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是各种社会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是从单一的氏族组织裂变而来,氏族组织通过裂变转变为社会,裂变的起因在于人类生存方式从以渔猎、采集为主转变为以饲养、栽培农作物的自主生产活动为主。氏族组织内部生产与消费矛盾、生产与交换矛盾、交换与分配矛盾、分配与消费矛盾的矛盾关系因生存方式的改变而复杂化,从而使氏族生存运动系统演变为由生产系统、交换系统、分配系统与消费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氏族内部组织方式也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当氏族内部各个生产单位因专业化发展需要相互组合,形成多个以生存资料生产为核心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时,氏族组织就裂变为由多种生产组织构成的胞族社会,原始社会的演化是这种组织裂变不断发生的结果。
一、氏族生存运动系统
氏族在渔猎、采集野生动植物的时代出现,这一时代的氏族是简单的生存劳动合作组织。在渔猎、采集野生动植物的发展时期,氏族成员通过劳动合作来谋求生存,氏族成员相互合作时,氏族单位劳动时间人均获取野生动植物或制作劳动工具的量称为氏族生存力。氏族生存力与劳动人数之积是氏族生存能力,氏族生存能力与氏族可持续劳动时间之积是氏族生存能量。氏族可持续劳动时间=min{储存的生存资料的量÷(氏族成员人数×日人均生存资料消费量)}
提高氏族生存力的方法是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特性和自然规律、改进劳动工具和劳动合作方式、提高氏族成员劳动技能。这三种方法依次称为科研、发明、教育,科研成果、发明成果与教育成果共同构成氏族生存力资源。拥有劳动能力的氏族成员构成氏族劳动资源,劳动资源的生产通过子女生育与技能培训进行。
氏族生存能量的生产通过储存生存资料、生存力资源与劳动资源进行,氏族生存力资源开发、劳动资源生产和获取生存资料的运动都通过氏族成员的劳动实现,氏族成员劳动消耗的体能通过消费生存资料来补充,因此,原始氏族的生存运动是:满足氏族成员生存需求的生存资料消费运动产生生存资料供应需求,满足生存资料供应需求的氏族生存能量消费运动产生氏族生存能量生产需求,满足氏族生存能量生产需求的生存力资源、劳动资源的供应运动产生资源开发需求,满足资源开发需求的劳动能量(注1)消费运动产生生存资料供应需求,这一运动循环构成原始氏族生存运动系统。
二、氏族社会的产生
原始氏族开发生存力资源和劳动资源的运动使人体器官发生进化。当氏族生存力资源与劳动资源积累到氏族生存能力大于自然资源供应野生动植物的生产能力时,氏族就开发自然资源以维持生存。开发自然资源的方法就是饲养与栽培野生动植物。
饲养与栽培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同制作劳动工具一样是生产行为。生产是人们根据物质运动规律把一些物质集中在一起,使它们按一定程序相互作用以产生对人有用的物品或现象的活动。人通过劳动控制生产过程,这要消费人们的劳动能量。动植物只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因而,饲养与栽培野生动植物主要通过创造合适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自然环境需要劳动工具,这些工具是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制作的,我们称为生产工具。
饲养与栽培野生动植物的行为使原始氏族转变为复杂组织,这时的氏族由各个生产单位和分配管理机构组成,具有明显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运动,因而称为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在家畜与农作物形成之后发展成熟,并转变为以各种生存资料生产组织为基本单位的胞族社会。
三、相关概念说明
氏族社会的生存资料主要由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粮食组成,生产生存资料的方法是氏族成员的劳动。氏族成员劳动能量消费运动是消耗劳动者体能和劳动工具的运动,劳动工具生产通过消费劳动者体能的劳动进行,因此,劳动能量消费通过劳动者消费体能实现。劳动者通过储存体能、劳动工具和劳动技能等方法生产劳动能量,劳动者体能通过消费粮食和生活资料来补充,粮食、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统称生存资料,因此,劳动能量生产运动主要通过向劳动者供应生存资料实现。
