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省到通用:-斯隆的生平轨迹(1)



在美国的企业经理人中,小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ritchard Sloan JR.,1875-1966)的名声,可以说如雷贯耳。他的名字,与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的领导下(1923年-1956年),通用公司实现了腾飞,从濒临破产一跃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1921年斯隆加盟通用的初期,通用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12%,到1937年,通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43%,同期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的市场占有率却从60%下降到了22%。如果说,斯隆仅仅是一个杰出的经理人,那么,无论他的商业经营成就有多么辉煌,也不过是一个实践者而已。然而,斯隆的贡献绝不止于经营实践,他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在管理学的殿堂里占据了应有的位置。2004年美国《商业周刊》的75周年纪念刊,将斯隆与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并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创新人”。尤其是斯隆创立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具有深厚内涵的决策模式和用人之道,已经在管理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1875年5月23日,斯隆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New Haven)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这个家庭始终与新教的卫理公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卫理公会的教义主张个人的自由选择,重视社会改良,关心社会下层民众。按照韦伯的论断,资本主义就诞生在这些教友中间。小斯隆的外祖父是卫理公会的一名牧师,一直兢兢业业地恪守神职。他的父亲老斯隆,在晚年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教会事务上,并为教会筹集了大量捐款。从斯隆后来的学习生涯、政治主张乃至管理理念中,都可以看出卫理公会对斯隆的深远影响,德鲁克在《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一书中,也强调斯隆是一位“清教徒式的人物”。

斯隆的父亲是一名比较成功的商人,经营着班尼特-斯隆公司,从事茶叶、咖啡和雪茄的批发业务,是那种典型的靠自我奋斗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他的家庭不算巨富,但足以让孩子们在接受当时较好的教育。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斯隆,从小就兼有新教徒成为上帝选民的情怀和商人擅长计算的经营头脑,具备了追寻美国梦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1885年,11岁的斯隆随父母搬到了纽约市布鲁克林区(Brooklyn)居住。纽约不仅是美国东北部的经济中心,也是北大西洋沿岸乃至整个世界最重要的大型城市。在这里,既有日进斗金的工商巨头、翻云覆雨的金融大鳄,又有学富五车的学者教授、风流倜傥的艺术人士。由于华尔街和百老汇大街的存在,斯隆居住的布鲁克林区,成了纽约市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带。在这种多元社会中,斯隆从小就懂得了多元共存的道理——不损害个人的自由,是多元化的前提。

同大多数伙伴不同,小时候的斯隆并不是一个特别爱玩的孩子,他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渴望着自己快快长大,以便能够在自由社会中大展身手。十几岁的时候,他就确定了自己的志向,即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在家搬到布鲁克林后不久,就上了布鲁克林综合技术学院,学习机械学。1891年,17岁的斯隆通过了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采矿学院的入学考试,但是由于年龄太小,未被录取。无奈之下,他考入了对年龄没有限制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美著名的“科技学校”,其课程难度和学生的作业训练是有名的。据说,在巨大的压力下,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只能在学习、交友和睡眠三者之中选其二,大多数学生都聪明地放弃了睡眠,但是这也导致多数学生染上了“咖啡瘾”。麻省理工学院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毕业已属不易,拿高分更是难上加难。

戴维·法伯(David Harber)在《斯隆规则》一书中称,斯隆把他的大学看做是职业生涯的训练场,而不是自我发现的探索和玩耍交友的乐园。他立志用三年时间学完大学四年的课程,争取能够提前一年毕业。大约半个世纪后,斯隆回忆起这段学习时光,仍难掩自豪之情,说:“我是个极其用功的学生。为了提前一年,也就是跟1895届的学生一起毕业,我利用每一分钟可能的时间来学习。”在麻省的三年中,他不仅掌握了必需的技能,还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艾琳·杰克逊。功夫不负有心人,1895年,20岁的斯隆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其中热力学获得了98分的学期平均分,微积分甚至取得了满分100分,斯隆一生都以此为荣。但他的文学和历史成绩就差得多。他自己后来也承认,在麻省接受的是非常狭隘的技术教育。这种明显的偏科,对斯隆后来的性格和为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9771.html

更多阅读

飞利浦:中国引擎的拉升(1)

  经过近10年的漫长转型,一度迷航的飞利浦终于重新校准了航向。但随后得以轻盈穿越金融风暴,并迅速拉升出低利润区的强劲表现,却有赖于中国等新兴引擎的澎湃动力——这并不奇怪,“我们是一家专为中国而打造的公司”  □ 记者 徐海

原告与被告:见义勇为后的莫名困局(1)

  一个“三进宫”出狱不到两个月就再次作案的歹徒,一个单独出警却又处置不当的警察,一个从围观到见义勇为的路人,一个不幸丢车又因失而复得陷入更大不幸的车主,再加上一家拒不赔付的保险公司,略带黑色幽默的故事里,打动人心的,却是善良

里斯:CEO危险的营销盲点(1)

“企业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营销和创新”(杜拉克语),而现实是:大部分CEO都认为企业的两个基本职能是“财务和创新”,营销不过是其后需要考虑的东西!   文/本刊记者 李靖  译/张云   (经典语录:品牌越聚焦,品牌溢价越高!)   “定位之父

季琦: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业英雄(1)

      继与沈南鹏等4人联合创办携程、如家之后,季琦十年间作为创始人第三次把企业推上美国股市…     “没有挑战。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扫了一眼茶几上的采访提纲,季琦迅速地点燃一支咖啡色的雪茄,摸着圆乎乎的

“营销”还是“营消”:通用汽车走向衰亡的深层思考(三)

客户时代的价值趋向在客户经济的到来:由“营销”向“营消”的变革,不但是商业模式及企业文化的升级换代,更是其根本价值理念体系的一场革命。这方面我们侧重从丰田汽车的崛起故事及其它正在向“营消”商业模式疾速跃进的公司成功实

声明:《从麻省到通用:-斯隆的生平轨迹(1)》为网友风信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