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理论经济学的弊端
理论经济学的提法早已有之,但是,何为理论经济学,有什么本质特征,解释的现象、研究的对象、追求的目标、解决的问题、根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和产生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等,却未曾有文字问世。可能是由于孤陋寡闻,反正笔者未曾见到。至少,在网站上,笔者未搜索出来。不过,倒有个叫《理论经济学》的刊物,也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站。可是,就是鲜见有价值的理论经济学论文。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予以全面而详尽的解答,目的是为了澄清理论界、学术界的仍然混乱的局面。
大家知道,理论经济界有纳什的“讨价还价”和所谓“一般均衡”理论。试问,这些东西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吗?理论经济学是否应该是讨论“讨价还价”的问题?回答是否定的。大家知道,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是能够被证实的,其适用性、可靠性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人们知道,理论物理学创立之后,诞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分之。严格地说,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便是其衍生物。
遗憾的是,现在有人把纳什的“讨价还价”理论和所谓的“一般均衡”理论当作理论经济学的内容了。笔者不知道,连中国古代“田忌赛马”都不如的纳什的“博弈论”即“讨价还价”理论,和连物理学、经济学本质都解释不清的所谓“一般均衡”理论,也有资格登上理论经济学殿堂!更可气的是,在现在的理论界竟然有专门研究上述这些玩意的人,不是硕士、博士、博士后,便是博士生导师!
本人既不是博士,更不是博士生导师,可是,我知道,任何一种理论都是用于指导实践并为实践来服务的。如果一种理论产生之后,不具指导、服务于社会实践的性质,那么,即便它是由“上帝”亲自创立的学说,它也不会有经济价值,也更不要说发展。经济学为何不能投身于解决社会矛盾中去?
林毅夫先生曾经说,一种经济理论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具有原创性;第二,有人“跟着走”。我看,关键点他没能说出来,现在我给补充上:第三,必须能够经历实践的检验;第四,必须要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广义相对论创立后,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实证”方法。
应该看到,进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时候,世界政治格局、经济割据已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表现在“量变经济”即资本经济的基本结束和“质变经济”既资源经济正在崛起。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作为专门反映、描述、解释、揭示这些变化的经济学却未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仍然停留在对投入与产出、扩大再生产的描述上。大家知道,上述是短缺经济的产物,人类已进入饱和经济时代!
在短缺经济时代,如何实现资本增殖和扩大再生产,是经济学、管理学追求的目标,而在因资本过剩引发的生产过剩的条件下,由于资本增殖和扩大再生产已受生产过剩、经济过剩的严重制约,所以再沿用传统经济理论来解释,显然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是超前,而是滞后于实践。
在上个世纪,诞生了一种具有理论经济学性质的东西——“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是,同样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它缺乏能给企业、经济体带来实惠的方法,所以也就成为了一种中看不中用的经济观。
虽然经济观是方法论的基础,但如果只有经济观而缺乏方法论,无异于画饼充饥。大家知道,包括人类经济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的运动都需要力的驱动,否则,即便是好东西,也会因缺乏动力而失去存在价值。美国为何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我看是由于《京都议定书》对美国来说缺乏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本增殖来支撑。当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需要资本增殖来支撑。而理论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或者说是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而创立。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除了将产生的“后理论经济学”,还没一种学说具有这种功能和特质。
然而,令人发指的是,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和他们的走卒们却大言不惭地说,他们的经济学是“主流经济学”,而研究者自然也就变成“主流经济学家”。试问,解决不了资本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学者有何资格称自己的学说是“主流经济学”、称自己就是“主流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