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 竞争和垄断具有一致的效率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论证了完全竞争市场是最具效率的市场形式。当然,这个论证的成立与否是西方经济学自己说的。

如果你的企业在市场份额上没有占据垄断性的份额,你在行业里讲话没有份量,你能说你的企业做大做强了吗?显然不能。但凡列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无一不是在市场份额占据垄断地位和在行业里说话响当当的。

经济学这东西有许多矛盾之处。如果让经济学家出来表态,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现代管理学理论也都是在为企业服务,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说直一点就是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而所谓做大做强不过是取得垄断地位的另一套说辞。但是,经济学家却几乎都反对企业取得垄断性地位。为何企业做大做强可以,而取得垄断性地位就不可以呢?企业做大做强和企业具有垄断性地位有区别吗?区别何在?怎么样才能做大做强又不具有垄断性呢?

一般认为,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因此竞争带来效率提高。但是垄断是低效率的吗?

不妨思考一下,有没有人试图去垄断一个消费群体有限的商品市场?

前面有帖http://publishblog.bokee.com/control/blog/editDiary.b?diaryID=3308788说到过农村里以制作销售丧葬用品如花圈的夫妻店。这种市场实际上具有垄断性质,方园十里八乡就那么一两家,若有其他人进入就会导致这个有限市场超饱和从而毁灭。但是,这种小规模的垄断市场运作也是十分有效率的,经营者惟有将价格定在自制不如购买的合理水平上让乡亲可以接受才行,否则就会有人自己制作不去购买他的东西。

恶性竞争问题。“恶性竞争”这个词语的存在本身就指出了竞争的负面效用的存在。过度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本身就是资源利用的低效率。生产过剩是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供给能力和需求速度不匹配的表现,而供求不匹配本身就是“低效率”的代名词。

过去我们习惯把计划经济下的投资叫做“建设”,因此过度投资重复投资也就有一个特色称谓“重复建设”,建设,本身是含有价值判断方面“好”的含义的,但是附加一个“重复”就不知所以了,明明就是浪费和破坏资源,却还是冠以“建设”之名,近近是重复而已。但是,这种“重复建设”由于只有一个投资主体,就不被经济学看作是“竞争”,而一旦投资主体分化,尽管实质上都是重复投资,却被饱含美意地称为“竞争”。

完全竞争的效率并不是处处存在的。比如家庭中财富的分享、战争中物资的供给、全民的教育医疗问题、组织当中上级命令的执行等等,往往都无法依靠完全竞争的市场方式取得好的效果。在这时,垄断的权力运作却往往是最具效率的。

熊比特和罗宾逊夫人对垄断可能具有的高效率早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经济学用私有货物的稀缺性解释“竞争性rival”,当某个人对一种货物的消费,减少了其它人的可用量时,就称为该货物具有rival。这个解释当中其实欠缺了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和考量,由于价格均衡实际上是处处成立的,而稀缺之下没有经济秩序可言,因此,这种rival概念是极不完善的。

竞争性的考虑,其实默认把消费看作是完全同时性的,但是事实上消费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同时性。例如某歌星唱歌是标准的歌星私人物品,一场演唱会座位的确有限,但是,不能说某人听了歌唱之后,其它人听到此歌星歌声的机会就少了,因为可以考虑下一场演唱会。对于私人物品,相同的、具有竞争性的需求会导致此商品价格上涨,最终经济学所考虑的有效需求量会和供给量完全持平,所有的有效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而在我看来汉语的“竞争”一词更直达问题本质。何谓竞争?我的解读就是“竞相争取垄断地位”的意思,“竞争是一种以取得交换者资格为目的的行为”(《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张建平,2005,P90)。竞争是手段,垄断是目标,竞争就是为了胜出,而胜出的标志就是在其领域内处于垄断交换者资格的地位,至少是所占领的份额更多一些。如果承认竞争就是“竞相争取垄断地位”这种说法有道理,那么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竞争的效率高于垄断的效率、完全竞争具有最高效率的说法则一定不成立。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交换,竞争是争夺交换者资格的行为,目的是交换,是以无用、小用换取有用、大用。

另一方面,从经济学的对象和经济行为者的理性人特点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手段和目的一定是具有逻辑一致性的,也就是说,就有没有效率这方面来说,竞争和垄断一定会是一致的。

那么如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会不会导致企业变成垄断性质?私人企业的做大做强是现在中国经济学家极力赞许和推崇的事情,国际上的垄断浪潮达到空前规模,现在的时髦称谓叫做“企业兼并”。与此同时,国有的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却毫无例外地处于被批判的地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经济学家可以容忍私人企业变成垄断企业,而无法容忍国有企业或者政府占据垄断地位呢?显然,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垄断本身,而在于垄断者有没有资格或者权力去垄断,以及这个资格的获得过程的合理性以及权力的赋权过程的公平性如何。

如果垄断是不被接受的,而竞争是被鼓励的,那么就像是让运动员在一条通往深沟的跑道上勇往直前。如果运动员知道前面的情况,他还会奋力向前吗?观众还会看到争分夺秒的竞赛吗?竞争的效率如何得以表现出来呢?