生存资料有多种,每种生存资料生产都有对应的生产力,生产生存资料所需的劳动能量、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生产原料及相关自然资源统称生产资源,生产力的大小可用单位生产时间消耗单位生产资源产出生存资料的量表示。
氏族每种生存资料生产行为产生该种生存资料生产单位。氏族社会生产力通过研究物质运动规律、改进劳动协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培养氏族成员劳动技能等措施提高,这三种措施依次称为科研、发明、教育。科研成果、发明成果与教育成果共同构成社会生产力资源。
生产生存资料所需的各种原料、能源及土地、水等生产要素由大自然供应,这里称为环境资源。生产行为是消耗劳动者体能、生产工具、环境资源的行为,劳动者体能通过消费粮食和生活用品来补充,由于粮食、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统称生存资料,因此,生产行为是消费生存资料与环境资源的行为。
氏族通过开发社会生产力资源来提高获取生存资料的生产能力。氏族通过氏族成员技能培训来提高氏族成员劳动力,通过研究野生动植物的特性来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通过研究物质特性来提高工具制造技术。生产力资源开发的结果通过劳动资源生产活动遗传下来。
生存资料生产、劳动资源生产与环境资源开发都通过氏族成员的劳动进行,生存资料生产成果、劳动资源生产成果与环境资源开发成果统称生产成果。氏族生产劳动资源的方式主要是子女生育、技能培训与医疗救护等,氏族开发环境资源的方式主要是寻找、占有、生产氏族生存运动所需的原料、能源和创造适合栽培与饲养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环境。氏族生产力资源开发、劳动资源生产和环境资源开发统称为生产资源开发。
单位劳动时间人均获取生产成果的量称为生产率,生产率与劳动者人数之积是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与生产行为可持续时间之积是生产能量,生产能量的含义是预期可产出生产成果的量。生产能量的生产通过储存生产力资源、劳动资源和生存资料、环境资源进行。生产行为可持续时间是生产资源可持续使用时间的最小值。
四、氏族社会的生存运动
氏族社会的生存运动由生产运动、消费运动、分配运动、交换运动组成。生产运动由生存资料生产运动与生产资源开发运动组成。生产力资源开发与环境资源开发是为生存资料生产活动创造技术条件与物质条件的运动,劳动资源生产是为生存资料生产活动提供劳动者和维持人类延续下去的生产运动,三者组成生产资源开发运动。
满足生存资料生产需求的生存资料生产能量消费运动产生生存资料生产能量生产需求,满足生产能量生产需求的生产资源供应运动产生生产资源开发需求,满足生产资源开发需求的劳动能量消费运动产生劳动能量生产需求,满足劳动能量生产需求的生存资料供应运动产生生存资料生产需求。这一运动循环构成氏族社会生存运动系统。
在氏族社会生存运动过程中,消费生存资料生产能量的生存资料生产运动产生生存资料生产能量生产需求,生产生存资料生产能量的生产资源供应运动产生生产资源开发需求,消费劳动能量的生产资源开发运动产生劳动能量生产需求,生产劳动能量的生存资料供应运动产生新的生存资料生产需求,从而形成生产运动的循环,这一运动循环构成氏族生产系统。
同样,在生存运动过程中,满足生存消费需求的生存资料消费运动形成的生存资料生产需求产生生存资料生产能量消费运动,生存资料生产能量消费运动形成的生产资源供应需求产生开发生产资源的劳动能量消费运动,劳动能量消费运动形成的生存消费需求产生生存资料消费运动,从而形成消费运动循环,这一运动循环构成氏族消费系统。
生存资料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开发过程对生存资料、环境资源、劳动资源、生产力资源的需求使各生产单位之间产生争夺生存资料与各种资源的分配矛盾。生产所获的生存资料和各种资源是各生产单位相互协作共同生产的成果,各生产单位要求按劳分配,而氏族必须根据新的生产需求按需分配,这形成生产成果分配矛盾。这二种分配矛盾只能由各生产单位根据氏族生存需要第一原则协商解决,这导致氏族议事机构的产生。
氏族各生产单位在议事机构相互协商形成的分配方案、相互协作方案和工作目标必须由专门的执行机构实施,且实施结果要由专门机构评定并反馈给议事机构,这导致氏族行政机构与监察机构的产生。氏族议事机构、行政机构与监察机构共同组成氏族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根据职能需要设立各种管理部门。氏族各生产单位通过氏族管理机构的运行统一为整体。
