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报道,在我国经济步步攀高的同时,以产业梯度转移的名义,一些污染产业也正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由城市向农村一级级迁徙。摆在区域决策者们面前的选择是:要温饱,还是要环保? 积极吸纳污染企业的苏北某县,环保局长理直气壮地摆出一个典型的观点:在温饱和环保面前,人们肯定选择前者。该县招商办主任同样说道: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西方国家反复论证了许多年,已经成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发展公理,要发展工业都逃不过这一劫。 先污染后治理,是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惨重教训,这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引以为戒才是,怎么反倒成了“公理”了? 显然,抱有此类观点的区域长官仍大有人在,这有悖于我们目前提倡的节约社会、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国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们必须节约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资源,否则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走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而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区域政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与治理污染并重之路。假如急功近利,以牺牲环境作代价来换取暂时的发展、表面的轰动,只会是饮鸠止渴,不会给该区域带来持续的发展环境。 像这样一个已经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想必这些区域长官们,不会不明白吧! 既然明白,那为何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到底居心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