经济学理解竞争往往着眼于厂商之间的竞争,其实竞争是为了垄断交换者资格的行为,而任何交换当中都有两方面的交换者,因此,竞争不仅仅限于厂商内部,也同样存在于出售劳动服务的居民一方。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居民部门内部的竞争压力比厂商小。全世界各国政府头痛的就业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对失业者的基本救助和保障等福利政策,本身就反映出对于居民的就业竞争,各个国家政府都是倾向于有限鼓励的谨慎态度。福利政策的宗旨其实就是避免居民部门内部的过分竞争,这已经成为“人权”概念的一个部分。只有人类之外的自然界才是处在物竞天择的完全竞争状态。排斥完全竞争的残酷性,或许正是人性和文明的表现。

人类具有垄断欲望,为了垄断而去竞争,这可以看作是动物时代留下的行为学痕迹。但是,动物也有回避竞争的行为动机,比如划分地盘,迁徙等等。这种和竞争相反的行为同样也遗传至人类。我们说理性人的特征是“趋利避害”,其中“趋利”就是导致竞争的主要动因,而“避害”则是逃避竞争的主要动机。过分竞争就是一种害处,自然是理性人所要回避的。

现实当中,原本具有共同利益的竞争者实际上已经看到了前途和结果,因此处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五花八门的行业组织和协会应运而生。行业协会和工会组织的存在价值和目的就是要消除被经济学家鼓励的竞争,以合作互利来达到共同垄断或说是瓜分市场的目标。这种抗拒竞争的组织的存在说明,被经济学家推崇的完全竞争经济的参与者本身同时具有反对竞争的本来意愿。

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大大小小的厂商,看看有没有对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张而不由衷高兴的,有没有对同行硬性挤进自己地盘抢一杯羹而不感到压力和抵触的。这种调查的结果,就是市场角色(理性人)的最真实心态和欲望的表示,而市场走向就是这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的总和,因为行为和动机是一致的。

 垄断竞争 竞争和垄断具有一致的效率

在“竞相争取垄断地位”的竞争当中保持所谓竞争的高效率而不出现所谓的垄断低效率的惟一可能就是这种竞争是没有结果的,是一场在无限长的跑道上进行的赛事。现实是许多跑者退出了竞赛或者倒在跑道上再也没有爬起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兼并浪潮下归于竞争者梦寐以求的垄断状态。

其实,这里的问题是要不要垄断的问题,而不是垄断具有的效率高还是低的问题。作为竞争者的目标,竞争手段的效率就表现在有无达到垄断效果之上,而垄断作为竞争者的目标,一定被竞争者看作是最有效率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94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2014年中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试卷:竞争和合作

原文地址:2014年中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试卷:竞争和合作作者:飞-镝-鸣-处2014年中考政治二轮精品复习试卷:竞争和合作一、单选题1.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召开。奥运赛场既是精彩的竞技舞台,又是宽广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参与盛会

中、美对比,什么是真正的反垄断? 美国的反垄断法

垄断是企业的天然属性,本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所有市场化国家都立重法预防和惩治垄断呢?原因无非如下:一是垄断会形成消费的高价,推动通货膨胀;二是垄断阻碍创新,抑制产业发展;三是垄断愚弄和压迫消费者,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因此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高效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高效管理有两层含意,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好。效率是时间的函数,做一件事情的时间越短,效率就越高;相反,花的时间越长,其效率就越低。效果是目标的函数,做一件事情的结果符合甚至超越了原来计划的目标,其效果就好;相反,其效果就不好。所以,高效

在线教育市场竞争分析 如何做出令人信服的市场与竞争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务系列文章之五  王东翔先生现任清华启迪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向投资人阐述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和竞争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许多时候甚至就是投资人是否能对企业感兴

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流通产业的组织创新与竞争优势

    文章导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产业组织的创新体现为实现了资源最佳配置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现阶段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兼并、联合、重组促进了流通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声明:《垄断竞争 竞争和垄断具有一致的效率》为网友我五行缺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