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我的就是对的(4)



又选择了承包制

    马:胡耀邦辞职后,企业改革就转向了承包制。

    厉:承包制是作为股份制的替代方案提出来的,股份制原来也有试验,但是股份制已经被批为“自由化”,就开始实验承包制。

    马:为什么又选择了承包制呢?

    厉:虽然大家看到了承包制有问题,但是又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如,认为企业“苦乐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基数的平均化来克服,用延长承包期的办法抑制短期行为,等等。于是,在1987年掀起了企业承包的第二次高潮。到1987年底,大中型企业有80%实行了承包制。

    马:这时出现了马胜利,被称为“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

aihuau.com

    厉:周冠五也是改革风云人物,他以“承包制”和大规模的并购而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先锋,改革似乎一夜成功。改革后的前三年,首钢利润净额年均增长45%,上缴国家利润年均增长34%,到1989年,首钢实现利润年均增长依然保持13.5%,是当时全球钢铁公司年均利润增长率的2.4倍。首钢的业绩,足以让人产生幻觉,以为国企的痼疾在于内部管理无序和自主权不足,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它们完全可以在产权不变革的前提下完成改造。

    马:1995年,首钢因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领导班子也出现了问题,周冠五被免职。从步鑫生到马胜利,再到周冠五,这些改革人物从辉煌走向黯淡,不是偶然的吧?

    厉:当然不是偶然的。在各种看似不同的个人因素背后,国有企业选择的改革路径是他们最终失败的根本。承包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具有本质性缺陷,即它在把部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交给承包者以后,企业产权的界定不是清晰了,而是更模糊了,发包者与承包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双方侵权的行为更容易发生。承包制没有也不可能使企业获得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也不可能实现政企分开和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它不但没有改革现行体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现行体制,加大了改革的难度。

    马:在多年的国企改革中,因为试图绕开产权这个核心命题,无数企业家沉沙折戟。

    厉:想绕过去,但是绕不过去的。当时全国对企业改革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以杨培新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第二种,是主张企业应该向股份制发展,从承包制走向股份制;第三种,主张实行租赁制;第四种,主张实行资产经营。我是第二种观点的代表。

    马:直到1991年,杨培新还说:承包制是企业发达必由之路。

    厉:事实一再说明,承包制不解决问题,因为它不动产权。承包制改革对激活国有企业仍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且,与如日初升朝气蓬勃的民营经济相比刚好形成反差,国有企业每况愈下。到1990年,不仅没把企业利润包上去,反而在全面承包下,使盈亏成了“三三制”,以前国企80%盈利,亏损只有20%,但承包制后,变成了1/3盈利,1/3亏损,1/3虚盈实亏,即2/3没利润了。

    马:1988年5月,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要不怕风险,用5年左右时间解决物价、工资问题。

 厉以宁:我的就是对的(4)
    厉:当时中央已经决心进行价格改革。当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接见了5个经济学家,有我、吴敬琏、王珏、张卓元、吴树青。我预见到可能要发生通货膨胀的后果,在会上提出防止人们提取存款的五项措施:提高利率、发行国营企业股票、卖掉小企业、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发行黄金保值储蓄券。此外,还可以把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造为股份制银行,有计划放开小城镇户口。

    马:这些措施大部分没有得到采纳。

    厉:没有。1988年就放价格,还没放就乱了,抢购了,所以暂停了,开始治理整顿。1989年又提,准备又讨论,赞成股份制的人就多了,谁想到又碰到了一个政治风波,又停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0143.html

更多阅读

厉以宁老师的诗词 厉以宁是谁的老师

今天接到大学班主任王其文老师的邮件,给我们发来了《厉以宁教授诞辰80周年暨从教55周年征文》修改后的新版本。读着这些文字,记忆的浪排排而来。我的那些恩师们和学长们、同学们的回忆真的是字字真切,感怀万千。等正式出版的时候,大家会

厉以宁: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的制度红利

     2013年12月21日,第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经济 新变革 新时代”的主题,深入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新政,讨论当前经济态势,前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图景。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

厉以宁:80岁的创新者

一位80岁老人,在他生日那天,获得到了一个以“创新”命名的大奖。   中国周刊记者杨春北京报道  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  2009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厉以宁接受了2009年中

成败得失眼前的风光 吴敬琏PK厉以宁:改革30年 成败得失

吴敬琏、厉以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三方面 吴敬琏:“我认为最成功的改革在我个人的印象里面,是这么三次,第一就是84年,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不过这个改革只能说是个改革的启动,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1994

厉以宁:中国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系列专题:后奥运时代  在昨日举行的“中国制钢原料及钢材国际大会”上,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中国不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出现所谓的“后奥运衰退”。“后奥运衰退”是指诸多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在奥运会后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他表

声明:《厉以宁:我的就是对的(4)》为网友成功人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