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价值场论》第3节(2)



 

二、什么是狭义供求价值论、广义供求价值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上述,我们一起讨论了“狭义供求价值”和“广义供求价值”,最后得出一个同样的结论:价值的本质就是一种能力。比如从狭义上讲,某一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结果,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就是盈亏;再比如,从广义上说,任何一种自然、社会事物的变化,也会对某一产品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且不仅如此,客观经济事物、物质自身状态的变化,亦会引起社会对该产品供求价值的影响。

(一)什么是狭义供求价值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由于客观事物、物质的质能、性能存在上述供求价值关系,因此,这种价值关系的存在与运动就势必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对这些供求价值关系符合规律性的认识、揭示,就具有了“狭义供求价值论”和“广义供求价值论”的区别与联系,当然也就自然有了将他们区别与联系的必要与必须了。

1、什么是狭义供求价值论?是怎样产生的?

严格地说,认为在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不是现在的事情,一些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学者一直都这么认为,并把它当作“投入产出理论”的“辅助理论”。只是因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的否定,才使得这一学说没有能发展起来。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在供求关系中不存在价值的证据,也不等于说,人们就没有关于“在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学说的不存在。那什么是“狭义供求价值论”?

毫无疑问,就是认为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的一种理论。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就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在不同的朝代,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同。比如在汉朝、唐朝,“古代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开辟,显然与当时的人们,认为在商品交易中存在着价值的认识有关,而且开创出了在当时的历史上两个最文明,经济实力也最强的两大帝国,东方的唐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相反的认识,那就是否认在商品交易、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并因此而衍生出“重农轻商”的经济政策。最不能容忍的是,在那些时代,人们在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的头上加个“奸”字,这显然是在一个强大的封建主义国家最终没能发展起资本经济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在近代,封建帝国只知道从商人那里收税金,而不知道为商家提供便利,把中国的资本经济扼死在摇篮里。

教训显然使十分沉痛的。然而,更让人遗憾的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人们也没能从认识上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封建的“重农轻商”的古代,而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实在是一件让人苦笑不能的事情,而这种理论其实与我国古代的“重农轻商”的思想没有什么两样也。正由于如此,笔者才写了《资本论》批判一文。

试想,如果人们不能对这种思想予以批判,何谈什么改革开放?何谈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不是再简单也没有的道理了吗?换言之,只要劳动就能创造价值,我们搞市场经济有什么用?又不能创造价值!——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了,“狭义供求价值论”与“狭义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甚至可以认为是格格不入的。如此当然也更说明,如果不批判“劳动价值论”,也就建不起“供求价值论”。

2、狭义供求价值论的本质?为何是狭义资源增殖论?

认为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或者说认为商品的供求关系能够体现的“狭义供求价值”,自然也就否认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思想。现在,我们先不论熟是熟非,不妨先来讨论一下,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中是否存在价值的问题。那么,在产品的供求关系中,真的会存在价值吗?当然,回答是肯定的。试问,在商品供求关系中为什么会产生价值?难道交换行为或者说满足需求就能创造价值?

笔者以为,对供求关系中是否能够产生价值的认识,需要从资本与资源的关系上去认识,而不能仅仅从供求关系的本身去认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满足供求的过程,从表面上看虽然不是个生产过程,但它却是个尽可能多地让包括劳动价值在内的各种价值能够兑换成为具有现实意义上的价值的过程。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包括劳动价值在内的各种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市场、交换活动正是实现这种价值的场所和方式。否则,即便商品中凝结了天大价值也难以表达出来。

当然,这也正是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的一个证明。试想,能够提供实现价值的场所和方式的过程不具有价值属性吗?第一,提供场所、交换方式、手段的本身就具有使用价值;第二,离不开人类劳动的参与,更离不开一定数量的资本投入,当然是有价值的了。那么,“狭义供求价值论”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它不是别的,正是将“价值资源”转化为价值。价值资源是指未实现的价值。