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是各单位内部生产资源与生存资料的分配与消费过程,生产分配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生产单位生产成果的大小。生产组织过程分配给各生产单位的生存资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使生产单位内部产生争夺生存资料的消费利益分配矛盾。生产组织过程分配给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资源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使生产单位内部产生争夺生产资源的生产利益分配矛盾。生产单位内部分配矛盾要按工作需要最大原则解决,这导致生产单位内部管理机构产生。
由于行政机构承担执行议事机构的决策和实现氏族经济目标的责任,拥有确保各单位工作按氏族生存需要最大原则或议事机构决策进行的权利,因而各单位之间及单位内部对分配矛盾的解决要在氏族行政机构的领导下进行,并要接受氏族监察机构的监督。
生存资料生产能量消费运动形成的生产资源供应需求使氏族产生给各生产单位供应生产资源以补充生产能量消耗的资源分配行为,资源分配行为产生的资源开发需求使氏族产生开发资源的劳动能量消费运动,劳动能量消费产生的生存消费需求使氏族产生分配生存资料给氏族成员消费的分配行为,生存资料分配产生的生存资料生产需求产生新的生产能量消费运动,从而形成资源分配行为与生存资料分配行为相互生成的分配运动循环,称为氏族分配系统。
氏族各单位生产成果都通过氏族成员劳动能量消费运动获取,劳动能量生产通过生存资料供应运动进行,各单位要维持再生产,就必须用自己的生产成果换取生存资料。各单位生产成果与生存资料的交换通过氏族管理机构的分配行为实现,各单位生存资料与氏族成员劳动能量的交换通过各单位内部管理机构分配生存资料给劳动成员消费的分配行为实现,氏族成员劳动能量与生产成果的交换通过氏族成员的劳动行为实现。氏族成员共同用劳动能量换取生产成果,再用生产成果换取生存资料,最后用生存资料换取劳动能量的交换运动循环,形成氏族交换系统。
五、氏族社会系统的构造
氏族社会生存运动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种运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氏族社会生存运动可以表述为:解决生产需求的生产运动产生消费需求,解决消费需求的消费运动产生供应需求,解决供应需求的分配运动产生生产成果交换需求,解决交换需求的交换运动产生生产需求,从而形成完整的矛盾运动循环。
氏族社会生存运动是氏族社会生产运动、消费运动、交换运动、分配运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分析一下这种四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氏族社会由四个子系统构成,这四个子系统是:经济系统、组织系统、经济负反馈系统、组织负反馈系统。
(一)氏族社会经济系统。
生存资料生产运动通过生产能量消费运动进行,各个生存资料生产单位在获取生产成果的同时,也消耗了生产能量。生产生存资料生产能量所需的生存资料及环境资源、劳动资源、生产力资源要由生存资料生产单位用自己的生产成果交换,交换获取的生存资料与资源使生存资料生产单位拥有生产能量,从而能够开展新的生存资料生产运动。各个生存资料生产单位换取环境资源、劳动资源及生产力资源的行为使各个资源开发单位拥有足够的生存资料,从而能够维持开发资源的劳动能量消费运动。
氏族各生产单位生产运动产生的生产能量供应需求使各生产单位产生用生产成果换取生存资料与资源的交换需求,氏族各生产单位对彼此生产成果的需求使这种交换成为现实。氏族各生产单位互相交换生产成果的结果是氏族有能力进行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的消费运动,消费运动产生的生产需求使各个生产单位进行新的生产运动,从而形成生产运动、交换运动、消费运动相互生成的运动循环,这一运动循环构成的系统称为经济系统。
消费行为需要消耗各种资源及劳动能量,但消费行为的生产成果具有单一性,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是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具体表现,氏族各生产单位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是相互交换生产成果。生产运动与消费运动之间存在的生产与消费矛盾通过交换运动解决,氏族经济系统就是生产与消费矛盾通过交换行为解决的矛盾统一体。
(二)氏族社会组织系统
