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 全球未来战略 未来城市经济的文化环境与战略

 海银 全球未来战略 未来城市经济的文化环境与战略


    笔者的研究建立在文化社会学应用性研究基础上,特别强调转型经济中的文化环境对我国城市经济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以及这些因素对我国城市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

一、城市经济的未来文化环境

    未来五到十年中我国城市经济所面临的文化环境,可以分为国际与国内两个层次。

(一) 国际层次

首先,人类社会文化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中,网络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主体效应。世界各国基于国际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传递交流信息、运作各种事务,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被快捷地创造出来,全球资源共享化、经济虚拟化构成一种壮观的经济现象。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使现代经济成为一个动态的大系统,它包括全球化经济(信息网络将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依存度空间加强)----全天候经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运转,使得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运行)---虚拟型经济(源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经济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现实经济相并存在相促进)——创新型经济(网络经济是互联网与高科技结合的产物,而本身又高于高科技和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概念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速度)——边际收益递增经济(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而信息网络的收益却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递增,网络规模越大,边际收益就越大。未来十年将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未来城市的经济是信息化、科学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即它是科技、经济与社会高度协同的大经济。

其次,从文化形成的社会结构背景来说,庞大的中间阶级成为城市社会的主体。股份公司的产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管理阶层的日益科层化,使得具有高学历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文化”生产者队伍日益扩大,但他们都属于劳动者,不拥有生产资料主要依赖专业和技术专长的工作收入所得。与中间阶级结构相一致的是产业发展的柔性化,即机器设备等生产系统成为生产的决定要素,构成了经济的物质设备刚性系统;“电脑”在巨大空间范围内操纵和控制复杂机器的运转乃至整个生产过程,智力和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中起决定作用。

第三,国际经济中,西方工业文明正在向太平洋转移,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的迅速扩大,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以及跨国投资的日趋加大。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正以产业革命时的5倍速度在增长,以致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社发出这样的感叹:“自从美国发迹以来,亚洲的崛起是全世界所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在这种现象背后,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的整合和竞争,保持和弘扬城市文化中的民族特色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二)国内层次。第一,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城市发展重点。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胡锦涛同志明确阐述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后,党和政府又按照“和谐社会”的构想,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各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可以预料,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将日渐实现,以城市为集结点城市文化竞争力将会提升。

第二,城市的性质和职能现代化。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的城市性质,主要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反映城市的主导产业。未来我国城市发展,一是制造业城市,其职能为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特大、大中型及中小型加工工业城市、工矿城市。二是信息化城市,其职能是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实现信息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信息产业部门的就业人口占城市总就业人口的一半。三是生态经济市,其职能是建立美好家园,创造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将会有较快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农村人口向各类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问题,“生态经济市”的城市性质和职能兼顾生态美和经济繁荣,比单纯的“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更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其中,培养人的个性以及创造力的知识、信息、教育、科技产业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环保产业、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业和私人服务业日趋重要,服务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第三,政府职能四分化。城市政府职能是城市管理软件的中心,未来将更加明晰:一是城市计划,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也包括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还包括城市工作计划以及城市建筑设计,其职能实现表现为有目的的经营策划行为。二是城市规制建设,其职能是通过产权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法律、法令、条令等对组织行为有约束力的规定和规则,构成城市的治理结构。三是城市理财,其基本内容和功能是启动、导引和促进城市经济正常运行,提高城市整体效益。四是城市服务,其职能为提供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安全服务,包括创造城市经济运行的良好环境,满足、引导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卫生保健、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就业培训各个方面,防范和处理自然灾害、生产技术事故灾害、社会灾害等城市不安全因素。

第四,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将呈如下特征:(1)法律、法规与政策执法逐步到位。我国城市政府的立法权非常有限,执法比立法对城市经济影响更具决定性。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对法律的正确理解、执行相应的政策,城市执法公正、严明成为常态。(2)生产要素供给多元化。最重要的是劳动力要素和资金要素的供给,劳动力结构、效率工资水平合理,信贷机构、种类和贷款条件适度,发行股票和债券逐步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3)商业信用发达,商业道德为多数市民认同。(4)社会文化环境趋于创新,保守落后的社会文化传统为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所替代。

二、未来文化环境变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及动力的挑战

未来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客观上验证了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美国经济学权威刊物《福布斯》上著文阐述的观点:“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我国的城市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要求城市发展战略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由单向单体城市转变为城市圈依赖关系,由政治属性城市转变为经济文化型城市。相应地,城市以科技文化投入为主要动力意味着在资源、能源、资金、劳动、科技文化各项投入中,科技文化投入多,科技文化产出高。现代城市经济不但建立在文化的基础、文化的氛围与文化的背景之上,还要实现二者相互交融、共生共长,即科技领域的技术成果、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呈现双向扩散、交流和融合的态势,这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二) 对城市经济运行质量的挑战

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基础是衡量城市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尺。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是靠工农产品剪刀差和收缩城市金融商贸功能来实现的,产业结构长期失调,综合功能萎缩。未来城市产业结构中,将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服务业的趋势。(1)城市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位,只能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局的角度和高度,参与世界竞争就必须构建产业的结构层次,构建赢得竞争的保障体系,把城市产业构建、重建、重组纳入世界经济要求的“大经济”中,按世界市场的需求调整,实现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逐步在城市市场上占主导地位。(2)现有城市交通、市政、文化设施明显落后于需要,很多城市陷入用地紧张、交通运转艰难、活动空间狭小、环境污染严重的境地,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中心作用,对城市各项事业和设施进行结构性改善,大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未来城市商业服务将加强,商贸活动成为城市中心区最富生命力的功能内容,物流带动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业繁荣,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组成部分。(3)城郊生产型开发区的设立与建设成为引进外资的主体。(4)金融、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构成城市建设中的先导力量。(5)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中心资源还是土地,少数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辅以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人力资源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心资源,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育人才,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城市城市成为必然选择.

