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过10年,我就重新开始一个起点。”施养德说。当其他人在苦心孤诣地规划人生道路时,施养德每一次的人生转弯,都显得轻松而惬意。 “其实有时候是刚巧,比如我做艺术的时候,钱总是很难赚到,可我画画的风格与设计很有关系,因此很自然改行做了设计。做了设计就和广告有接触,做了广告之后,我又发现每次在媒体上登个广告就要十万、八万的,觉得钱很容易赚,因此又做了媒体。” 从画画到设计,从设计到广告,施养德就这样“自然而然”地闯入了出版界,进而开启了一个属于他的传媒时代。 最初那一闪而过的灵光从何而来?没人说得清。也许它就像艺术家的天赋,与生俱来。1977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百无聊赖的施养德躺在床上,顺手把电视打开,荧屏上出现的是当时正在热播的肥皂剧《家变》,正欲转台之时,剧中一个虚拟的杂志——《清秀杂志》牢牢牵住了他的视线。 他灵机一动,跳下床:机会来了。当夜,施养德就将《清秀杂志》的出版计划筹划完毕,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冲出门跑到政府报刊注册处登记了《清秀杂志》的名字。同时,还找到《家变》的女主角做了创刊号的封面。整整7天,从整体策划、内容编辑、美术设计、摄影……制作一本杂志所需要的一切,全部由施养德一人包办。 7天之后万事俱备,施养德开始在各大报刊做宣传,随着《家变》的热播,《清秀杂志》出现在香港九龙的报摊上——首期发行量达到3.5万册——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成为香港期刊史上一个辉煌的记录。aihuau.com 1977年,施养德创办了“养德堂”,当时的香港传媒界已是群雄并起,“养德堂”如何才能拥有一席之地?作为创办人,施养德为其明确了宗旨:致力于出版高素质的消闲杂志,体现出版物的独特性与专门性,品种力争多,各品种风格有异,这样才能全面占领市场,以保证各方面人士的需求。 《清秀杂志》正是施养德赖以起家的杂志。随后,他又出版了一系列高档杂志,包括美国男性高档生活杂志《ESQUIRE》——君子杂志在香港的中文版、美国著名成人杂志《阁楼》等。 一个月的时间,施养德就出版了32本杂志!这在今天听来,依然近乎天方夜谭。在“养德堂”旗下,既有建筑杂志《SD》、艺术杂志《ARTENTION》,也有生活杂志《名家》、《优美杂志》,厨艺杂志《方太世界》以及女性杂志《COSMTOPOLITAN(香港版)》和成人杂志《MARIE CLAIRE》,更有银行金卡会员杂志《PREMIER》、赛马杂志《跑马双周刊》和旅游杂志《TRAVELLER(中文版)》等等。 “我常常说,为什么一个月只有31天,而不是32天。”施养德感叹。
![生活家 施养德 经艳生活家(2)喜新不恋旧](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11699735305.jpeg)
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我相信人,比如我请你来做我的编辑,我就把权力交给你,至于成功失败是我的事情。当然有一个最重要的,每一本的创刊号我都做得很努力,接下来的人就可以根据本第一本的模式做下去。所以虽然是32本,我累也只是累一次而已。” 原来如此。施养德说,再往下,好的就让他们发扬光大,不好的就会被他骂一顿。“32本杂志,我自己都看不过来。”他诙谐地一笑。 施养德的杂志常常被香港同行们评价为“好看,可是没有内容”。对此,他自有一番道理:“所有的杂志,最重要的就是品牌。那些广告主都是老外,他们不懂中文,但是懂视觉。他们翻开我的杂志,看到那些设计,立刻觉得,哇,这个好。”这样一来,杂志自然很快就能吸引广告主的眼球并最终赢得青睐。 每本杂志的目录部分,一半是中文,另一半是对照的英文,这也是施养德首创的模式,其目的是便于广告主阅读——“因为老外只看得懂几个字,他知道标题就行了。” “我很早之前就是这么做的了,现在的杂志都是在模仿我当年的做法。”在施养德看来,今天的杂志无论如何变化,都“不离其宗”,“中国的杂志,没有一本能逃出我的范围,我做得是最简单的、最好的。没有人能‘破’,唯一能‘破’的就是视觉这一块,例如照片。”除了施养德,没人有底气讲出这样的话。 翻开20年前施养德创办的杂志,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异。那时候他就大胆地用一张美图填满整个版面,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也引起当时一些保守人士的讽刺,“你疯了啊,怎么都没有内容。浪费纸张!”时过境迁,当年被视为“异术”的手法,如今在出版界已是司空见惯。 随着养德堂的名声越来越大,施养德也成了香港出版业殿堂级的人物。“养德堂”顶峰之时,施养德做出了将其出售的决定。1994年,他彻底退出出版界。 对于施养德而言,“舍得”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放下了旧的,他就可以做新的事情了。“我就是不怀念过去,只对将来寄予希望。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