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价值相关问题思考之三---相对价值(上)



题外话:经济学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如果承认不平等的资源所有权是天经地义的,那么,自然资源以其不平等的占有权状况和效用大小论价值也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也就是说普通劳动大众天生就是贱民,不应享有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他们只有一双不值钱的手,仅凭这双手在这个世界上能生存下去就不错了,不要奢谈什么共建共享之类的话。在这样一种假设前提下,世间一切资源、财富的分配和交换均以效用论价值也是说得通的。

本人是个天赋人权平等主义者,坚决反对任何在天赋人权不平等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坚决反对自然资源的个人所有和与此相适应的一切分配原则和交换原则。一个科学的价值理论,应当是有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理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参照系之一,应当对广大劳动群众的人权复归有所帮助,但未必就是现实社会的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和交换原则。一切现存的制度(包括那些有关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原则和交换原则)虽然都有其存在理由,但在社会科学这个特殊领域里现实的未必就是科学的。历史终将说明:一切现实的都将是要消亡的。这是实证学派永远也无法弄明白的。

效用价值论虽然是反动的,与广大普通劳动大众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的,但它却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客观现实,资本主义世界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中的一切不公都可以从这里得到答案。而劳动价值论虽然是革命的,但它还不是一种现实,而只能算是一种理性,一种能帮助劳动阶级诠释社会贫富分化原因的思想理念而已。

如果我们把整个地球视为一个村庄或一个大家庭,那么,一切地球资源就是这个大家庭已有的财富。在此条件下,要增加大家的福利,最好的办法就是资源共享和人人都去从事有效劳动。如果只想增进某一部分人的福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全部地球资源划归一部分人所有,并赋予其对另一部分人的绝对统治权,让另一部分人仅靠辛勤劳作来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而无力反抗。这后一种情况就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

在资源仅为一部分人所有的制度条件下,资源所有者总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从思想理论上、政治权力上、制度法规上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交换关系上等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资源所有权的价值,以便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劳动阶级又总是要设法否定这种人权不平等的制度,力求从思想理论、政治权力、法律制度等方面强调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资源私有的社会制度条件下,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异常激烈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既是财富分配的经济问题,更是人权力斗争的政治问题,人类围绕自然资源所有权而进行的斗争有史以来就从未停止过。

我们是要建立一个属于全人类的价值学说,而不是要建立一个只属于某一阶级的价值学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全人类都以自己的有效劳动来增进社会及每个人自身福利的制度而不是相反。强调自然资源私人所有的理论实质是在为资产阶级的剥削寻找理由。

建议在阅读此文之前请先依次阅读《劳动与需要》,《论需要劳动观价值原理》,《等价交换与经济运行》,《价值相关问题的思考1、2》等文章。

 

 

 

 

 

价值相关问题的思考之三——相对价值(上)

——谈谈劳动价值在质的方面的相对性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价值相关问题思考之三---相对价值(上)

 

我们所说的价值或者说有效劳动量,它着重强调了商品或劳务的以下两种属性:一是其对人们客观需要的有效性,二是其所含人类劳动的数量性,前者指其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后者指其在量的方面的规定性,是质和量的统一。所谓的“有效劳动”是一个相对性极强的概念,正确认识有效劳动的这种相对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的本质,正确指导社会财富的分配和交换政策的设计和相关立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财富劳动观看来,生产一件商品就有一份价值,生产十件商品就有十份的价值,所以,努力扩大各种商品的生产能力无疑是件好事。至于这类生产能力扩大到何种程度时就需要加以控制,以及生产这类商品的数量达到何种程度时就应当停止生产,从这一思想体系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以这种思想来指导经济实践,则盲目投资,过剩生产,重视GDP的增加而忽视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甚至完全忽视各种劳动对人们客观需要的实际效果都是毫不奇怪的了。