(三) 对城市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挑战。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职能还不能适应未来城市文化环境的变化:(1)违背经济社会管理原则,行政强制干预性职能仍多,社会中介组织或第三部门还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的间接管理手段少,使城市管理忙于事务,不能很好地经营城市和决策。(2)经济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混淆,重规划城市的宏观发展,轻提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公用事业等“公共物品”,也缺乏对城市气度与规则的创设。(3)不利于提供系统性、制度性的公共服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无序程度增加,社会熵增值。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政府擅长于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动员权力资源,对某些“久治不愈”的城市玩症进行清理整顿,被动地维护城市秩序,往往造成社会管理的总体无效率,需要相应的体制设计、制度安排和社会规则维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4)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弱。主要表现为在:公民社会发育迟缓,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主及自我组织能力不够强,各级官员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与行政能力不强。

三、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文化战略

(一)推进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城市经济要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应更新观念,即摈弃单一经济发展观,发挥文化价值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即从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复合模式。我认为,城市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轨打内容有三:(1)城市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特别是依靠劳动力与资本,向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人为本、借助于文化力的内涵内源式发展转变,高度重视文化力作用转变,以人文发展指数(HPI)而不是以GNP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新发展观强调,“文化是发展的摇篮”,“今日之文化即明日之经济”。(2)城市发展内涵,由竞争型的市场经济向高文化含量的市场经济转变,知识、智力、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本”投入、“智本”投入比资本投入甚至更重要,制度文化、信息网络文化、企业文化、法制文化、市场道德文化等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而经济也正不断地走向、靠近文化,借助于文化发展自己;经济已不仅仅在扮演文化发展基础的角色,其本身也在产生文化,成为文化的一种创造方式,经济文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两者形成的合力,将构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3)城市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力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决策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等在内的科学技术愈来愈成为“第一生产力”, 以科技力为核心的文化力的发展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地区和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实现产业文化化。产业文化化是未来城市经济调整、提高经济质量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产业发展要形成竞争优势,就应该引高科技、高文化大量进入产业,使城市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从产业结构因素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按照“增量集中、存量优化”的新思路,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大刀阔斧进行了结构调整,加快了城市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主体,都市型产业为特色的工业结构体系,和“二三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但工业产业的价值链结构中尚未能抓住附加值高的环节。因此,我国城市在新一轮发展中应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效益、低消耗的高端产业;另一方面.应通过实施价值链的分解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附加值高的环节,特别是“中场产业”(“中场产业”指能提供高性能材料和高性能零部件等中间性、关键性的产业群。在整个价值链中,处于原材料工业与装配工业之间,是技术含量较高,增值量较大的环节。如同足球运动中的中场队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核心环节)以提升整体附加值率。从产品知识含量因素看,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往往都偏重于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和新技术的运用,今后宜更多地整合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开掘、充实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为提升产品价值、创建著名品牌的主要路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经济、教育经济、出版经济、图书信息经济、新闻传播经济、艺术经济、卫生经济和体育经济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其规模与质量,最终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提高城市社会文化聚集。城市的聚集效应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这可以通过集中人口和生产要素,扩大市场范围来实现,而且也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离不开与新型城市发展观相适应的城市文化。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素。一个充满小农意识和市井习气、封闭、保守的城市是无法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因而促进城市形成现代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具有浓郁的崇文精神是市民文化意识养成的重要目标。二是以教育为基,培育文化精英。一个城市的持续发展在于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保持教育的适度优先发展,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和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一支专业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管理、文化艺术创作知识分子队伍,承载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三是以建筑为征,张扬城市个性。围绕城市建筑和文化设施抓硬件建设,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都要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艺术感,重点搞好市广电中心、奥体中心、戏剧院,建设高档次的博物馆、科技馆,形成若干个具有特别风格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四是以史为源,增强城市质感。发掘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提炼形成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

五是以乐为轴,带动城市活力。广泛开展市民文化活动,包括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活动,引导市民自娱自乐;同时,通过成功举办运动会、博览会,提高城市品位,激活旅游文化市场。六是以专为主,凸显城市品位。即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专业文化艺术团体,通过举办高雅的音乐、美术等提升群众文化层次和品位。七是以业为重,带动城市经济。文化产业是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建设的一条主要途径。一个城市可以而且应该将文化产业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制定好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形成广泛文化产业链。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制定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

 

   (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转载,特聘芜湖深蓝律师事务所董邦林先生为法律顾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677.html

更多阅读

香港战略物资 香港经济的新挑战与在国家战略中的新机遇

 《中国经济》: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先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全球金融海啸的重大冲击,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彭主任,请您谈谈整体上应怎样看待香港经济?  彭: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亚洲金融危机爆

产权保护开启新时代 2010开启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科技财富创意经济研究院院长  全球金融危机,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探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2009年岁末,两年一度的世界知识城市峰会在深圳召开。本届峰会旨在探讨全球金融危机

会展与城市经济间关系研究:以北京为例

  摘要:会展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不具备条件的城市会展经济不仅难发展,而且也不能起到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发展会展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会展经

声明:《海银 全球未来战略 未来城市经济的文化环境与战略》为网友怪咖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