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国企改革的第三条路(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于贫富差距加大和两极分化及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一直是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这不仅中国企业在改革的道路出现问题,也是经济理论出现缺陷性错误的问题。国企改革一直是人们争议的一个焦点,对于部分人一、不靠办企业,创业致富,二、不靠科学技术致富,而是靠巧取豪夺致富也一直是经济学争论的一个焦点。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西方经济学有明显缺陷,世界银行的研究认为,那些大型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化后,实际上绩效并没有改进。很多前东欧国家发现,它们现在对那些已经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补贴跟私有化以前相比是增加了而非减少。苍蝇不订无缝之蛋!对于用产权理论指导国企私有化在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出现的种种弊端,不能用简单用执行政策不到位和改革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一言避之,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自由竞争,充分竞争,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产权归产权,管理归管理,不能用产权理论来解决管理上所有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是有第三条路可走的,这第三条路既不是回到一大二公的大锅饭时代,也不是把国有企业完全私有化,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曾经指出,“财富的生产力较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比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重要,按照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设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致富,最后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因此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个过程,而让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目标。邓小平提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打破大锅饭不但吹向了改革开放的号角,鼓舞了人们致富的决心,而且也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奠定了基础。但是用产权理论来指导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最重要一点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会把贫富分化带入一个死循环,使穷人世袭为穷人,产权理论的副作用也加速贫富分化,使聚富作用的马太效应愈发凸现。对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后中国人回过头来猛然发现“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中国人本以为尝试了市场经济,就可以全民共同致富,但结果却是在中国的土壤上,理论的播下龙种,收获的却是现实的跳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批“收成”竟然是富少穷多,严重的两极分化。虽然从某一定意义上讲两极分化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但公平竞争下因优胜劣汰所造成的两极分化则是人们所接受的。而对国有企业巧取豪夺而造成的贫富分化则是人们所痛恨的对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第三条路就是减少对国有企业的不公正的掠夺,走产权多元化道路,消除因产权所造成极度不均、过渡富分化的死循环和减轻财富过渡集中的马太效应,力求实现让多数人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一、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产权单一是最大管理的弊端

       单一的产权结构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首先,它容易导致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过渡干预。如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有企业的产权名义上是全民所有,但这个产权无限稀释后实际上是被政府所掌控的,政府委被委托掌管了企业的产权,企业倒闭后还是需要政府为企业倒闭后收拾残局,为失业者埋单。)摆脱不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同样私营企业产权结构过于集中也必然导致私营老板对企业经营的干预,使个人意志代替了企业管理。在中国私营企业往往把产权关系与血缘关系联系起来,以血缘关系来建立企业的内部管理,私营企业的权利结构带有很浓的家天下思想。企业的发展实质上还是靠企业家个人在拉动,而没能做到靠人才推动,至于能够走多远,则只能取决于企业家的能力、行业的状况和市场的供求。由于产权是企业老板的,产权的收益权决定私营经济的老板对自己的企业很负责任,但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产权,员工收益由老板说了算,所有员工只是绝对执行老板的命令换取薪酬,员工对企业没有责任所以根本不考虑对错,(同样国有企业也存在绝对服从上级命令不管对错这个问题)甚至错误或有失公德的事也去执行。因此单一的产权只是激发了企业老板积极性,企业管理全靠老板的个人智慧,一旦老板的发展思路错误会导致全盘皆输,成功率很低(特别是在中国),这就是中国私营企业不易长大和短命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私营企业的老板只是追求个人的成功,根本不讲对社会的责任,由于没有有效企业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企业完全是追求利润,因此造假和偷税漏税甚至商业欺诈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会导致商业环境的恶化。私营企业一旦成功后,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就开始追求个人享乐,导致色情、黑道老大等丑恶风气的流行甚至变成了危害社会的蛀虫。产权单一在私营企业的另一个弊端就是,老板是企业的国王,一切是老板说了算,在企业管理上顺我者倡,逆我者亡,用人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人才无法得到很好使用,好的管理方式也不一定被采用,例如家族成员特别是其中能干的成员毕竟有限,科学的管理往往受亲情的羁绊。发展到后来则易出现内部摩擦,甚至由于内讧而使企业分裂。老板如果目光短浅,以邻为壑,为短期赚钱做污染环境的事或做假冒产品甚至违法乱纪等等,企业则成不了大器,此外,企业的传承也会出现问题。一般而言,家族企业的继承总是在家族内部进行,这就需要家族成员中有善于经营的人员,企业才能存活,否则企业生存就会面临威胁。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家族企业中大型的长寿公司为数还很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导致私营企业无法摆脱家族血缘关系的干预,造成企业的经营困境,这个也是产权与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