在需要劳动观看来,脱离人们客观需要的实际状况孤立地去考察劳动的耗费有无价值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价值因人们的劳动合乎人们的客观需要而始生,又于其对人们客观需要的作用完结而告终。不合乎人们客观需要的任何物品都是没有价值的,既没有那一位理性的人会愿意为一件不适合自己需要的物品买单,也没有那一位精明的企业家会愿意为一些无效的劳动支付工资。任何劳动或劳动产品要想有价值首先必须做到对人们的客观需要有益,检验人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有效”与否从而有无价值的根本标准只能是人们的客观需要。

然而,就人们的任何一种具体劳动来说,其对人们客观需要的“有效”关系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而并不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许多东西对此人此事有效,对彼人彼事则无效;在此时此地有效,在彼时彼地则无效。尽管人们的有些客观需要会呈现出共性和恒久性,但仍有许多客观需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和时效性;有些商品可能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普适的,也有一些商品可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客观需要具有积极意义,但仍有许多商品并不普遍适合于每个人的客观需要,也有许多商品其与人们客观需要的有效作用是很短暂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定具体历史条件下对人们有效用的东西在另一具体历史条件下未必一定同样有效用,对一定具体客户对象有效用的东西对另一些具体客户对象则未必有效用。一件只对某些服务对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同样只对这些客户才有价值。比如某些药品、服装、鞋子、专用工具和各种专业书籍等等就大都有其特定的对象。许多只在过去对人们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同样也只在过去才有价值,如古代的生产的纺纱车、织布机和各种作战兵器,还有那些上个世纪生产的模拟手机等等就是这样,如果在今天仍大量生产同样的产品则反而是一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了。所以我们说价值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经济范畴。任何劳动,都只是相对于特定时代特定市场中特定客户的特定需要来说才是有价值的。那种把价值看成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东西观点是不懂实际生活的无知表现,不看时代不看对象也不去了解客户的需要状况盲目地组织生产更是愚蠢的行为。

需要劳动观价值原理就是相对价值原理,它告诉我们:“任何价值都不能脱离使用价值而存在,一般的抽象的价值总是寓于特殊的具体的使用价值之中,脱离一定具体形态的使用价值而独立存在的不变的永恒的绝对的价值实体是不存在的。” 由于使用价值的相对性,也就决定了价值的相对性。判断人们的劳动有效与否从而有无价值通常情况下至少应从以下五个维度去考察,即在内容、数量、质量、时间、空间五个方面(包括从动态去考察其速率和相应的变化)是否合乎其服务对象的客观需要。许多劳动在一定数量(与人们客观需要之数量相适应的量)之内是有效的,超过这一定量的数量界限之后相同的劳动却是无效的【我们所讲的这种量的规定性是指人们客观需要在数量方面的多样的客观的规定性,它与《西方经济学》所讲的那种枯燥的主观的效用递减性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给车加油的数量、烧饭加热的时间、给病人输液用药的数量和速率、打的乘车的距离、车工切割的深度等等无不有着严格的量的规定性,只要超过了其量的规定界限,同样形式的劳动则具有完全不同质的意义。而在《西方经济学》看来,吃饭吃一半,撒尿不撒完是好事(效用递减),至于加油、加热、用药、打的、切割等等即使在某一时点上无限增量下去也不是什么坏事,最多只是效用递减罢了,我就不这么看。而把这样的东西作为经济学基础领域里的最一般原理推而广之的做法更是愚蠢可笑】。也有许多劳动是在某个空间或在某个市场范围内是有效的,偏离这个空间或在另一个市场范围内就未必一定是有效的;还有一些商品在一定技术和质量水准条件下是有效的,在另一技术和质量水准条件下则是无效的。价值理论中这一相对性原理是价值理论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不懂得价值的相对性,就是不懂得价值理论的核心和精髓。

注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就是注重劳动与需要的相互吻合,这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基础领域里的一个长处。但仅仅只知道从数量方面去研究和把握劳动与需要的均衡问题无不暴露出《西方经济学》的幼稚、片面和不成熟。因为劳动与需要除了应在数量方面保持吻合(均衡)外,在内容、质量、时空、速率(指同时考虑时间和数量两个因素,分为需求速率和供给速率)等方面的吻合(均衡)尤为重要。许多时候市场失衡的原因主要不是来自于供求数量的失衡,而是来自于供求内容或质量的失衡,有时仅仅只是供求之间在时空和速率上的失衡。不同的失衡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仅仅只懂得劳动与需要应在数量方面保持均衡是片面的,用调节数量失衡的办法来解决供求之间在内容、质量、时空、速率等方面的失衡问题也是根本不适用的。

