可以通过装有支付宝客户端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在分众显示屏前购买聚划算上的商品和服务。 除此之外,汇付天下、快钱等企业还推出手机刷卡器来布局移动支付。汇付天下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汤伟就对时代周报表示,目前,汇付天下已构建移动出行、移动理财和移动消费等解决方案。还在去年底发布了面向小微商户以及个人的类Suqare移动支付产品“POS mini” “小微企业和城镇、农村人口对移动支付的需求将是未来移动支付的巨大市场。” 汤伟说。 各方力量争相“厮杀”也许并不能解决移动支付发展的难题。在银达润和副总裁潘晓翔看来,目前移动支付产业链太长、太复杂,从芯片、终端、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银行到银联,需要实现共赢,一套共赢机制的建立,才能使各环节贡献各自产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