       国有企业产权单一的问题在于,实际上只是部分人以承担所有人的功能,委托管理产权方面权利和责任出现脱节,无人为应该付的责任负责,权利使用多导致管理太死,而责任承担很少,这里面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被无限稀释,委托管理产权所有者责任没有真正到位,深层次是对企业管理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没有到位。企业的管理者只要讨好“上级主管部分”就可以继续做官发财,即使企业垮了,管理者也没有风险,即使员工看在眼里,却无权制止,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能上能下、众人监督的机制,国有企业监管形同虚设,在这个方面如年报显示,中航油2004年净亏损8.649亿新元(约合5 .12亿美元)。年报披露,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首席执行官陈久霖2004年仍然获得逾50万新元(约合30.8万美元)的薪酬,其中80%为工资,20%为奖金。身为净亏损8.649亿新元的主要责任人,却依然能够拿到数目可观的奖金, 任何激励必须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有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者是相辅相成,自成一体的。国有企业问题在于,不是的激励措施不够,而是惩戒机制缺位。据媒体披露,陈久霖的年薪大约折合人民币2350万元,有"打工皇帝"之称。然而,如此高薪并未产生出正面的激励的力量,反倒使其铤而走险,以豪赌的心态将企业送上绞刑架。由于惩戒机制缺位,像陈久霖这样的管理者所面临的是零成本、零风险、零监督。企业盈利,他拿高薪,企业亏损,管理者不必承担责任,照样有奖金可拿。企业管理没有把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由于所承担的责任和所拥有的权利及所获得利益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服从上级的指令,做一个猛张飞舞舞张八蛇矛就是优秀的员工,没有压力也缺乏动力,干好干坏一个样,不仅管理者缺乏责任心,而且不能把企业内员工的积极形调动起来,而把企业搞好很难,贪污腐化容易,在人们的惰性下企业很难搞好企业管理,在利益的驱动下而是选择贪污腐化,而腐化结果使企业管理更难上台阶,不能发挥出人力资本的真正价值来,人力资本效用在企业管理中缺位。

        二、如何解决产权单一给管理带来弊端呢

 国企改革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国企改革的第三条路(上)

      解决产权单一给管理带来弊端,最简单办法就是实现产权的多元化,让产权归产权,管理归管理。把产权与管理区别对待。

       首先在管理上人力资本也应该有产权,在这方面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做出非常精辟的论述。"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容已从界定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关系,转向界定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互关系。所谓货币资本,就是指出资人的资本,也就是说,无论出资人以土地出资,还是以资产出资,或者是以货币出资,最后都被统称为货币资本。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人作为资本而存在,具有资本的功能。……人力资本则主要是指两种人,一种人叫技术创新者,另外一种人叫职业经理人。也有人把职业经理人叫企业家,企业家只不过是职业经理人的优秀者而已。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这两种人已作为人力资本而存在。"既然这些企业经营货币资本拥有产权的收益权,那么人力资本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应该拥有产权中的收益权的,给企业员工以产权,有利于企业内部人合理配置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激发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产权的配置起到一个权利的分配和制衡体系,企业可以摆脱因老板一人糊涂而让企业经营走向死亡陷阱的管理风险,千金重担人人担,人人头上有目标,通过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分摊有利益企业形成合力,形成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内部有竞争、有协同的良性管理体系。也避免了因权利过去集中而因贪污腐化所带来风险。解决企业从事经营生产人员对企业缺乏责任和忠诚,企业产权制度及治理结构不能适应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等问题。除企业的货币资本产权所占有股份的大部分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也占有一部人力资本股份。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扩展及专业化管理,同时在企业股权结构方面采取的措施,对一些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股份赠与,使他们拥有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有利于留住人才。

