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界高层领导人访谈录(节录)
时间:二00三年元月六日上午
地点:北京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陆燕荪常务副会长办公室
访问者:顺德市信理质量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李含章 吴晓梅
(访者汇报:2003年计划注册“家族企业管理研究所”,话题由此展开) 家族企业不是落后的同义词。在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家族企业已发展了100多年,在美国百年老企业中,有80%是家族企业。你们顺德、中山家族企业很多,(访者插话:2001年统计,中山家族企业占90%,顺德也超过80%)要帮助家族企业从培养子女、培养接班人,解决家族企业延续性入手去做研究、做课题。我在国外考察过几个成功的家族企业,能够延续这么多年,关键是一代又一代接好班。先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获得学位,然后进公司从基层做起,主要几个部门都做过来,全面厉练之后才能接班。你这样讲,家族老板们听得进去。你们可以从中学抓起,插进这些(接班)人,集中培训,培养意识。我跟南存辉先生(正泰集团董事长)谈过好几次,现在就得培养接班人,从小抓起,不然一代人过后就走不下去了,德力西公司那样不行,兄弟姐妹不行,只有子女可以接班。
(访者插话:中山、顺德家企老板很重视子女教育,早早就把子女送去国外上学)不一定都好。太早送出去,小孩容易把不良习气学回来,有什么好处?国外的人文背景反差太大,学成回来也不一定适用。
(访者问:目前珠三角地区家族企业普遍面临一个管理瓶颈问题,是否应帮助他们建立管理模式?)我看最好不提模式,模式会造成一种思维定式。科龙如果是潘宁的家族企业,绝不会搞到ST的地步。科龙近况如何?潘宁在做什么?(访者做了扼要叙述)报纸也在讨论,多数不赞成模式论,特别是家族企业,要针对性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等等,灵活对待,不提模式。分层次、分类型。关键看掌舵人的水平。小规模的家族企业不要搞事业部,创始人为什么要脱身?管理事务的巨细可以考虑,大权不可以放开,不到一定规模不要分权,要研究家族企业的特点和特征,特别是家族企业的比较优势在哪里,针对优势去管理。凡创业的人都是有本事的,没本事的也创不起来,否则就不科学。管理层次简单,决策迅速,可以很快(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对策出台快等等,统统是家族企业的特定优势,否则,还有什么优势可言?正泰公司现在做大了,层次也多了,原有的优势正在弱化。你要化功夫去研究,不能套一个模式,共性并不是很多。如果都是共性,就可能出现趋同性,比较优势就会消失。必须有特点,才可以生存。温州的正泰与德力西公司同时起家,正泰却做得很大,很好,超过了,为什么?这些都必须针对性研究,案例研究。每一个家族企业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的兴衰史都可以折射出一定的规律。至今没人进行专题研究,也没有专著。
(访者提到刚刚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不是母法,只是子法,指导性的。你们先得学会《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地方上有个通病,搞股份合作制。没有法律依据,是《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混合物。你们要把公司法,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条文学通学会,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法律界定,分清楚:有限责任、无限责任、约定式这些法定含义。破产法只对国企有用,其他不适用,是个法律漏洞。个体户与合伙企业不一样,什么也追究不上,够不上家族企业。
(访者插问:可否把家族企业划分为一元家族,二元家族,准家族,隐性家族等几种类型?)关键是法律地位的界定,然后再界定家族与非家族的量化问题。
(谈到珠三角地区接受香港传过来的“两权分离”模式及万和、华帝的职业经理人事件)家族企业是不是一定也搞两权分离?追求的方向不对,一定要吃亏。中国的家族企业才走了十几年(的路),为什么要照搬西方已经走了100多年(的路)才走出的模式?家企老板为什么必须放弃经营权?他能放心去叫别人管?你不要推荐这个方式。德力西也是走了两权分离的路,吃了这个亏。相反,国有企业可以两权分离,也必须两权分离,它面对的是社会化的股东,所以这次十六大把出资人代表的地位确定下来。而在私企,在家族企业,目前还没有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空间。
在广东抓几个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如果仅仅是帮助家族企业改善管理,是表面层次,我说的是深层次的研究,家族企业延续性的研究,家企老板们会感兴趣的。归纳起来就这三个方面:
一是家族企业的法律地位;
二是管理瓶颈;
三是后代教育、百年大计、延续性问题。
注: 陆燕荪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主任委员、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
再注:本文已于2003年2月12日/13日先后在中国信息报、人民日报(华南版)被记者转发,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的领导人对家族企业的见解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