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份制的作用
在成熟市场经济社会中,股份制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实际上股份制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所有制形式。作为一种所有制形式,它最根本的作用,是符合生产力的主要性质,即符合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可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中,是把“人”仅仅作为劳动力,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同等对待,没有把“人”真正看成人——活生生的有本能欲望的活动主体。如果我们要恢复“人”(“公有制人”、“异化人”)的本来面目,把“人”当作真实的“经济人”看待,那么由生产力中人的自私自利本性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就应该是一种以“私人占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而股份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私人占有关系。
股份制是如何满足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自私自利本性的?首先,股份制满足了人的占有欲望。股份制形成了劳动者个体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产权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真正主人,从而调动起对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现在国有企业中的劳动者缺乏劳动积极性,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占有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说公有制社会中人民当家作主,一切财产属于人民。可是你去对一个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民说,国家的亿万资产都有你的一份,因为我们是公有制,而你是国家的主人,并告诫他前途是光明和富有的,不要担心眼前的贫困。如果他相信了你的话,要么是他的脑子有问题,要么是你在别有用心的欺骗他。因为每一个中国老百姓事实上从来没有感觉到,到底在公有制社会中他自己拥有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人没有长久的积极性、而需要上层权力和意识形态时时打强心针、时时高呼口号、时时发布命令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促使经济发展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必须归属不同的所有者,作为市场主体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任何社会属性,但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历史已经证明的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把各种社会和自然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生产环节中去,从而调动起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这些生产资源就必须进入“私有者”手中;因为只有生产资料私有者才会关心公平市场传来的价格信号,才会真正按照供求规律去购买和有效地使用来自竞争市场的生产资料。从近三百年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制度”已经是一对天生的伴侣。在公有制条件下,已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水火不相容。因此作为公有制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改组成股份制企业,才能步入市场参与有效的竞争。
其次,股份制满足了人的投机欲望。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解释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实“投机动机”也可以叫“赌博动机”,而发自“赌博动机”的积极性潜力无边。人人都希望今天的一元钱明天会变成一百元,后天会变成一千元!现在有的政府部门在大街上卖“奖券”,就是成功地迎合了人们的赌博动机。这种赌博干得非常漂亮,因为只有“赌博”的发起者是赢家,而输家都是心甘情愿的。可不可以把这种自发而巨大的投机积极性转移到经济活动中去呢?数百年来私有制社会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典范。而我们数十年来只是拼命地压制和扼杀这种人类天生无法毁灭的内在动机和冲力。
凯恩斯说过:“人类有许多有价值的活动,必须要有发财这个动机,私有财产这个环境,才能充分收效。”[1]股份制的私人占有关系就正好造成了“私有财产这个环境”,从而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又通过股票媒介把人们巨大的想发财的投机积极性转移到有价值的经济活动中来,真可谓是“两全其美”了。
以私人占有制为特色的股份制这种生产关系,它极大地满足了生产力中人的占有欲望和投机欲望,因此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股份制最根本的作用。
二、股份制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作用
八十年代初,有人提出要在中国搞股份制。于是有人批判说:在中国搞股份制就是搞私有制。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在公有制经济中搞股份制,那些提倡搞股份制的人说:股份制是加速社会资本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如果没有股份公司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工业化社会。并且还引用马克思的名言,股份制“对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影响恐怕估计再高也不为过”[2]“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3]
股份制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作用果真是这样吗?否!马克思以上所说股份制的这种集中资本的作用,其实是它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中的作用。股份制在公有制经济中的真正作用不是“集资”。如果公有制要把股份制只当作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和集资方式来看待,那么它所发挥的作用就是重复和多余的。因为公有制经济的代表——国家——已经集聚了庞大的资本,即使是在这个资本外的居民私有的闲散资金,也集中在国家的银行里,任由国家支配。在这两种资金之外,股份制还有什么“资”可“集”呢?
