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统计资料表明,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整体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八百万家,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销售收入占百分之五十七,实现利税占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占百分之六十。如何看待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如何对中小企业施加保护并促进其发展?如何协助中小企业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开出了不同“药方”。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茅于轼:政府要善待中小企业
政府善待企业,特别是善待中小企业,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关键之点。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凡是政府帮助中小企业的地方,失业问题就不那么严重,而政府处处刁难中小企业的地方,不但政府的财政困难,而且失业问题严重,政府疲于奔命,捉襟见肘。
善待中小企业的障碍何在?问题多半不在领导层,而在中下层干部身上。他们并不很清楚发展经济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而急功近利,贪图目前的一点好处,对企业吃拿卡要,不但损害了整体的经济,有时候还毁了自己的前途。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靠政治思想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企业对他们有监督权,要表扬对监督干部做出贡献的企业,对这些企业要有特殊保护措施,避免他们因为监督了干部而被干部刁难。
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中小企业应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当前的情况下,要帮助中小企业,最要紧的是对他们的人员首先进行什么样的培训?首要的是法律培训。要告诉中小企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果企业经营得好,没有法律的支持是不行的。加入WTO,企业就要熟悉WTO的规则,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企业怎么样来生存,怎么样来发展?怎么样来竞争?这些问题中小企业是应该知道的。
中国应当进行除技术咨询以外的调查研究,为企业提出正确的思路和建议,采纳不采纳是政府的事情,但是调查是有根据的,调查的结果会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看法,并将调查情况集成给政府,还应该定期召开国际讨论会,让中小企业发展能够有一个比较快的速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而且还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如果把眼界局限于国有经济的范围内,下岗职工分流问题将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从过去几年的经验看,出路在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据全国工商联的数据,一九九七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六百万人实现再就业,其中有三百五十三万人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在原有私营企业就业的二百万人中,自行创业的有一百五十三万人。正因为如此,一九九八年四月在国务院领导和全国政协常委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中,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小企业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分流的主渠道。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温州和台州,根本没有失业问题,即使浙江全省,也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
而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活力和企业家的主动性?吴敬琏则说:由于计划经济多年积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例如消除歧视问题、拓宽融资渠道问题等。近日,国家计委发布《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这对于民间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逐步放宽投资领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费政策、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政策都将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全国政协财经委副主任董辅礽: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经济规模达不到股市要求,同时也没有便于它们上市的创业板市场,所以它们不能上市且也不具有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从而难以承受信用评级、推销、债权管理、印制成本等带来的发债成本,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运营资金融资很难。而信贷方面,由于一些中小企业正在成长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树立其信誉,也有中小企业不遵守市场规则而影响信誉度,银行不敢轻易贷款。还有的中小企业缺少抵押品,难以获得银行的抵押贷款。此外,还有成本问题,一个大企业和一个中小企业同时向银行贷款,银行做的工作是一样的,但后者带来的收入却少于前者,因此有些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贷款。
而在此方面国外有先进经验是可供我们借鉴的:一是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贴近中小企业,易了解贷款人;信贷方面更容易,大银行成本高难于做,而小金融机构运行成本低,正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二是有抵押贷款制度。国外有专门的商业抵押机构,以抵押来生存。商业抵押机构分担了银行的一部份风险,银行愿意贷款。三是有征信机构。这种服务机构,作信誉调查,专门了解中小企业的信誉,向银行提供资料,帮银行减少费用。四是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投资项目或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判定贷款者的风险大小和投资者是否值得投资,以专业化的服务帮助银行作风险评估工作。五是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发达国家对于企业破产有一整套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方便。
此外,国外有较为完善的创业板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是要把钱投向成长性好、有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等企业成长后再将资本变现退出,这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好渠道。
鉴于此,中国也已出台了一些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办法,但还不完善。比如国有商业银行中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部,专为中小企业服务。国家经贸委推动全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政府投资建立担保公司。征信制度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建立,上海开始调查个人情况,北京开始为企业作资信登记,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需因地制宜
企业做大做强是个趋势,但不可盲目追求,有些民营业赚了点钱,就开始拼命想扩大生产规模,不强却偏偏要做大,这很危险。必须注意到竞争力强的企业并非都是大企业,有些技术就是要求你成为小企业,特别现在因信息技术化的加强,企业的规模不可能越变越大反而会相对变小。
同时,也不要老是对中小企业鼓吹要发展壮大独立品牌,企业要把握住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去发展自己,明白在这个阶段能够做什么,把握自己的利润源泉,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在现有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创出真正的国际品牌需要一定的过程和阶段,不能盲目地追求。而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加入WTO条件后参与全球竞争条件下可能短期内创造自己的品牌会更难了,但可能你挣钱却更容易了,机遇更多了,只不过需要换一个思路,利用好这一机遇。这是很多企业起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积累,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中小企业的品牌就是市场
品牌虽然重要,但打造品牌需要金钱和长时间的培育。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因此在选择打造品牌的时候,不要盲目,必须在顾及企业自身财务安全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规模与能力的品牌,否则企业将很难活到品牌胜利的那一天。
其实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市场就是品牌。要牢牢盯紧消费者、买家和市场,而不要被技术性的东西搅得本末倒置。CEO在美国大多来自市场营销员,因为他对市场、对客户有感觉,而国内一般是技术人员当老总。技术再了得,但必须是给人要的;消费者并不要买技术,也不需要什么高科技,要懂的人应是专家,而不是消费者。消费者要的是直截了当、浅显易懂的东西。在还没有形成新的消费结构的时候,消费者会面临大变动,那么机会在哪里,市场在哪里,相信谁研究得透,谁就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