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创新经济学 pdf 经济学创新在中国



摘要:中国近几十年发展是惊人的,中国走的不是一般道路,有继承,更多的是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五方面创新,并且都集中在宏观调控方面,旨在弥补市场的缺陷。

 工业创新经济学 pdf 经济学创新在中国

一是国家职能的扩大。国家的职能逐步从镇压职能向社会职能、经济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市场运行更有效率。

二是计划作用在深化。“十一五”规划把计划改为规划就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国家空间规划转化,发挥了国家规划对资源的指导作用,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三是行政职能在调整。政府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中跳出来,转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

四是“发展观”有历史性的突破。

 五是发展目标有修正。实行更有利于低收入者经济增长方式,把转变贫困阶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上五个方面,都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坚持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又强调了宏观调控,并融入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凸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宗旨。

 

香港有一个教授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出过5个。话说得那么刻薄、尖酸,真叫人非解。说这是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学家的道德水准上面来说的,也是太不了解中国。但是中国近几十年发展是惊人的,中国走的不是一般道路,有继承,更多的是创新。这条路开始时世人怀疑者众,现在慢慢被大家接受了,有称之为“北京模式”。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事实说明中国经济学的实践有很多可取之处。当然中国经济发展中问题也不少,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还有薄弱环节,还有些规律没有被人们认识。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正在逐步完善之中。不要妄自菲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学创新在中国。

认识中国经济的创新特点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平心静气地对待我们经济学理论的不足,对待中国的经济学家;二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不断创新。

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也就是最大的创新,我们是举国上下图发展,全民齐心协力争复兴,并且是倾国倾城、全力以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中国人民的共识,也是中华民族的共识。这是历史上没有的,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为什么我们国家那么稳定,不是老百姓没有意见,而是全国人民不愿意错过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要复兴。

共产党人是理想主义者,中国发展的路子是采世界各派学说之精华,推陈出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以创新求发展,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改革观.。我们的发展既吸纳了资本主义原理,又坚持了社会主义宗旨;既坚持了市场法则,又强调宏观调控;既奉行集中原则,又提倡自由民主。我们喜欢把两个看似对立的法则放在一起,博采众长,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超强的调控、整合能力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发展战略,还有一支坚定的、有一定素养的基本队伍,设法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特点结合起来,引发了1+1>2的效应。中国这种发展模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我们每次遇到惊涛骇浪都能平安度过的奥秘所在。

我们在确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和发挥国家的作用,运用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健康运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就是我国经济学创新的出发点和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自由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006年1月16日刘国光老师在价值中国网《西方经济学核心理论不适合中国》一文中,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的理论前提和核心理论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经济人”的解释,认为自私自利是不变的人性;第二,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是永恒的,是最符合人性的,是最符合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第三迷信市场自由化、迷信市场原教旨主义,迷信完全竞争的假设和完全信息的假设;第四,主张政府的作用最小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刘国光老师认为这同中国的国情格格不入。

对比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五方面创新,并且都集中在宏观调控方面,旨在弥补市场的缺陷。

一是国家职能的扩大。恩格斯说:“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所以在无产阶级在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就需要利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职能逐步从镇压职能向社会职能、经济职能转变。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转变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如何在确保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正确进行国家宏观调控等问题自然提到首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我们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迎来的不仅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质疑、忧虑和遏制,还有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要想战胜跨国公司的竞争,要想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质疑、忧虑和遏制,我们需要外交智慧,但主要的是靠实力。我们的整体实力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处于劣势,只能靠国家的精心组合,把有限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局部优势。我们有这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我们是大国,另一方面我们却是穷国。在革命胜利以后,许多生产资料都集中到国家手中,自然而然地我们可能把规划、整合、引导经济活动等任务摆进了国家的主要议事日程。国家经济的职能空前地扩大了。国家的职能是通过政府来实施的,政权是为经济服务、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市场运行更有效率。

在我们国家中,也有些人不一定喜欢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国家就超出了意识形态范畴。我们引进的外资中三分之二是华侨,华侨成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国家又是中华民族的国魂所在。“国家、国魂、国力”三位一体、全力以赴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

我们的国家不仅牢牢掌握着军权、政权,还掌握很大的经济实力。一方面,我们通过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手段,集中了大量游资,服务经济发展;此外除运用除税收手段外,还通过国有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加上外汇储备,我们虽是穷国,但国家手中却拥有相当大的实力。运用这些资金加快了公共服务建设。全国有名的十大工程,不仅规模巨大,且影响深远,又都是短期内完成的。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我们果断地向世界领域拓展,现在开局也大有进展。农村建设问题过去有忽视,现在步子迈得很大;环境污染问题,过去留下的问题很大,现在治理的规模也很大,靠的也是国家实力。历史上我们经济出过几次问题,但都很快就调控过来了,靠的是国家的实力:政治实力、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而非对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应处理好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有独特的见解。他在新著——该抛弃“新经济神话”一文中,把新自由主义斥之为神话。

神话之一,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操纵着经济,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在为自己谋取利益时也在客观上为他人做贡献。这一观点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施蒂格利茨说,上世纪90年代的事实正好相反。大企业的经营者们试图在短期内尽可能攫取和利用资源,而这往往是以牺牲股东利益和国家经济稳定为代价。另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并不是做得最好。事实证明,这只无形的手有缺陷,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限制市场所带来的过剩和不合理现象。

神话之二,政府干预越小越好。金融行业新一代领军人物表示,经济上的难题归根结底来自臃肿庞大的政府机构。

施蒂格利茨说,然而,90年代的经验告诉我们的却是一个正好相反的事实,即放开政府管理并不总能消除长期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相反,它却导致新的利益冲突,造成市场被操纵的局面。施蒂格利茨指出,美国在宣扬它的资主义经济模式,是一种政府极少干预经济的模式,少到别的国家都不能接受的地步。实际上美国从不相信政府机构庞大是坏事。施蒂格利茨认为要想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个有财力规范市场、良好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政府是不可或缺的。

