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第3节(1)



第3节

 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第3节(1)

后理论经济学的创立

“后理论经济学”的产生无疑不是一件偶然、孤立的事件,如果不是因为有“先理论经济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理论缺陷或者说不是由于“先理论经济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容易相脱节的“先天不足”,那么也就不可能有“后理论经济学”的产生。如此,自然也就说明,“后理论经济学”从其开始创立的时候,就已经把理论与实践如何相结合并随时都能接受实践检验的问题考虑进去,而且为此创立了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极强的“量子经济力学”、“相对论经济学”和“相对论管理学”等学说。

一、什么是后理论经济学、反价值逆变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林毅夫先生曾经说,一种经济理论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具有原创性;第二,有人“跟着走”。我看,关键点他没能说出来,现在我给补充上:第三,必须能够经历社会实践的检验;第四,必须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大家知道,广义相对论创立后,为了证实其科学性,爱因斯坦害提出了许多实证或者说检验的方法。如此,理论经济学为何不能建在“实证”基础上?

(一)什么是后理论经济学?有什么本质特征?

我们知道,不管是非理论经济学还是理论经济学都存在致命的弱点,表现在非理论经济学解决不了理论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因而使非理论经济学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大打折扣;而一般理论经济学又由于缺乏对经济事物运动趋势的准确判断,又使人容易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空想主义”的错误。

1、什么是后理论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是“后理论经济学”?笔者以为,可以概括为“反价值逆变论”。由于操作性、适用性强,并衍生出“逆变管理学”、“逆变管理法”和“逆变核算法”等理论体系,因此,笔者才把它统称为“反价值逆变论”或“反价值湮灭论”等等。总之,它是一门专门研究和探讨“反价值”是如何“湮灭”并转化为“价值”的理论。它当然具有“理论经济学”的性质,因为它是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诚然,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经济学不同,否则笔者也就不会把它称为“后理论经济学”或“反价值逆变论”。那么,“后理论经济学”与“先理论经济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呢?笔者以为,就在于“后理论经济学”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这种理论建立在了始终都要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而且始终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态度。而不像一般理论经济学那样,把某种理论建筑在“假设”的基础上。

“后理论经济学”真的不再需要“假设”了吗?是的,如果是,那又何谈什么理论经济学?这是因为,“后理论经济学”得出的那个“理论”或者说“数据”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与客观事实计算出来的或者说它早已被“实证”过了。比如,我们已经知道,生产过剩是由资本过剩造成的,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又是导致企业亏损、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根源,所以减少过剩自然有“理论”意义。

关于这一点,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吗?试想,如果资本不过剩,生产又怎么会过剩?资本、生产如果不过剩,企业亏损、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又怎么会发生?难道过剩的生产能力不是由过剩的资本转化而来的?难道金融危机、能源危机不是由生产过剩、资本过剩转化而来?难道经济膨胀、泡沫经济不是其直接后果?如果没有资本过剩表现形式的“量子基金”的存在,金融危机能爆发吗?

笔者以为,理论经济学虽然是从理论物理学那里“借鉴”过来的,但它与理论物理学却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在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微观、宇观,而观察设备又常常是中观、宏观的矛盾。而理论经济学就不同了,由于其研究对象始终都存在于研究者的身边或者说研究者始终身临其境,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观察对象与观察设备“矛盾”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说,理论经济学不需要“实证”。

2、后理论经济学的本质?为何是反价值逆变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后理论经济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反价值湮灭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是一门专门研究和探讨“反价值”这种东西是如何湮灭的理论。试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切可以形成“反价值”的东西提前就把它“消灭”,那么,我们还担心它们能够给企业造成亏损和导致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爆发?或许有读者会问,你有什么本事让大家都能接受你的这种理论?难道你是上帝化身?

当然不是,就算是,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不信上帝的人!如此,“后理论经济学”学者又是如何来解决这个严肃的问题的?显然,这是笔者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因为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能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或者说不能为人们创造出价值,那它都不具有产生、存在的意义。为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理论经济学”学者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把“理论”与企业、地方、国家利益的创造挂起钩来。

笔者以为,没有什么比让企业、地方政府、国家造成亏损、危机的反价值湮灭所创造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了。笔者甚至认为,令“反价值”湮灭,可以说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中的最大价值”。这是因为:第一,“反价值”是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地方政府、国家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第二,在“反价值湮灭”的过程中虽然也须再投入少量的资金,但却是个“非投入盈利模式”。

什么叫“非投入盈利模式”?“不投入”难道还能“盈利”吗?关于这一点,笔者需要先解释一下。笔者这里讲的“非投入”,是指“非生产性投入”,并不是说在“反价值湮灭”的过程中一点也不需要投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不需要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投入,因为这个过程是对已经形成的生产所进行的“再管理”。虽然“再管理”也需要投入,但这个“投入”只是管理性支出。

