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国民车需要长期积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市场培育以及经验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兼行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 尽管我们对国民车有很多解释,但我觉得销量是检验它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标准。例如福特的T型车全球累计销售了一共1500多万辆,大众的甲壳虫2600多万辆,这些从某种程度上看已经成为公认的国民车。即使在字面上看,既然是国民车,也必须是让大部分国民接受,并且能购买使用的车。2007年我国夏利汽车卖了133000辆,比亚迪卖了9.3万辆,QQ3卖了8.8万辆,吉利自由舰卖了79935辆,哈飞路宝卖了31778辆,华晨骏捷卖了82311辆,长安奔奔卖了48587辆,这些我觉得都有作为中国国民车的潜质。2004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有29个,整体销售了48万辆轿车,均品牌销量是1.67万辆,而市场占有率是22%。2007年底,自主品牌47个,销售数量是124.5万辆,均品牌销量是2.65万辆,市场占有率是26%。也许是因为我国是新兴的汽车市场,近几年我国新品牌增长过快、品牌集中度过于分散、品牌销售量过少,对于打造真正成为国民车的目标,我认为还需努力。1983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纪学澂赴日本考察,发现了日本大发的CHARADE微型轿车,它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发动机性能优越,省油,大街小巷调头方便灵活,城市、郊区和农村均可用,非常适合中国国情。他开始努力把这款轿车引进中国。 1986 年 8 月底,邓小平在李瑞环的陪同下视察了天津微型汽车厂,仔细观看了日本原装的CHARADE轿车。见此情景,纪学澂连忙介绍说,“我们引进技术自己生产的这种新型轿车就在生产线上,很快就能下线了。外观基本就是这样的,但是发动机更先进了,车体线条也更流畅了。” 邓小平一听就开心地笑了,他说,“我们自己生产轿车,样子要多,质量也要好,要为百姓着想。”从此,“为百姓着想”成为夏利的理念。这一年9月30日,以CKD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两厢式轿车顺利下线。在此后18年的发展过程中,夏利在我国经济型轿车中一直处于产销量第一位,目前社会保有量高达70万辆。一度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家庭的主力车型之一,也是国内出租车市场保有量最大的车型。 其实,在夏利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是捷达、富康、桑塔纳这“老三样”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后来,随着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越来越多,人们对轿车的消费需求和口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老三样”已逐渐被“新三样”甚至“新四军”冲乱阵脚。 夏利和“老三样”都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但它们在市场销量不错的时候,都未做换代或大的改进。一汽集团的某位领导面对用户“捷达十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抱怨,表示“忙不过来了”。其实,其潜台词是,面对销量持续不错的产品,没有必要做太多改变。 然而,“老三样”的牌子和技术毕竟都是别人的,似乎在情感上让人难以接受成为“中国国民车”的事实。而后起之秀奇瑞、吉利、华晨等一批自主品牌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奇瑞,其发展的步伐之快、技术更新速度之迅猛让人们耳目一新,其产品更新也让人眼花缭乱。 而奇瑞这种急行军的模式也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的质疑,在2008年奇瑞的商务大会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耀说,去年有专家给他写信,批评奇瑞的创新速度太快了,应该把基础的工作做扎实。因此2007年开始,奇瑞进入了调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