神话之三,对金融市场有好处的东西对整个经济就有好处。施蒂格利茨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际上他们的看法非常缺少远见。金融市场更善于反映短期变化,暂时的甜头而使经济政策更侧重短期的利益而忽视经济的长远的发展,更看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整体的利益,这将增加经济的不稳定性,从长远来看会阻碍经济发展势头。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管制的放宽和银行业的国际化是阻碍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

这说明市场与国家可以建立起互补的关系;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计划作用在深化。人们一旦提起计划,就喜欢把它与计划经济连在一起;又将计划经济与失败连在一起。事实不是一回事。过去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当时仅根据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估定”社会需要量进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并对生产和分配进行行政性的管理。在这种经济制度中,政府是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属于政府管的一种体制,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计划经济”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失败在于它割断了市场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也因排斥了竞争,使生产失去了动力;同时也因为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活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由此否定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客观事实,特别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宏观把握和调控是完全可能的。这次“十一五”规划把计划改为规划就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国家空间规划转化,发挥了国家规划对资源的指导作用,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计划作用在进一步深化。政府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中跳出来,转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但是这种市场经济,部分主动权在宏观调控,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决策是否正确、适度,调控是否灵活、适时。

三是行政职能在调整。 从当前形势看,可以说政府介入经济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在中国,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中国经济不会发展得那快,但是政府介入了,也出了不少问题,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是例子。在政府介入中,在很多情况下政府用的是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也是一面“双刃刽”。在有些领域、有些单位对经济调节不敏感,用行政手段可能效果就好些,或许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利益意识强化后,这些企业会格外关心本企业的利益,对利益反映敏感了,这时,市场环境也好了,行政手段就会逐步淡出,宏观调控也会更注意运用经济手段。但是有些场合——例如控制购房贷款,用经济手段要牵涉到许多群众,而对大款的作用反而不明显,改用行政手段比用利率调整手段不仅速度快,花费的成本也低,还可避免伤及一般低收入者,用行政手段更经济些。可见行政手段用于宏观调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有存在的客观的必然性。但是从总体来说,行政干预企业的微观活动,是弊大利微,存许多情况下是害人不浅。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直接管理已经取得了许多人共识。原则是: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都还给市场。同时政府要做到政务公开透明,突出为公众服务,真正做到把资源配置主要作用交还市场调节,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

四是“发展观”有历史性的突破. 我国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⑴传统发展观。主张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方式,依靠意志和政权的“万能”力量,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股作气进入社会主义。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⑵经济至上发展观。偏重物质财富的增长。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视“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速度为中心”,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的增加,从而引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而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⑶科学的发展观。新的党中央集体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观”。确立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进步;不是着眼于短期利益,而是注重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仅满足于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而是更关心共同富裕。为此又提出了“五个统筹”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宗旨,表明了人不都是自私自利的动物,人的存在、人从事生产的目的不都是以“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要以人为本,要考虑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拨正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是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

在10日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创造型国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依靠自主科技突破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是发展目标有修正。实行更有利于低收入者经济增长方式,把转变贫困阶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不能完全解决穷人脱贫问题。[路透社新加坡1月23日电]英国新经济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说,尽管国际社会发起种种扶贫运动,但过去10年来,世界上最贫困人口从全球经济增长中获益却在锐减,穷人正变得越来越穷。报告说,在1990年至2001年之间,全球人均收入每增长100美元,这些最贫困人口的收入仅增长60美分,相对上世纪80年代的2。20美元下降了70%。因此,把转变贫困阶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创举。我国在新制订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与落着点放在改善老百姓生活上,放在帮助低收入人增加经济收入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也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大的亮点。建议中提出构建新农村的“路线图”,决心分期免除了农业税;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国家补贴;在农村分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企业裁员机制,避免把富余人员集中推向社会等。可以说是第一次把反贫困治理和和缩小贫富差距摆到政府的议事日程。通过增加低收者经济收入,启动内需,推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上五个方面,都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坚持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又强调了宏观调控,并融入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凸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宗旨。经济学创新也在其中。(2006年9月10日修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263.html

更多阅读

人生就要不断创新 在巡视实践中不断创新

人生就要不断创新金笑百科名片指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包含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

创新思维与落地 创新气氛在中国公司如何落地

     很多人都抱怨在中国创新之难,抱怨“山寨”的大环境,然后将之归结到体制、文化、人性等因素。也有人认为这是必经过程,只能等待时间来解决。王淮是非常反对这种思路和论调的:“你可以找到各种理由来解释现状,但对于改善这种状况

开放式创新:中国企业必须要迈步上道

     宝洁从2001年只有4个人的小企业购买了电动牙刷的技术,第一年收入盈利2亿元。最近说世界上有一个品牌在中国,到底是国际的,还是中国的呢?那个品牌在中国人人都用到就是碧浪,70%的人认为碧浪是中国的,但是碧浪是宝洁的。宝洁与科

吴汉东: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

  一个创新的中国必须要注重知识创新,绿色生产,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  文  吴汉东  创新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中国的创新及知识产权,我们必须要用一个国际大视野,站在中国的现实状况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离

杭州创新中国产业园 创新与中国石材产业

创新在中国石材产业中的应用与体会一、农村石材矿山企业创新要三位一体服务中国“新三农”;    农业是国家经济基础,“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问题,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则是“三农”问题破解的关键。创新中国石材矿山

声明:《工业创新经济学 pdf 经济学创新在中国》为网友最棒的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