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转型 柯达在雪崩到来时的转型(2)



到了今天,柯达已经成功地把原有技术换成了新的技术。他们巧妙利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联系、技术和品牌认知度,他们拿出了新点子。在照相领域,他们虽然不再遥遥领先,但至少,他们还有立足之地。

宝丽来没能走到这一步。该公司有着和柯达类似的优势,我可以列出一份清单,跟上面那份相差无几。宝丽来占有着一个绝妙的小市场:一次性成像。宝丽来的名字到处都是,赠送相机、销售胶卷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我工作过的每家公司,办公室里都有台宝丽来相机。但数码照相很快取代了一次性成像。从理论上来说,宝丽来可以顺顺当当地从一次性成像市场的老大,过渡到数码即时成像市场的老大;毕竟,最终产品都是一样的(立刻显影的照片),他们可以从销售胶片相机和自己开发的胶卷,转为销售数码相机和打印机。但事实却是,宝丽来在2002年宣告破产。市场上仍然有家宝丽来公司,旗下有些打着宝丽来名号的数码产品,但它不过是追随其前身的一家影子公司罢了。

 柯达转型 柯达在雪崩到来时的转型(2)
柯达宣布退出胶卷行业,转向消费级和高端打印机市场的时候,不少人觉得这么做也无助于公司的复兴—毕竟,他们进入了一个竞争者多如牛毛的领域。不少股东大发雷霆;对他们来说,柯达是一家胶卷公司,到死也应该是家胶卷公司。他们发表苛刻的评论,拒不接受公司转入数码照相市场的想法—他们认为,柯达的计划只不过是浪费钱,柯达“是把闲钱往火堆里扔”。

股东们没能阻止柯达继续推行这套计划,到目前为止,柯达公司的复兴相当成功;总的说来,柯达还算是轻松搞定了这段小小的不合音。有时候,抗拒转变的问题会严重得多。我自己就曾在好几家公司碰到“我们什么也不要变”的态度;这种想法不仅无趣,而且毫无帮助。

对现实的小小抵触情绪,会把公司一步步引入深渊。该怎么做呢?你必须告知,教育,说服。你的受众不仅仅是高层管理者;你的受众是整个销售团队,整个工程团队,还有企业的真正所有者——股东们。还有,别忘了你的业务伙伴,银行,其他资产持有人,行业分析师和媒体。

柯达进入数码照相行业的时候,拥有一个有趣的优势:它可以从其他人犯过的错误中汲取经验。在技术革命的整个过程中,柯达一直置身其中,并对数码照相稍有涉足—它的“Picture CD”和照片网站就是一例。等2003年它决定放弃胶片转入数码市场的时候,其他很多公司已经进入市场,前期的错误做法,也早就被人抛弃。

柯达从其他公司的经历中好好学了一课。在撰写本文的时期,家用打印机市场早已确立了一套古怪却又典型的商业模式:轻便型打印机基本上是免费的,可打印机墨盒却相当贵。柯达进入这个市场,面临着两个选择:接受当前的行业模式,或是尝试引入新模式。他们明智地决定用其所长。柯达销售“照片打印机”,专门打印高质量、保存时间长的照片;为了便于使用,你可以把柯达照相机直接接在打印机上,直接获得打印出的照片。他们出售专供这些打印机使用的柯达墨水和柯达照片打印纸,索价不低。与此同时,他们也销售适合其他公司喷墨打印机使用的照片打印纸,逐渐蚕食市场。结果是公司业绩相当不错,至少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市场上开拓了一席之地。

老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曾为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你绝不该再犯同样的错误。你必须努力收集他们积累的信息、经验、知识和智慧。你得花功夫从别人的过失中学习—因它乃是无价之宝。

摘自《雪崩效应》,舍默·尤德考斯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717.html

更多阅读

第一辆解放卡车下线 第100万辆下线 斯柯达在华急速跑

     上海大众选择在其首家标准化工厂,也是德国大众在中国的首家标准化工厂—仪征分公司进行这一标志性的仪式。  7月9日,一辆白色的昕锐缓缓驶下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的总装生产线,这是斯柯达在中国的第100万辆轿车。昕锐作为上

第22节: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2)

系列专题:《善用赞美的13种方法:5分钟打动人心》  ◇假如他是老总的话,你可以这样说:"张总,中国企业家中,我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李嘉诚,第二个就是您了……""在IT行业中,我特别佩服两个人,一个是美国的比尔·盖茨,第二个就是您……"看看他脸

第51节:在生活中排序的艺术(2)

系列专题:《毕淑敏全新扛鼎之作:心灵密码》  说到这儿,关于工作的事还没完呢。除了尽力而为,可以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自己的困境,请求加大四面八方支援的力度。这样,就可以把对工作的影响减至最小。  对于家中来的亲戚,恐怕直言相告是

声明:《柯达转型 柯达在雪崩到来时的转型(2)》为网友我與妳極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