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营销人,经常会被一些问题所困惑:明明我的产品质量比对手好,为何消费者就是不买单?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产品摆上货架,为何却走不动?价格一降再降,却还是少人问津?广告也做了不少,效果为何不好?诸多问题,不一而足。
面对营销困境,绝大多数的企业总是不自觉地会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些方面:我们的产品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价格太高的原因?是不是我们选的销售终端不好?是不是我们的广告做得太少?等等。
很少有企业真正地去探寻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顾客主要是谁?他(她)们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品牌与产品的?他(她)们在消费我们的产品时有什么障碍没有?……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际的市场营销实践中,却往往并未进入很多企业营销决策与执行者们工作与思考的范畴,对顾客的漠视与不了解,造成了营销操作手段的高度雷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最流行的营销手段就是价格战、促销战。价格固然是顾客非常关注的一个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对价格的过份关注,其本质是对顾客的漠视,是对营销本质的理解不清。
我们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以利益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真正的营销战不是产品战,而是心智战;营销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在有形的市场,而在无形的消费者心智。
产品至上论者无法解释:为何功效差不多的女性调经产品,大多数默默无闻或消声匿迹,而太太口服液却畅销市场十多年,成为都市女性的宠儿?实力论者同样无法解释:为何耗资几百亿美元的“铱星”计划最终会陨落?
一成一败的背后,其实是思维逻辑的不同,前者是以顾客为中心来适时改变,以提供顾客综合价值的最大化来赢得持续的支持;而后者忽视了对顾客需求的切实重视与回应,从而使看似美妙的蓝图成为一场恶梦。
以利益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并非以价格或者说以产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对顾客情感与精神价值的重视与否。我们都知道,利益至少应该包括物质利益、情感利益、精神利益几个部分,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其实就是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为顾客提供这三种综合利益,以给到顾客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但在众多企业现实的市场操作中,消费者好象是一个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符号,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很多企业的营销决策缺少消费者的资讯作为依据,企业营销领导人高高在上,不愿意下基层的比比皆是,当然也谈不上与顾客交流了。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消费者调查研究预算,缺乏相应的人才配备。在他们的理解中,消费者似乎都是一个个只认得钱、只需要省钱的经济动物,而不是有着丰富需求的人。在这样一种思维逻辑之下,所以屡屡进行所谓的“价格战”就再正常不过了。
很显然,很多成功的品牌不这么看,所以我们看到“太太”在帮助女性调理的同时,彰显着女性的时尚与妩媚;我们看到“耐克”为顾客提供一流运动装备的同时,鼓励顾客不断超越自我;“宝马”在创造顶尖的驾驶机器的同时,也带给人们一种尊贵的感受与驾驶乐趣。……这一切的努力,使得顾客对这些品牌痴迷不已,利润自然也滚滚来。
要摆脱营销困境和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营思路,必须真正重视消费者的研究,紧紧依靠消费者,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因为这才是企业真正的“衣食父母”。跳出产品、跳出价格,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无垠的消费者心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无比灿烂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