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灿荣教授商榷 与卢周来先生商榷



 

读了卢周来先生的《他们的感觉最真实》一文(下面简称《他》。南方周末,2006年4月6日),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学子,我很感动于卢先生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确实,由于中国社会的转型走的是渐进改革之路,即解决问题的顺序是先易后难。这种改革路径既是我国避免苏东剧变、经济突飞猛进的功臣,又是我国今日不平等现状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学者们严肃的科学研究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切身体会,都表明了今日中国的不公平程度已经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地步。同时,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下岗工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体制内并没有自身利益的代言人,而掌握话语权的学者和传媒也很少有挺身而出为其利益鼓与呼。正因为仗义执言者稀少,所以卢先生的做法才令人敬佩。

但是,内心的敬佩并不能代替冷静的思考。虽然我赞同《他》文的基本论点:即老百姓感觉的不公平是确实存在的社会现实。但对于卢先生一棍子打落满船人,对整个主流经济学家都进行批判的做法,我个人认为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公平的。

即使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而付诸实践,但政府也不可能采信一家之言而无视社会其他阶层的意见和民间日益积聚的不满。如果简单的断言由于经济学家的言论而把民众排除在改革政策制订的博弈之外,这明显低估了党和政府的政治智慧。另外,即使经济学家们的建议完全被政府采纳,但是我们是否就根据改革产生的结果而断定这些后果就是经济学家们的建议所造成的呢?显然不能。因为,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间,由于地方各级政府的最大化目标并不一定和中央完全一致,再加上其他不可预料情况的发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政策执行中的变异和扭曲。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话,我们简单的把责任推到经济学家头上,这不明显犯了经济学上的因果之谬误。

退一步说,即使《他》文中所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是由当初参与改革的经济学家们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付诸实践造成的,那也只能说明这一部分经济学家无视普通大众的利益诉求,而不能大而化之地把责任推到所有主流经济学家头上。君不见那些埋头于经济学理论中国化,身躬力行地做着科学研究的大部分主流经济学家吗?这样的名单我们可以列很长很长,其中就包括卢先生的恩师杨瑞龙先生。

 与金灿荣教授商榷 与卢周来先生商榷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名著《经济学》里这样写道:“由于某一原因而对个体来说是对的,便据此而认为对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就是合成推理的谬误。”很不幸,卢周来先生就犯了这样的合成谬误。也许卢先生是有意为之,因为他作为“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许卢先生并不认同这样一个标签),批判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一以贯之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644.html

更多阅读

台湾刘灿梁教授育儿讲座 科学育儿知识讲座资料

刘灿梁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月13日,沈阳市教育协会,和平区教育学会在八一剧场举办了一场家庭教育学术报告会,特请来了台湾刘灿梁教授为广大家长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我班家长也来到了现场,听后觉得受益匪浅,特整理出演讲的大纲,与各位家

声明:《与金灿荣教授商榷 与卢周来先生商榷》为网友三指绫眼中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