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各个领域,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和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1.阴阳与人体组织结构的关系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而各个组织结构又可以根据其所在的部位、机能特点来划分阴阳属性。如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等。
2.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阴)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阳)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3.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
中医认为阴阳相对平衡,人体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遭受某些致病因素的破坏,体内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都可发生疾病,既出现阴阳失调。所以我国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失调。一旦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疾病就会发生,倘若阴阳离决将会导致死亡。泰国的变性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泰国一些男人由于谋生或其它原因年纪很小就去做变性手术,割去男性的“根”,做了人工阴道,通过大量服用女性激素和长期的训练,变成了五官、身段胜似女性的美貌人妖。这种人为破坏阴阳平衡,导致了内分泌的严重紊乱,所以这些人妖的寿命大大缩短,一般都不超过40岁。
人体中阴阳在一定限度内不断的有消有长,有盛有衰,这是生理活动的过程,这个活动过程出现异常,就会发生病理变化。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阳”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阴,故阳虚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