       在管理上企业应该把管理与产权给予区别对待,让产权归产权,管理归管理,产权的拥有与企业经营的利益和所承担的责任是紧密相连的,与之相对应的是拥有产权拥有企业经营的监督权、对企业管理者的选择权和企业利润收益权。这是产权拥有者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产权拥有者必须保障的权利。对在管理权方面为了让更有能力或更专业的人来管理企业,把管理权与产权脱钩,充分展开竞争,让更优秀的人来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企业能否成功,能否长久地发展,不仅是人才问题。除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应适当引进优秀人才外,而且与管理人之间建立起委托代理关系,建立执行到位奖励和惩罚体系。产权所有者拥有对管理的监督权和惩罚奖励权,有管理才能的产权所有者也可以参与企业的管理,但这个管理权也是通过竞争而获取的。通过分权和制衡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有利于通过管理效率的竞争体系,让产权归产权,管理归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通过产权多元化道路,提高企业经营和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国外已有许多家族企业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百年老店的例证,例如杜邦、福特、松下等著名公司。

                                       三、私有化的弊端

       私有化观点的核心思想是:只有财产利益才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如果这个观点能成立的话,应当说只有个体小私有制才是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因为只有在个体小私有制的情况下,生产资料才真正归个人所有。但是,历史的事实是,个体小私有制恰恰被大资本私有制所摧毁,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生产越是社会化,生产资料越不能单独地为个体和私人所有,这是经济史的事实。企业越大实力越强聚富效应越大,这个与社会分工产生的效率有很大关系的,分工实际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如果是一盘散沙肯定竞争不过混凝土或钢铁式的企业的,小私有化也违背相对优势的“航空母舰”型的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不利于企业抵抗经营风险。资本主义私有化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故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中国的私有化企业发展较晚,中国民企历史积累不够,规模小、资信不佳、技术档次也不高。私营企业盛行家天下思想,企业的发展实质上还是靠企业家个人在拉动,而没能做到靠人才推动,至于能够走多远,则只能取决于企业家的能力、行业的状况和市场的供求。不论从管理上,而是从规模上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很多私营企业沦为大型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的附庸,私营企业的在规模方面和技术档次存在很大的劣势。另外生产资料进行私有化改造,加剧贫富分化是必然的结果。虽然拉开收入分配档次有利于创富活动的自由竞争,但是私有化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就是会产生世袭的穷人和富人,这是对生产资料进行产权改造的一个很不利的作用,影响资本发挥最大效用。生产资料对财富增长分配有长期的收益,并影响其他人的经济行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不但有聚富的马太效应,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富,而且把财富分配带入一个死循环。尤其值得注意贫困的世袭并不是部分人没有工作能力或不愿意工作而引起,恰恰相反,在新出现的城市贫困群体中,大部分人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但没有获取财富的机会。原因是一些富人在完成资本积累的时候,他们在赚取大量金钱的同时,剥夺了穷人的发展机会。使中国社会底层人群日趋定型难实现向“上”流动,而这个让贫困的“代际转移”的根源明显戴有 世袭制和血统论封建社会的标志。在机会选择方面的不均等贫困的“代际转移”比贫困本身更令人生畏。“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去打洞”这种残酷的现实无形中抹杀了人们致富的希望,使人们坚守贫困的生活并使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对贫困的绝望而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将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生产资料的极端私有化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有着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传统商人为什么很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贪婪、短视、缺乏理性使中国的传统商人从根本上缺乏韦伯所说的那种“清教徒”的精神和气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一些人逐起利来更加疯狂,更加蔑视规则,更加肆无忌惮。虽然私有经济在市场里有机制灵活、市场化水平高的优点,贪婪、短视、缺乏理性使中国的传统商人舍弃光明大道却偏走羊肠小径,企图走捷径来致富。