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题 北京东城模式、宁夏模式、成都模式、南京模式、松江模式、锦城模式、临安模式、连云港模式……几年来,种种模式的报道与评论充斥报端。似乎一夜之间,在全国范围内社区卫生建设与发展“群雄”并起,百舸争流。 模式战国——社区卫生运行机制盘点 经济条件、政府主导力度、医疗资源和历史影响等复杂因素,决定了各地区在社区卫生发展的初期就不处于同一起跑线。尽管起点不同,但是终点却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各个模式之间既具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决定了可复制性,差异则决定了不能全盘照抄。 让人目不暇接的社区卫生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政府主导与推动是主要因素。政府的大力推动,使得各地区争相探索与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卫生运行模式。尽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使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更好的保障是政府的出发点。 依靠政府和政策的力量,使社区卫生在短期内或多或少地摆脱了束缚,而获得了异于寻常的发展速度,这对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大有裨益。 但是,获得高速发展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主导使社区卫生的建设与发展带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在社区卫生发展的初期,这种影响是良性的、有利的。依赖来自政府的力量发展,也使社区卫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弱化了其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 从资金统筹与管理到一系列弱化社区卫生机构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性的措施与经验,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仍然无法根除诸多深层矛盾。 随着社区卫生的建设逐渐完善,政府逐渐减小对社区卫生的经济推动力。此时,社区卫生的发展将会更多的依靠自身。机制是否合理,自身造血能力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其发展状态。现有的模式中又有多少能够独立面对来自市场的压力和竞争? 本文从社区发展的现状出发,尝试分析出当前社区发展的主要趋势;努力从众多模式中,总结出对社区卫生依靠自身能力长期、良性发展的经验。 张利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