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有效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如某企业生产了1亿元产值的纸张,却同时造成了要花1千万元才能治理的环境污染,这叫做劳动内容与人们的客观需要内容部分相符;又如,假定全球市场每年需要粮食3万亿斤,可实际生产部门每年生产了4万亿斤,这叫做劳动与需要在数量(准确地说是速率)上的部分相符;如果生产数量(或生产速率)把握的很好,每年正好生产3万亿斤,但这3万亿斤粮食只有2万亿斤是好的没有发霉的,另外1万亿斤是严重霉变不能食用的,这叫做劳动与需要在质量上的部分相符;再如从南昌发送粮食至北京和上海,结果你都发送给了北京,这叫做劳动与需要在空间上的部分相符等等。正因为如此,于是就有了劳动有效值问题。

生活实践还告诉我们:往往有这种情况,有些劳动对生产者个人来说是有效的,对他人或社会来说则是负效的;或者对小团体或局部来说是有效的,对整个组织或全局来说则是负效的;还有一些劳动对人们的当前需要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人们的长远需要来说则是负效的;或者对人们的物质需要来说是有效的,而对国家尊严、企业声誉和个人人格来说却是负效的。这是因为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局部需要与全局需要、眼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等等之间并不是自然统一的,相反,它们常常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经常是相互矛盾的。如果我们所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情况,那就需要特别地注意了,它要求我们除了从“五维”去考察劳动的有效性外,还要从全局、整体和长远等角度去考察劳动的有效性问题。决不可以牺牲社会利益以求个人利益,决不可以牺牲全局利益来谋取局部利益,决不可以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决不可以为一点蝇头小得而损害国家尊严、企业声誉和个人人格。任何仅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和眼前利益来观察劳动的有效性问题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所以,那些以损害(或牺牲)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全局利益和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以求一己之利的行为都是不能算作有效劳动的。实际生活中确有许多人专门从事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成功,且获得了大量的货币收入,GDP也因此大为增加,这是不是有效劳动呢?当然是不能算的。它并没有创造价值,只是制造了一大堆的垃圾和半垃圾(客观地讲半垃圾或许有一点点价值),其中有些还是有损人们身体健康的毒品。以此产品所获得的收入,不过是以欺骗的手段从善良的客户那里将其所持有的价值转移过来而已,与偷盗和抢劫只是手段和形式不同,本质上都差不多,都是损他人以利自己的。价值理论如果对价值创造与价值窃取这两类完全不同质的行为都无法区分开来,那是混混理论。一切以满足自己或小集团的需要为最高标准而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经济人的一种)都是鄙薄的与价值创造毫无关系的,是一切为民服务的政府应当严格禁止的。

如果一件商品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市场,对任何客户的客观需要在任何层面上都毫无积极作用,那么它就是绝对的无价值了。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体,任何关于客观世界某个事物的绝对价值的理论都只能是形而上学的。我们是价值论中的条件论者和相对论者,我们所说的有效劳动或称之为有价值的劳动,都是有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的,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你的劳动不能损害市场上任何一方的利益,亦不能损害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再看你的劳动能否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益或适合于某些特定客户的特定需要,如果能有益或适合于你的服务对象的客观需要,那么你的劳动就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或者是负效的。

许多人在研究价值问题时常常忽视对人们客观需要的研究,不懂得从劳动与需要的相互关系上去把握劳动有效性问题,更不懂得从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局部需要与全局需要、眼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统一的视角去研究劳动的价值问题,因而不可能懂得劳动价值的真正本质,更不可能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劳动价值的相对性。

仅仅只从生产耗费一个方面去考察价值问题,只看到价值与人们劳动付出之间的某些联系,而看不到价值与人们客观需要之间的各种联系,看不到有效劳动与无效劳动的区别,只懂得劳动有创造价值的一面,却不懂得劳动在某些条件下还会有损失价值的一面。这种人在实践中常常不自觉地会犯盲目投资、过剩生产、比例失调、速率失度和管理上好坏不分等错误。