如果说股份制是要在前一种资本(公有资本)内进行“集资”,那么它的作用就不仅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集资,它真正的作用在于改造传统的公有制(“从堡垒内部攻破”)。如果说股份制是要在后一种资本(私有资本)内进行集资,那结果就是通过强化私有制堡垒来打破传统的公有制堡垒。确切地说,在股份制对传统公有制的否定中,股份制将保留其集合资本“集合”的优点,而克服集合资本“公有”的缺点。
在公有制经济中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要搞“自由恋爱”,要撇开国家所有制这个夺其所爱的“媒婆”,让联合资本中的每个原子都找到自己真正的恋人(股东),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所有制关系上通过股份制真正地、直接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现代的“私人占有制”。
私人占有制能极大地调动所有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顺应人的本性来建立一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上层权力和意识形态时时刺激着的政治热情,而是取决于民众个体维护私有利益的本性需要和理性动机。制度与自私自利的人性相吻合,那么制度的作用就将是巨大和经久的。股份制就是“这样”一种制度,这就是股份制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作用。现在国有股的大量存在也并没有否定股份制的这个作用。国有股的大量存在可以说是一种“不伦不类”的股份制,但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它只不过是在所有制改造过程中的过渡形态,因为国有股早晚总要上市,而上市就总会有私人购买,所以它只是一个“过渡”。
三、股份制社会
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公有制不是退回到了传统的私有制。它所形成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股份制社会。股份制社会是一种比传统的公有制社会和传统的私有制社会都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是社会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向的必然产物。在进入股份制社会的国家,传统的“公有制”和“私有制”这两个概念已经不实用。
传统的“公有制”是什么含义呢?传统的“公有制”说财产是属于人民的。属于人民的财产是公有的,其实质是指人民财产的集体支配权,即人民财产(公有财产)必须由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民代表(代理人)来支配。任何一个作为“人民”一员的公民都没有对公有财产的直接支配权,而只有对人民代表(代理人)的形式选举权和表面监督权。由此可见所谓“公有制”实际上是指人民财产的公共权力支配形式。传统的“私有制”是什么含义呢?传统的“私有制”是指财产所有权和支配权完全统一的财产组织形式。私有者同时是他所拥有的财产的经营者,经营者也同时是他所经营的财产的所有者,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
介于“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股份制”的特点是:第一,股份公司的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私有制”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在股份公司里,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已完全分离,任何一个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都只可以转让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股权,但不能支配整个公司的财产。作为私有制要素的个人财产经营权在股份公司中已经不存在,因此股份公司已经不是纯私有性企业。第二,股份制与公有制的财产经营权非常相似,都是由所有者赋予权力的代理人来经营支配。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基于股份制的所有者选择权和监督权是自主而积极的,不像基于公有制的所有者选择和监督权是流于形式的;公有制强调财产的公有性质,股份制则不重视财产的公私性质,它不管财产属于谁,因此可以转让。
股份制是对传统私有制的否定,也是对传统公有制的否定。就其对私有制的否定而言,是因为私有化的个别资本不适应社会化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发展的要求,因此要用集体的联合的社会资本来代替私有化的单个资本,使资本具有规模效益。股份制克服了私有制条件下单个资本独自经营的局限性,同时又保留了资本的私人占有的优点,它使资本的社会化组织形式与资本的私人占有制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股份制在私有制制度中的出现,一开始就扬弃了严格的私有制。股份制是作为筹集社会资本的手段而出现的,在它的低级阶段,股份公司通过筹集资金的社会化活动和它的集体运作,已经扬弃了纯粹的私有制。在股份公司的高级阶段,出现了股份集团公司,它是以股东、职工、管理者为中心的共同体,股份集团公司的财产在所有权和运作上已经不是私有制,而是具有社会共有的性质。就其对公有制的否定而言,是因为公有制资本不代表自私自利者的生产关系,从而缺乏创造性动机,因此要用本质上属于私人所有的联合资本来取代公有资本,使资本具有动机效应。
与其说股份制是对传统公有制和传统私有制的“瓦解”,倒不如说它“融合”了二者的优点。股份公司资本是联合起来的单个资本,这种单个资本是带着自私自利的出资人对其命运的真正关心而进入资本联合体的。正是由于这种机制,所以股份制的联合资本不仅在规模上与公有制的公有资本具有同等的社会力量,而且它比公有资本更能发挥作用,更能创造效益。
在股份制社会中,单个资本进入联合资本的大家庭,可她真正的“恋人”(股东)却在这个“家庭”(联合资本)之外。这正如在现代社会里,有的婚外恋成为家庭稳定的因素之一而给家庭活力带来奇特效应一样,投资者对他的资本爱得死去活来,这正是他的“资本恋人”能在联合资本大家庭里与其他资本元素拥抱成一个“巨人”而发挥神奇效应的真正原因。股份资本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就是由资本关系中的这种“恋爱机制”带来的。
一个股份制企业的庞大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它多少不一地、客观地、真实地分属于每个股民。但这些资本在生产和经营中却是凝聚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股份制是静态上的“私有制”和动态上的“公有制”,私有制和公有制的优点在股份制经济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股份制社会中的私人占有关系满足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自私自利本性,而私人资本在股份公司中的公有化运作则满足了生产力中另两个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社会化需要,因此股份制社会极其高明地解决了生产力中“人”与“物”两大要素之间“私”与“公”的矛盾,而其自身已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社会形态。
(陈嘉珉,1996年8月)
[注释]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页32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页6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页68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