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我的就是对的(5)



  参加改革方案的设计

    马:你很早就参加了改革方案的设计。

    厉:1983年我就参加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自1986年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对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后来人们把两种不同主张分别称为“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我是后一主张的代表。自1984年以来,价格改革先行、放开物价曾经成为影响国策的指导思想,但两种主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在一个很长时期里,争论很激烈。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也就是如何在公有制条件下引入市场机制的问题。

 厉以宁:我的就是对的(5)
    马:不同的主张所拿出的改革方案也是不同的。

    厉:是的。1987年10月,李铁映担任国家体改委主任后,提出开门搞规划,委托分属不同学派的人组成课题组,研究1988-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中期规划。所谓中期规划是指三年、五年、八年,所以中期规划又称“三五八规划”。

    马:一共有多少课题组?

aihuau.com

    厉:一共有九个,都是由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为首,各自组织一拨人去搞方案,当时有人大的吴树青、社科院的刘国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吴敬琏、中央党校的王珏、人民银行的宫著铭,还有广东和上海两拨人。我是北京大学课题组的负责人。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到1988年5月底6月初,国家体改委在国务院一招举办经济体制改革中期规划研讨会,各个方案分别汇报。

    马:你们的观点是什么?

    厉:我们认为,在设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时应该把企业制度的改革放在首位。我们的理由是:商品价格以生产要素价格为基础,生产要素价格又以所有权为基础,所以价格说到底是市场当事人之间转让所有权的交易条件。没有有效的所有权结构,就不可能有对企业和消费者有效的财产权力关系的约束,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合理的价格体系。而且我国是短缺经济,存在较多的数量配额的情况下,价格和价格水平的调整对经济恢复均衡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中国的企业不具有真正商品生产者法人的自由度,放开价格只能加剧短缺条件下的经济混乱,而不能收到二战后西德和日本价格改革带来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用八年左右时间明确企业产权关系,实现企业的公司化。应把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与企业产权关系的改革联系起来,把非规范化的承包与规范化的产权改革联系起来。在八年的时间里,企业改革的重点应逐渐由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由低层次的经营机制与产权关系的改革向高层次的经营机制与产权关系的改革过渡。

    马:你们好像还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厉:我们开列了一个时间表:1988-1990年,完善与发展企业承包制,股份制继续试点;1991-1992年,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1993年以后企业实行较全面的股份制,普遍建立控股制的企业集团。在九个方案里,大多数都主张国企改革应走股份制道路。当然,各个方面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如吴树青就认为,中小企业适合搞股份制,大企业还不适合搞股份制。

    马:今天回顾“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的争论,你怎样评价这段历史?

    厉:重要的不在于结论是什么。关注争论的人们,无论赞同哪一方的观点,都对争论涉及的经典理论和国际经验有了更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因此,这场争论不仅仅停留在政策主张层面,更对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汇集了这场争论主要观点的 《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一书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经济学的创新与经济学的争鸣是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是无止境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不同的学派,将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做出努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0142.html

更多阅读

厉以宁老师的诗词 厉以宁是谁的老师

今天接到大学班主任王其文老师的邮件,给我们发来了《厉以宁教授诞辰80周年暨从教55周年征文》修改后的新版本。读着这些文字,记忆的浪排排而来。我的那些恩师们和学长们、同学们的回忆真的是字字真切,感怀万千。等正式出版的时候,大家会

厉以宁: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的制度红利

     2013年12月21日,第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经济 新变革 新时代”的主题,深入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新政,讨论当前经济态势,前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图景。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

厉以宁:80岁的创新者

一位80岁老人,在他生日那天,获得到了一个以“创新”命名的大奖。   中国周刊记者杨春北京报道  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  2009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厉以宁接受了2009年中

成败得失眼前的风光 吴敬琏PK厉以宁:改革30年 成败得失

吴敬琏、厉以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三方面 吴敬琏:“我认为最成功的改革在我个人的印象里面,是这么三次,第一就是84年,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不过这个改革只能说是个改革的启动,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1994

厉以宁:中国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系列专题:后奥运时代  在昨日举行的“中国制钢原料及钢材国际大会”上,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中国不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出现所谓的“后奥运衰退”。“后奥运衰退”是指诸多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在奥运会后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他表

声明:《厉以宁:我的就是对的(5)》为网友烟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