满足生产需求的生产运动产生生产能量供应需求,生产能量供应需求使各生产单位产生用生产成果换取生存资料及资源的交换需求,满足生产交换需求的交换运动通过氏族管理机构的分配运动进行。为满足生产交换需求,氏族管理机构往往根据分配需要调整部门设置和分配方法,致使氏族管理机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发生变革。氏族分配机构的分配行为解决生产成果交换需求,分配给各单位的生产成果由各单位管理机构根据生产需要分配到各个生产小组用于生产消费,形成新的生产运动。这一过程是生产运动、交换运动、分配运动相互生成的运动循环,这一运动循环形成的系统直接影响氏族的组织机构,因而称为氏族组织系统。
生产行为形成的生产能量供应需求产生用生产成果换取生产资源与生存资料的交换行为,交换运动获取的资源与生存资料通过分配转化为生产能量。生产成果与生产能量交换产生的分配需求是生产与交换矛盾的存在表现,生产运动与交换运动之间存在的生产与交换矛盾通过分配运动解决,氏族组织系统是生产与交换矛盾以分配为中介加以解决的矛盾统一体。
(三)经济负反馈系统。
各单位相互换取生产成果的交换需求产生氏族管理机构的分配运动,通过氏族管理机构分配行为实现的生产成果交换运动使各个单位拥有可以生成生产能量的生存资料与资源,各单位进一步分配生存资料与资源形成生产能量,并使每个氏族成员拥有可以生成劳动能量的生存资料,氏族成员满足生存需求的生存资料消费运动产生新的生存资料供应需求,这使氏族成员产生用劳动能量换取生产成果,再用生产成果换取生存资料的交换行为,这种交换通过氏族成员的劳动进行,氏族成员劳动行为形成各个单位消费生产资源的生产能量消费运动,生产能量消费运动形成的生产能量供应需求使各单位产生相互换取生产成果的交换需求,新的生产交换需求产生新的分配运动,从而形成交换运动、分配运动、消费运动相互生成的运动循环,这一运动循环形成的系统直接影响氏族的经济行为,因而称为氏族经济负反馈系统。
交换的目的是供应消费行为需求的资源,分配的目的是生成消费行为需求的能量,交换与分配的矛盾表现为消费需求,交换运动与分配运动之间存在的交换与分配矛盾通过消费运动解决,交换与分配的矛盾通过消费统一为一体,氏族经济负反馈系统是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存在表现。
(四)组织负反馈系统。
氏族管理机构的分配运动使各个生产单位拥有不同大小的生产能量,这决定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消费能力,各生产单位管理机构的分配运动使氏族成员拥有不同数量的生存资料,这决定氏族成员拥有的劳动能量大小。前者称为生产分配,后者称为消费分配。满足消费需求的分配运动使氏族成员可以进行解决各种矛盾的劳动能量消费运动,劳动能量消费运动形成的生存资料生产需求使各单位产生消费生产能量的生产运动,生产运动产生的生产成果通过氏族管理机构分配给各单位及氏族成员以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分配运动、消费运动、生产运动相互生成的运动循环,这一运动循环构成的系统直接影响氏族的组织行为,因而称为氏族组织负反馈系统。
分配的目的是生成各种生产能量,消费生产能量的目的是获取生产成果,分配与消费的矛盾表现为生产需求,分配运动与消费运动之间存在的分配与消费矛盾通过生产运动解决,分配与消费的矛盾通过生产统一为一体,氏族组织负反馈系统是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存在表现。
氏族经济系统运行产生的生产与交换矛盾使氏族组织系统运行,氏族组织系统运行产生的交换与分配矛盾使氏族经济负反馈系统运行,氏族经济负反馈系统运行产生的分配与消费矛盾使氏族组织负反馈系统运动,氏族组织负反馈系统运行产生的生产与消费矛盾使氏族经济系统运行,这四个子系统相互生成的矛盾运动循环形成氏族社会系统。
氏族经济系统与组织系统的运行通过生产运动与交换运动融合为一体,形成以交换为中心内容的生存运动;氏族经济负反馈系统与组织负反馈系统的运行通过分配运动与消费运动融合为一体,形成以消费为中心内容的生存运动;这二种生存运动相互生成的运动循环构成氏族社会的行为系统。
氏族组织系统与经济负反馈系统的运行通过交换运动与分配运动融合为一体,形成以分配为中心内容的生存运动;氏族组织负反馈系统与氏族经济系统的运行通过消费运动与生产运动融合为一体,形成以生产为中心内容的生存运动;这二种生存运动相互生成的运动循环构成氏族社会的功能系统。氏族社会行为系统与氏族功能系统是氏族社会系统在不同角度上的表现。
六、氏族组织的裂变与原始社会的演化
在氏族社会,氏族安全管理机构用自然资源使用权与社会安全换取劳动资源使用权和各部门生产成果,再消耗换取的生产成果进行占有、开发、保护自然资源及维护社会安全的活动,从而拥有完整能量运动循环系统。
氏族粮食生产部门用粮食换取劳动资料、劳动资源使用权、自然资源使用权和改善工作环境所需的消费资料,再消费换取的劳动资料、劳动能量、自然资源及消费资料生产粮食,从而具有完整的能量运动循环系统。
