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家具行业一朋友聊天,得悉如此咄咄怪事: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举世同悲,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该朋友所在企业也不例外。考虑到地震孤儿的未来,该企业打算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到灾区建一所希望学校。所谓“交钥匙工程”,就是学校工程完全由企业自己运作,不需地方政府参与,学校竣工后,由企业直接把钥匙交给地方政府运作就行了。该企业还特别强调,承建希望学校一事不掺杂任何商业目的,学校建成后不署企业的名字。
按说碰上这样的利国利民大好事,地方政府肯定会大开方便之门。出人意料的是,这项工程却被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一拖再拖,迟迟动不了工,乃至最后不了了之。企业真心地想做件好事,结果却困难重重,障碍丛生,什么原因呢?“你用交钥匙的方式把建好的学校交给人家,那不是抢了人家的生意吗?假如这个地方真的是需要建学校,该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完全可以通过打报告形式向上级财政申请到一笔款项,再由自己来筹建。这样花国家的钱为国家办事,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可想像的空间就大了。然而,现在却突然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想用‘交钥匙’的方式把学校建好,那地方部门负责人的利益谁管呀,这不是拆人家的台吗?”
看来这个社会有时候想做好人都难!朋友一席话让笔者猛地想起晚清那部著名的讽刺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实,如果真要归纳,这种怪现状在我们这个时代会少吗?恐怕不容乐观!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如果说以上例子印证了前一句话,那么无独有偶,后一句话笔者也“侥幸”能够在家具行业中找到准确的注脚:
据家具行业一位深喉透露,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某家具企业老板见风使舵,向社会、媒体大肆传播自己的“企业公民”形象,号称捐了多少多少款,而实际的结果是比那些所谓“国际铁公鸡”还要“铁”,真正的“一毛不拨”。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身上的慈善光环照样金光闪闪,并不妨碍他平日工作生活里依旧“谈笑有富商,往来尽高官”,并不妨碍他的行为越是无所顾忌,他的企业越是做得顺水又顺风。
笔者由此担忧,以上两种极端行为如果不断上演,“逆向选择”风气一定会慢慢盛行开来。而这种风气,对于家具行业的创新与升级发展,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所谓“逆向选择”,指的是在商品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市场上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结果好的商品退出了市场,差的商品在市场上日益盛行。家具行业亦然。如果诚心诚意的公益营销得不到鼓励,那些假心恶意、拉虎皮做大旗的公益营销则会大行其道;如果诚信经营、专注研发创新的企业行为得不到鼓励,另一些坑蒙拐骗、长于花里胡哨的忽悠型家具企业、家具人则将肆意横行。
事实上,就目前来看,除了文章开头所例举的潜流(由于以上行为都触及到特殊的权势部门利益,比较敏感,曝光度比较低,因此处于潜流状态)外,家具行业以前还存在许多其它明显的逆向选择风气,如家具设计领域,似乎越是抄袭,越有市场,越是原创,越要冒巨大风险,因此大多数家具企业都忙于抄袭;评选领域,真正的好企业越来越“沉默”,不愿意在人前抛头露面,而素质不太好的企业则越来越积极于热衷于各种评选,且经过一番折腾后,后者也确实慢慢受惠于这些虚假的评选,并赢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逆向选择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市场非理性,干扰经济人的理性决策,最后扭曲了资源配置,使得市场上出现很多“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或“种的是跳蚤,收获的是龙种”的荒诞现象。造成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要杜绝家具行业的逆向选择风气,必须做好市场信息的有效传播。而市场信息的有效传播又是以政府监管动力充分、行业监管机制健全、协会积极作为、媒体成熟、企业家个人自觉等为前提的。然而,这些要素至少在中国目前来讲,多少都还显得有点“奢侈”。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家具行业基本的建设性的规则还是存在的,这种规则择优汰劣,惩恶扬善;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家具市场的竞争明天会越来越理性、规范,家具行业的明天会越来越好。但这只是未来的一个可能结果。在通往结果的路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需要家具企业决策时相时而动,“与时俱进”,否则,你的“鲜花”可能是最终依偎在别人的胸怀,你的未来可能永远不会来。
——摘自《家具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