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爱滋病、哈尔滨水污染事件、江西地震、矿井爆炸,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总之,它们都叫灾难。其实我们周围每天都有灾难发生。
在灾难面前,财产、生命,灰飞烟灭,在经济学中,从来没有什么理论来关注他。
各位先生、女士,请你先接受一个新概念:负价值!
一、负价值
价值的可加减性使价值表现出负价值的特征,有利于主体的价值为正,反之为负,如产品折旧、战争、瘟疫、灾难对人类主体来说就是负的了。
——这是来自“价值动力学”(《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的表象》)里的一个概念。
价值是什么?
二、价能
劳动是人类把自然界的能量有目的地转化到社会中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社会和劳动者本身相结合的做功过程,同时,通过脑力劳动发展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这些能量最终都凝结在产品上。总之,自然界和人类互动的任一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运动,它们遵从着能量守恒定律和能耗最小原理。
比如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人的劳动需要消耗食物的能量,土地需要吸收太阳的能量使水分流动,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风的流动(风能)帮助一些植物完成授粉过程,使用来自他人制造的机器需要消耗机械能,劳动分工还需要进行组织、管理等等,最后,这些能量一部分凝结在农作物上,一部分转化为技术知识,一部分能量就做了无用功消耗了,如由于机械磨损消失了的能量等,这些能量的转化遵从着能量守恒定律。
这些来自人、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能量,我把这种能量形式叫价值能,简称“价能”。
在人类与自然的能量交换中,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到我们认为有用的物品,或着说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人在从事各种劳动,付出的都是能量,
在有用性基础之上,价能转化是一个由客观能量转变到主观对能量综合认识和评价的过程,也是从客观世界进入到社会、进入到主观世界的过程。换句话说,价值就是对能量凝结的主观认识,只是人类主观认识能量存在和转化的另一种方式。
三、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能量转化和凝结的认识和评估,是形成客体的一种对能量凝结数量的认识。
对产品(商品)的价值而言,产品(商品)价值就是形成该产品(商品)过程的一种能量凝结,是某一主体对一产品(商品)能量凝结的主观认识。
价值的这个定义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具有理性的、连接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念,把人、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更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和地位。
四、价值的组成
价值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一个社会系统里,价值就是系统中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三者的有机结合,
(一)自然价值
来源于自然的物理、化学等变化而形成的价值就叫自然价值,如煤、石油、土地的价值。
土地、气候、空气和阳光表现出来的价值就是自然价值。
(二)劳动价值
人类的劳动过程所形成的价值叫劳动价值。
劳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社会活动和劳动者本身相结合的做功过程。劳动可以提高或降低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者也在劳动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比如,一些体力劳动可以使劳动者身体强健,但是过度的体力支出则可能引起身体的衰弱,甚至过早死亡。
劳动价值是一个主动的价值,是新价值形成的关键。但是劳动与形成价值的大小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因为劳动是中性的,有的劳动会造成价值的损失,如制造的是废品,所以还不能说劳动增加了价值,劳动与价值只有普遍的联系——劳动只是改变了自然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人的价值在价值系统内的比例分配和价值的构成比例。
(三)社会价值
社会是存在于大自然环境中的一个以人为主体形成的价值载体,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界的“劳动”产品,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凝结了巨大的能量,其中价值的主要载体是人。
社会价值是自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的积累和转化形式。人类发展形成并存在于社会,社会又形成了特殊的系统,这个系统又对物品的价值形成起到了作用,这部分价值把它称为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由劳动形成,即人类社会的一切价值都是来源于自然能量作用的结果。
社会价值在经济结构常常表现为现实的价值,而在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中常常表现为潜在的价值,如社会体制、社会意识、文化、道德、法律发挥的作用等,这部分价值使我们不能一下感觉到,也是我们在过去讨论中常常忽略了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包含的内容最多,而以往讨论的却最少。社会价值是由无数个个别价值汇合而成的,没有任何先于个别价值而存在的社会价值。
社会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的劳动产品,凝结着巨大的能量!
五、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形成价值的作用
在上述分析中已经提到了一些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用,我再简练地说一下:自然价值和劳动价值在产品形成过程中是直接参与了价值的转化和形成,但社会价值是以“节省”的方式来完成产品价值的凝结过程。
比如,现在为生产一个产品,投入自然能量、劳动能量分别100焦耳,实际凝结在商品中的能量却只有50焦耳,剩余的150焦耳就浪费了甚至是变成污染了。
现在我们投入社会价值,比如采用生产技术并变换劳动组织,虽然投入的自然和劳动价值量没有变,还是各100焦耳,但是我们提高了效率,可以多生产出一个产品,即又多利用了50焦耳能量。
新增加的50焦耳就是“社会价值”的大小。这个社会价值是在以前劳动中形成的,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它增加价值的方式是靠“节约”、“效率”,而不是直接的能量“加入”。
六、价值的属性
1.可转移性
在一个系统里,价值可以在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社会价值三种形式之间转移和转化并相互作用。价值也可以在时间、空间转移,如代际遗传或转移,产权转移等;空气污染、淡水缺乏就是价值转化的结果。一个产品的价值也是有生有灭的。
当价值发生变化时,它的使用价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地震灾难造成的房屋倒塌,房屋的价值组成和形态改变了,它的使用价值也消失了。
2. 客观性与主观性(前面已经论述了)
3. 价值的中性
劳动的中性和价值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中性。但由于人类的阶级性存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人们对使用价值的评估不同,所以价值也表现出了不同倾向性。
4. 可加减性
在一个系统里,总价值是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社会价值的总和,价值有正负,具有可分、可合性。有利于主体的价值为正,反之为负,如战争、瘟疫、灾难对人类主体来说就是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