然而,仅仅只从人们的客观需要一个方面去考察价值问题也是不对的。只看到各种价值商品与人们客观需要之间的某些联系,而看不到各种价值商品与人们劳动付出之间的各种联系,因而不可能懂得劳动产品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之间区别。这种人在实践中常常不自觉地将那些本应由全社会公众共享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与人们的劳动同等对待,对社会上一些人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私有化后拿到市场上当商品出卖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从而引导人们努力去争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导致资源战争冲突连绵不断和社会分配不公日益加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错误。

 相对价值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商品或劳务之有无价值都是相对于人们的客观需要而言的,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价值思想都是相对于其国家和民族的整体需要而言的,毫无疑问,有关全人类的价值思想必然也是相对于全人类的整体需要而言的,这种需要决不是简单的枯燥的单调的,而是立体的生动的多层面的,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对立统一体,且又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人们的各种客观需要的具体情形是一切从事生产经营致力经济发展的人们的第一要务,按照人们的客观需要行事是所有经济规律当中最根本的规律。

相对价值原理还告诉我们:劳动与价值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只有或然联系。任何劳动要使其被社会认可有价值,首先得使其充分适合于社会的客观需要。就某一具体劳动来说,判断其有无价值不是看其有无劳动这种外在形式,而是看其有无满足人们某种客观需要这种深刻的内在本质。形式上相同的劳动在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下其对人们客观需要的意义是有质的区别的,对这些区别在认识上的任何模糊都可能给我们的劳动实践带来灾难性后果。一个医生以手术刀切除病人身上的有害组织那无疑是有价值的大好事,如果他错把正常器官拿掉那就是大大的坏事了。

就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某一生产劳动的服务对象及其客观需要状况是具体而明确的,那么,你的相应劳动其有无价值的判断也是具体而明确的;如果你的劳动服务对象及其客观需要是模糊的,是一个你自己想象中的市场或人群,那么,你的劳动其有无价值的判断也是模糊的不确定的甚至是想当然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企业为提高劳动的有效值,采取了不见订单不开工的生产经营方式,甚至宁可让工人回家休息也不盲目组织生产,海尔集团的T模式生产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是一种进步,它不仅避免了劳动的浪费,而且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但在有些生产领域这又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而其劳动是否为市场所需要从而是否有价值也是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的。

相对价值原理要求我们:无论是在从事商品生产和提供劳动服务时,还是在从事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时,都必须高度重视对人们客观需要状况的具体研究,它强调劳动在各个层面上对人们客观需要的主动适应,提倡全社会去尊重人们的有效劳动成果。不要以为耗费了时间的劳动就都有价值。反对一切无视人们客观需要实际情形的盲目投资、无效生产和形式主义的行为;反对一切片面、近视、不顾大局和社会长远利益的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行为;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欺诈使假,坑蒙拐骗和巧取豪夺。要用科学的价值观去引导人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建设和服务,创造出更多的能为社会所尊重和认可的价值,从而满足人们更多方面更高层次的需要,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持续快速发展。

二〇〇六年五月一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608.html

更多阅读

导学案的编写与思考之三: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与思考之三:如何编写导学案原作者:李靖(广西省崇左市宁明县)来源:教师继续教育网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灵魂台阶之10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

中国特色的科研之路(1)9月19日,晴,下午转阴,风夹裹小雪。清晨醒来,听到帐篷外有“咕咕咕”的叫声,嗯?雪鸡妈妈领着小雪鸡到营地来觅食呢!ABC一侧是冰川融化而成的冰湖。汪建:“近年科学家开始关注一个新问题:十万年前或者几十万年前,可能有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歌曲的本质是什么

1,搞清谁(问题的对象)有问题.2,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大多数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 - 解决办法是要么改变期望,要么改变体验.3,不要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在你使用自己的解决方

声明:《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价值相关问题思考之三---相对价值(上)》为网友音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