“创造财富是一种责任,使用财富也是一种责任。” 企业诚信缺失使我国经济领域内不断出现与企业社会责任紧密相关的事件,矿难、毒大米、毒面粉、毒粉丝、劣质奶粉、霉质月饼、回炉牛奶、特氟龙、苏丹红、石蜡油、三废污染、偷税漏税、拖欠工资等触目惊心的字眼频频与私有经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公司治理有缺陷, 民营企业普遍推行家族式管理。企业内专制严重易导致企业管理人的出轨行为,经济人的趋利性使企业家多谋略但缺乏使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张海入狱,顾雏军被拘,黄宏生犯事,湘酒鬼高管刘虹神秘人间蒸发,牟其中、周正毅、杨斌、等富豪前赴后继地落马……一次次考问着中国企业家们,这些究竟是怎么了?企业家不做慈善事业不捐款、不做善事倒也罢了,但总不至于走到行善的反面去做恶吧。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许会给人触目惊心的感觉。据2004年4月22日《参考消息》报道,截至4月中旬,我国大约有4万工人的手臂、手和手指被机器压碎或切断。仅浙江省某县每年就有1000多工人被机器切断手指或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工伤的有2-3万人,每年有600-700万人在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诸如豪华消费,恶意欠薪,妻妾成群,权钱勾结,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一道道刺眼风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卡罗尔(Carroll)以一个金字塔来描述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塔基是企业的经济责任,即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来创造财富。其次是法律责任,企业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再次是伦理责任,企业和人一样,不仅要守法,还要讲道德。塔尖才是慈善责任,即企业可以将一部分财富自由地投入到社会某一领域之中。多德的认为企业使用私人财产时深受公共利益影响,企业应是同时具有营利和社会服务两种功能的经济机构,企业的商事活动需要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中国早期的私有经济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其经营成本大大降低,这不但就造成了国有企业负担重,企业经营成本高,企业竞争力差的假象,而且发挥着劣币驱除良币的效应,价格上的恶意竞争,导致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有些能卖假货绝对不给真品的营销思想使企业信用扫地出门,使市场竞争的秩序大大恶化。这里不是说所有民营企业都有这个问题,只是说资本的趋利性使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204.html

更多阅读

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 红线意识 底线思维

朱继东: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发布时间:2014-06-11 10:51作者:朱继东字号:大中小点击:893次内容提要:深化国企改革是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

人物:杜国盛国企改革的激情少帅

杜国盛:国企改革的激情少帅国企向何处去?国企怎样进行有效改革?国企怎样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国企改下来的沉重负担谁开来列车帮你拉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电台到报刊;从博敖论坛到清华讲坛;从群情激动的电视直播室到二人静坐

第三条道路主张包括 国企改革有没有“第三条道路”?

     国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适宜比例以及定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刚刚结束的2013博鳌亚洲论坛上,经济学家张维迎一番“国企论”再次引发了社会对这些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张维迎为代表的市场自由主义派,认为国企比例

华生:国企改革的问题还是“政企不分”

     访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  国企改革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随着国企规模越来越大,国有资本越来越雄厚,中国社会对国企改革的方向、巨额国有资本的使用都产生了新的认识,社会分歧也越来越大,质疑“国企利益集团阻碍

不要等待时机成熟 第三轮国企产权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产权改革的第一轮浪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8年以前主要是选择优秀企业试点,但当1998年在全国推广普遍进行企业改制时,才发现国企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冗员、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所谓

声明:《国企改革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国企改革的第三条路(上)》为网友心的距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