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用劳动资料换取粮食、自然资源使用权、劳动资源使用权和改善工作环境所需的消费资料,再消费换取的粮食、劳动能量、自然资源及消费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从而形成完整的能量运动循环系统。
生活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用生活消费品换取粮食、劳动资料、自然资源使用权、劳动资源使用权,再消费换取的粮食、劳动资料、劳动能量及自然资源生产各种消费资料,从而拥有完整能量运动循环系统。
子女生育与伤病救护等消费部门用劳动资源使用权换取粮食、生活消费资料与生存环境安全,再消耗换取的粮食与消费资料生产劳动资源,从而拥有完整能量运动循环系统。
这些部门都具有完整的能量运动循环系统,但它们的交换过程都通过管理机构的分配行为实现,因而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如果把人类社会定义为由各种功能型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那么,处于饲养、栽培野生动植物的自主生产阶段的氏族社会只能算是萌芽状态的社会。
随着农作物与家畜的培育成功,农牧业生产成为氏族的主要生存方式。由于不同生存资料的生产需要不同的工具、生产资源及劳动技能,因而,每种生存资料的生产活动都需要进行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使氏族劳动资源生产单位、生产工具生产单位、生产力资源开发单位、生产资源开发单位分解到各个生存资料生产单位中,形成各种以生存资料生产为核心的组织。这种分解是专业化发展需求使劳动资源生产单位、生产工具生产单位、生产力资源开发单位、生产资源开发单位无法解决自身交换矛盾与分配矛盾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生存资料生产组织实质是具有特定生产功能的专业化氏族组织,这时,氏族社会就转变为由各种生存资料生产组织(即专业化氏族组织)为基本单位的胞族社会。
在胞族社会,各个生存资料生产组织之间只存在交换关系,原来的氏族社会议事机构成为各生存资料生产组织相互协商产品交换比例的场所,社会管理机构的资源分配职能因各生产组织之间的直接交换而消失,这使社会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转为开发社会公共资源和维护社会安全。社会管理机构向各个生存资料生产组织提供公共资源和社会安全,作为交换,各个生存资料生产组织向社会管理机构供应生存资料和劳动资源,社会管理机构再用获取的生存资料与劳动资源开发社会公共资源和维护社会安全,从而形成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安全组织。
胞族社会是各种生存资料生产组织以安全组织为中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诞生因此可以以农牧业的产生为标志。
胞族社会的各个生存资料生产组织是专业化发展的氏族组织,其内部各生产单位相互协作生产的生存资料由生产组织的管理机构送到胞族的交换场所换取其他生产组织生产的生存资料,再按需分配给各生产单位。
当胞族社会生存资料生产组织内部的交换分配规模扩大到生产组织管理机构无力履行交换分配职能时,生产组织内部各生产单位就用自己的生产成果换取所在组织生产的生存资料,再由各生产单位自行到胞族交换场所换取其他生产组织生产的生存资料。当这种交换出现时,生产组织内部的各生产单位就转化为组织,生存资料生产组织随之转变为专业化发展的胞族,胞族社会因此转变为由各种专业胞族构成的部落社会。
当专业胞族的生产规模受到自然资源限制时,专业胞族就从各生产组织抽人到另一个地方发展生产,从而在另一个地方克隆出新专业胞族。部落社会通过各个专业胞族的克隆活动发展为由多个部落构成的部落联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交换活动使专业胞族所在地成为市镇,部落交换中心地成为中心市镇,部落联盟的交换中心地成为城镇。当专业胞族内部各生产组织的生产单位因为交换活动的影响,由氏族大家庭裂变个体小家庭时,部落联盟就转变为以个体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国家,称为城邦。
敬请广大学者指出存在的问题。
[注1]:劳动能量是劳动者预期可以产出的劳动成果,大小是劳动者劳动能力与可持续劳动时间之积,也可用劳动力与劳动量拥有量之积表示,可持续劳动时间是生存资料拥有量与单位时间生存资料消耗量比值的最小值,劳动量拥有量是生存资料拥有量与人均单位时间生存资料消耗量比值的最小值。劳动能量的生产通过储存生存资料、提高劳动技能或改进劳动方式等方法进行。
鲁醒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