大家知道,“反价值”本来就是一个负值,因此,我们要想使“反价值”转化为“正价值”,只需要再乘上一个“反价值”就可以了。如此也就说明,所谓的“反价值湮灭”,也就是再创造一个“反价值”,是为了改变固有“反价值”的性质,以实现“负负为正”目的。大家又知道,要改变一个“负值”的性质只要再乘上一个“负数”就可以了,与其绝对值的大小有联系但无必然联系,虽然结果不同。

(二)什么是反价值逆变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以为,价值与反价值是结构的不同、组成结构的事物的性别不同,没有本质区别也。就如同一种生物体的两种性别,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当然是可以“变性”的了。怎么“变”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改变其固有结构,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且需要投入;一种是对其实施“否定之否定”。

1、什么是反价值逆变论?是怎样形成的?

对“反价值”的否定,当然可以理解为是对价值的肯定,因为“反价值”是价值的否定因素。人们知道,企业的利润和地方、国家、区域、世界经济增长只是个“余额”,是盈利与亏损、增长与负增长抵消后的一个结果。人们当然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价值的肯定因素”与“价值的否定因素”相互作用、制约的结果。如果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未相互抵消之前就能将否定因素“否定之否定”呢?

如果能实现这种目的,当然是再高明、再划算也不过的一件事情!更何况,这一目的的实现,已经不需要再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投入!因为这是个实现“负负为正”的过程。当然,这里讲的“不投入”是指不像传统经济、管理过程那样,进行商品生产意义上的那种投入。至于说,在实施过程中,发生费用显然是不可避免的。如同给一个人实施“变性术”,用不着再造一个人,但“手术费”是要掏的。

将反价值否定为价值,其过程就如同给一个人做“变性术”,可以说没什么本质区别也。这本来就是改变固有“反价值属性”即使“性别”的过程。不同的是,它针对的是一个经济体而非生物体。没有看过《经济场论》、《资本场论》和《价值场论》的读者,对所谓的“反价值”概念可能不理解,为此,为了解除读者的疑惑,笔者就有对“反价值”概念简单介绍一下的必要。那么,什么是“反价值”?

简单地说,所谓“反价值”也就是“负价值”的意思,其性质与固有“价值结构”完全相反,而质量“相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相同的经济质量、资本质量(投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构,一种可以使经济增长、资本增殖,一种产生负增长、负增殖。于是,笔者把后者称为具有“反价值”属性的经济结构。有时,笔者也称其为“反价值结构”。这种“反价值”经济结构,显然是客观存在的。

其实,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对称的,价值这种东西当然也不例外。读者知道,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是要发生湮灭的;那么,价值与反价值相遇时是否也会发生湮灭呢?当然,回答是肯定的。而笔者之所以要创立逆变经济理论,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反价值”的逆变。当然,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结构与反经济结构的对比中,也会体现在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和企业经济的变化、对比过程中。

2、反价值逆变论的本质?为何是反价值逆变模型?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发生于现阶段的能源危机,严格地说,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价值的湮灭,而企业亏损当然属于微观经济价值的湮灭过程。因此,如何避免价值湮灭和使其逆变,就自然成为“后理论经济学”产生的另一原因。当然,其意义不仅表现在这里,其意义更在于让读者在深刻认识“反价值结构”的基础上为将来研制和开发“金融危机疫苗”和“企业亏损疫苗”做好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笔者以为,所谓“价值湮灭”是一个能量物质转化为质量物质或者说是能量物质形成“经济之熵”的过程。关于这一点,就目前的物理学界似乎也未必都能认识到。否则就不会许多人认为“湮灭”的结果是“什么东西也没有”,表现为“无”。其实,这是种完全错误的认识,因为违反“物质不灭定律”。

笔者敢于肯定地说,所谓“湮灭”,就是能量物质转化为质量物质或能量丢失的过程,否则也就谈不到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后,产生“巨大的能量”的问题。能量无疑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当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物理学意义上的“力”的“前身”。严格地说,力与能量是有区别的,表现为,能量是质量物质所做的功,力是作用的结果。换一下角度,也可以把力理解为“能力”即“广义价值”的体现。

“广义价值”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能力,比如“化合价”,说得就是一个氧原子能结合两个氢原子的意思,当然是“能力”的体现。力是怎样产生的?无疑,力的产生离不开一定形式与意义上的能量场,因为它是力的“出生地”。那么,价值、反价值这种东西的“出生地”是否也是场?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并抑制,使反价值生成的“反价值场”,那就能减少价值湮灭!

 

试想,如果我们提前就能把使固有价值湮灭的场即反价值场毁灭,再通过反价值场的湮灭所产生的力,用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那当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了!但是,考虑到这并非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所以才想到建立一个“反价值湮灭模型”的问题。而对“反价值湮灭论”的认识,也就自然具有“反价值湮灭论模型”的意义。如果通过大家的努力,能达到这一目的,那岂不是件很好的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47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后理论经济学》第3节(1)》为网友夏日的綠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