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比预想中来得更早一些。 去年至今,不少跨国公司陆续在中国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或者用低薪休假甚至无薪休假的方式变相裁员,白领下岗潮迎面袭来。受行业性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白领失业及就业难现象或将长期存在。 裁员 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3月20日在上海宣布关闭其个险业务,数十名员工及上百名营销员遭遇“裁员”。为此,数十名员工聚集到汇丰人寿上海办公地陆家嘴国金中心“讨说法”。 据国际知名猎头公司万宝盛华集团(中国)(以下简称“万宝盛华”)金融事业部销售总监张梅介绍,去年底以来,某企业员工集中找工作的现象增多,仔细调查发现都是被裁员工。其实,部分世界500强企业,都对部分非核心业务、不掌握客户资源的岗位如行政、人力资源等进行大量裁员。不少券商的投行部门、研发部门同样出现类似情况。 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顾问郝健提供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状况:金融行业求职者在向智联投递简历时处于离职状态的比例从2011年底的43%提高到2012年底的56%。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白领“休假式失业”现象增多。通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2012年全球裁员5000人,其中国子公司上海贝尔的一名员工透露,公司本计划对1万多名员工定期实施无薪休假计划,迫于负面影响太大,目前只在生产部门实施。 在上海今春第一场招聘会上,来自吉林的方强曾是广东东莞一家苹果配件厂商的数控加工技术员,前两年每月可拿6000多元。从去年开始,由于IPAD销售转冷,公司因订单不足便实行了轮换式休假,员工每月只能领到2000多元,很多人选择主动辞职。一位刘姓工程师则是今年2月初从上海三一能源重工公司辞职的。“从去年开始,工程机械、重型机械订单急剧下降,连三一这样的大企业也爆出裁员消息。作为高级工程师,我虽然没被裁掉,但只能选择放假调休、每月领1450元底薪,或者下车间当工人‘再培训’。” 趋势 这一轮裁员和“休假式失业”现象蔓延,是“周期性”与“行业性”叠加的结果。 一方面,经济不景气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特别是与国际市场关联度大、开放性高的产业;另一方面,IT、电子、通信等技术更新快、消费更替频繁、竞争激烈的行业,容易因产业技术方向转变而出现大面积集中裁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白领失业或就业难现象或将在一个时期内存在。 万宝盛华基于对大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340家企业雇主抽样访问得出的“2013年一季度净雇佣前景指数”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9个区域/城市中有8个区域/城市雇佣预期减弱。其中,广州的净雇佣前景指数下降8个百分点,北京、华东区、华中及华西区下降5个百分点,上海和华北区下降4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采购、行政、人力资源、财会等狭义上的白领岗位竞争激烈。”郝健说。 万宝盛华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潘磊也透露,从去年6月起,外资银行就没有任何招聘工作,公司以前的招聘大户玫琳凯、安利、通用、福特等,今年招聘岗位都非常少或改成校招,同时,为降低成本,月薪降至2500元—3000元。 专家指出,有些公司还在观望阶段。经历了2009年经济的V型反弹后,企业一般不会轻易裁员,而是采取给员工放假、减薪等方式,等待经济反弹时订单增加。 关注 一位外企员工感叹:“十年前,很多人以在外企镀金为荣,今天的外企却朝不保夕。虽然躬身自省、不断学习,无奈年岁已高,无甚竞争力。” 郝健说,这些人原来的薪酬、福利等待遇较高,工作岗位较稳定,尤其是部分待遇优渥的外企几乎可以“养老”,容易产生“温水煮青蛙”效应。这些员工一旦被裁,不管是年龄、体力、技能还是就业心态,都容易高不成低不就、产生心理失衡。 上海白领董森多年在一家美资金融咨询公司任职,去年遭到裁员。失业后的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变弱了。于是,在连续数月应聘无果后,他决定回湖北老家自主创业。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室主任张丽宾建议,劳动部门应就“白领失业”等现象加强研究应对。她说:“目前,劳动部门通常更关注农民工、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等的就业,而缺少对高学历、白领等失业人群的关注和帮助。国内的公共就业服务也要考虑给失业的大学生、白领等提供帮助,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白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
![老师耍酒疯丢饭碗 镀金饭碗也有敲破的一天](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57166459568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