众多事实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能够表达出来,因为作为一种能力的体现,价值是需要作用方的存在的。关于这一点,价值这种能力与其他各种能力可以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就如同一个有本事、有使用价值的人才,如果找不到“用武之地”,他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样。为此,为了实现其价值,找到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供求关系的价值,就在于能实现该价值。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于是便有了“供求关系是否存在价值”的争论。其实,人们完全没有再继续争论下去的必要。换句话说,在供求关系中如果不存在价值的话,市场这种东西也就不会产生,更不会发展,因为在客观世界中,只要是没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产生,也不会存在、发展。谁能给我找到一种没有价值的存在?所谓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但一定是有价值的。

(二)什么是广义供求价值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承认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仅仅属于“狭义供求价值论”范畴,如果能够把这种认识推广到商品供求关系以外的世界,那就不属于“狭义供求价值论”而属于“广义供求价值论”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在商品以外的供求关系中存在价值。在商品以外还存在供求关系吗?当然了。

1、什么是广义供求价值论?是怎样产生的?

 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价值场论》第3节(2)

“后理论经济学”学者认为,供求关系不仅存在于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过程中,非商品或者说暂时未进入商品领域的一些物质形式同样存在供求关系。由于这种非商品意义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价值,所以,笔者把这种存在于非商品领域里的供求关系所形成的价值,称为“广义供求价值”而把对“广义供求价值”的认识,称为“广义供求价值论”。那么,“广义供求价值论”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知道,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其意义非同凡响,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对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选择,自然具有“广义供求价值”的性质与意义。正因为如此,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才会为一个国家究竟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问题,争论不休,甚至还要为此发动战争和起来革命!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选择,都会为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等,它们都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当然了,不同经济制度的更替,也常常会为某一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利益。

在一般的情况下,比较先进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选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同样也不是绝对的。我们知道,计划经济体制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子制度,因为它是隶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可是,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这种制度的中国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却没有能发展起来。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毫无疑问,是因为它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而非共产主义。

以上说明,对广义供求关系即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选择,同样也存在着一个是否“对称”的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不仅需要与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一定的社会制度也需要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对称。如果不对称,那么该国的经济社会同样也发展不起来。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选择了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的市场经济,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广义供求价值论的本质?为何是资源增殖论?

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是什么东西?毫无疑问,它们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资源也。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它们不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资源,而是一种“广义资本资源”。什么意思?就是说对上述这种资源的正确选择,可以为正确选择了这些资源的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当然有价值了。如此,自然也就说明,使经济社会得到发展的不仅有资本、劳动,也包括资源。

诚然,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与范围上说,也需要一定的人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支出;一些企业和社会团体,也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金。但是,我们却无法将上述支出、投入当作是经济学、管理学意义上的,而只能把它们当作是政治学、军事学意义上的,而且是很难对它们进行资本量化的。也就是说,这些体力、能力的支出和企业为从事商品生产意义上的劳动付出、资本投入不同,因此,也就不可能纳入到企业、经济体、社会和国家的账簿上予以核算,当然也就不能把它们当作“狭义成本”了。那么,它们究竟属于什么呢?当然是资源增殖论。

“广义供求价值论”的本质体现的又是什么?笔者以为,它体现的,就是“广义资本增殖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资源(这里主要指无形社会资源)发生了变化,使企业的资本实现了增殖,使国家、区域经济得到了增长。大家知道,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源的变化能够使企业的资本实行增殖和使国家、区域经济得到增长,说明使“广义资本”即资源使资本实现了增殖。

当然,这种认识并非人人都有,也并非人人都能认可,因此,这种认识也就自然具有了“广义资源增殖论”的性质。当然,能够有利于资本增殖和经济增长的资源不仅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正确选择,自然生态的好转同样也会有利于企业资本的增殖和可持续增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增长。如果人们不认为在上述的变化中存在价值属性,那人们将如何解释它们创造出来的价值?

亦然,如果经济社会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的话——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那么,人们也就不会为此“大动干戈”了,这种“广义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价值。以上说明,在“广义供求关系”中确实存在价值,非笔者非要把价值给加上去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31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价值场论》第3节(2)》为网友宿与命的纠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