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开”不出意料地写进了《征求意见稿》。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医院15%的药品加价政策也将被取消。配合(正+文)府主导的“挂网药品招标制”来实现“院店同价”,再加之社区药品“零差价”等一系列措施,这对于零售药店来说,的确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我国药品销售终端中,医院终端约占据80%的销售总额。随着医药分开的逐步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将有望分享被剥离出来的这块巨大蛋糕。但对于医院药房被零售药店托管这一模式,从当前的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药店分享医院“让”出的这块蛋糕,并不盲目乐观。试想,如果在财政补偿机制未建立的前提下硬生生断了医院的药品收入,医院的日常运营将难以为继,因此医药分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短期内恐怕难以分享到这块蛋糕。况且,收支两条线的“改革”设计,并未排除原有药房继续由院方经营的可能。关于医药如何分开,还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内容。但是,在医药分开的基调确定的情况下,药店高层应该做好经营战略调整的准备。比如,要不要改变所处商圈和药店的位置,尽可能靠近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以便接收从医院外流的处方和客流,及时获得最新的处方药用药信息?或者干脆谋划在一些医院附近开新店,及时占据有利地形?再比如,近几年药店受益于医院之间存在较大的药品零售差价,大量处方的外流给药店带来不少利润。但实行“院店同价”、“零差价”后,是否应根据情况增加药妆、亚健康调理产品、日用品等,让药店走向“大健康”?
尽管医改对药店的利好还不能完全兑现,但政策因素对药店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工业企业对药店的态度也将会随之发生微妙变化。以往的用药大户如果逐渐缩小了份额,预计会使制药企业向药店倾斜的幅度加大,有更多双跨产品的营销重点将转向药店。厂家会更注重在药店的专业化推广,具备实力的连锁企业将会得到他们的青睐。
一旦医药分开,药店之间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到头来,决定药店成败的将不再是药品,而是药店所提供的增值服务。笔者认为,医院将“医”与“药”分开有其前因,药店却应该尝试增加“医”的服务因素,品尝在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医药”有机结合的甜果。具体实现方式,就是为忠诚顾客(会员)提供包括健康检测、健康档案、健康评估、健康促进方案等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而药品就成为整个服务链条中的工具和载体,除了药品利润,诸多延伸服务的收益将增加。在不远的将来,甚至有可能超过药品收入所占的比重。根据国外健康管理发展的情况推测,我国的药品零售企业最终将步入这样的发展阶段。有眼光的药店高层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早谋划,并开始物色健康管理专业人员,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就能在将来的较量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