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走进人们的生活.面对缤纷的荧屏,人民不禁会问;什么是电视?当然,你可以说它是机器,是娱乐的工具,也有人说它是接通电源的毒品,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对电视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们对于电视的喜爱和依赖也日复一日的增强,随着电视近些年来的发展,电视荧屏多样化也变得叫一些观众有些接受不了。电视过分追求娱乐,大量播出各种广告,甚至包含一些暴力,色情内容的节目,就含有暴力成分的电视剧(以下简称暴力剧),笔者从商业的角度做一点个人的探讨,其实,人们对于暴力剧往往存在这样一个思维定式,这其间本身就假定了一系列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不妨用数学函数关系看看:
设暴力剧的播出量为x,其对社会影响力(官方期望值)为g(x),则:
x→0时, g(x)存在最大值
x→+∞时, g(x)存在最小值
无庸质疑,就这两个量(播出量和对社会影响力)之间的平衡是合理的,而且是恰当的。但是, 除了考虑以上两种因素以外,还必须要注意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当前的媒体的生存中,不得不考虑收视率。
我们再假定暴力剧播出量为x,收视率为f(x),则:
x→0时, f(x)存在最小值
x→+∞时, f(x)存在最大值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暴力剧的播出量和其社会影响力(官方期望值)成正比,和收视率成反比。即在某种条件下,暴力剧对电视台有益,对社会有害,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不对等。
不论电视究竟为何物,人们怎么评判电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电视的存在是为观众,换言之,是为收视率,在电视商业化运做中,这是个事实,表现尤为明显.同时,在我国,收视率的高低也影响着电视台的生存.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没有哪个电视节目是电视台做给自己看的.没有了观众,电视剧本身的存在价值全无。
暴力剧内容本身是对人类行为的艺术再现,人才是行为的主体,不论是做好事,还是坏事。当然,负面内容充斥荧屏可能也会产生某些对社会有利的认识,暴力剧诚然有不好的一面甚至品位不高,这也是受众需要和市场使然。暴力剧的题材一般都是警察,匪徒之类,警察是个特定的职业群体,而匪徒却是不特定的生命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暴力剧本身 是在警示社会,它最终传递的信息是正义战胜邪恶,是在宣扬善,只不过这种赤裸裸的方式使得人们产生了担心。在一个健康的,理性的社会,这对社会成员的美和善劝导艺术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让人看到了坏人的下场,教会了人怎么做好人,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对好坏的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电视迎合观众当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垃圾,在电视逐渐显现出商品性时,电视追逐经济利益也成为其生存的前提,收视率是电视台的生命线。暴力剧是受众的需要,没有受众和丰厚的利益,傻瓜才会做暴力剧。 电视剧的商业化运做,要求电视剧本身必须要适应观众,以观众需求为中心,这种理念早已改变了传统的"播什么,看什么"的模式,代之以"想看什么,播什么",这反映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的提升。
电视观众对电视剧的期望值相当高,对仅仅播出具有娱乐价值的内容的节目很难满意,他们也希望看到具备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剧目,对浮躁的不满和对生活的索问,对夸饰的不能感同身受和对朴直真实的期望,这写都在电视接受中体现出来了.《中国大案百集》这样的纪实电视片,很多观众都是当真实事件看待的。
不能回避的是,某些犯罪与暴力剧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常常有某犯罪者在悔过时,说是当初接触带有暴力内容的镜头害人不浅,其实,暴力剧之于犯罪的关系就如官员腐败之于思想松懈一样,已经成为一句套话,固定的说辞。在生活中,菜刀可以杀人,但是它的主要功用是切菜、做饭,所以没有把它禁止;军火威胁和平,可是它也可以保护自己,也就没有哪个国家宣布自己不会拥有任何武器弹药。说这些,是因为暴力剧也是如此,暴力剧的确存在消极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据资料显示,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曾经就此问题做过调查,但最终没有得出叫人 信服的结果,当然,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塑造健康、向上的未来一代,笔者以为,电视剧的分级或许倒不失为一种办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将孩子们从观众群体中分流出来,使他们从小接触适宜其年龄和心理特征的精神产品。
哈特莱认为,对电视业来说,电视是一个儿童政权,受众被想象成了具有儿童般的品德和特征。商业社会中,电视受众的儿童心理是一个普遍现象,坐在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都是会受到电视的影响的,何止孩子呢?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如果无法从根源上消除电视剧本身的消极影响,这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换句话说,如何在平衡暴力剧的商业属性与它本身无可避免的消极的社会影响的关系上是很棘手的,单纯的行政或是其他强力手段是不恰当的,那么对于暴力剧的非议,它只是做了替罪羊而已,因为不是暴力剧就可以把某个人给带坏了,暴力剧不应该承担所有的社会责任。其实,暴力剧也给生活带来了乐趣,也是普通人的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