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时1997年由丰田公司首次推向市场,目前已成为很成熟化的产品,商业化应用已经实现。据美国CSM公司预测,2000年全球约有3万辆混合动力汽车,2004年17.5万台,预计2010年达70万辆。美国另一资讯公司Mercer预测2011年全球混合动力销售110万辆。 丰田公司生产的Prius(普锐斯)已累计达100万辆,丰田表示2010年要年产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2020年丰田全系列车型都要搭在为混合动力汽车,第三代混合动力汽车成本下降50%,Prius在2012年的价格要达到15-20万元人民币。 国际汽车界人士认为,混合动力是当代最佳的电动汽车。但它仍是一种过渡性的产品,仍存在着双重的动力,增加车辆重量,各种混合动力车辆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最终将为燃料电池汽车所替代。aihuau.com 燃料电池实质上是电化学反应发生器,它的机理是一个电解水的逆过程,通过氢氧的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电能,是零污染。燃料电池汽车是应用一种质子交换膜的燃料电池,它特点是效率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比功率大、无腐蚀性、寿命(PEMFC)长,成为今后电动汽车最为理想的驱动电源。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也是多样化的,主要分类是:纯燃料电池汽车,动率都由燃料电池来承担,由于燃料电池价格昂贵。 现在较多应用的是在燃料电池基础上增力。一旦电池或超级电容形成混合型燃料电池汽车,可以适当降低燃料电池的功率和成本。当然,这种高科技的燃料电池混合型汽车也是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优化过程,更好满足现实性的整体动力性设计需求,还需要相当时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个核心技术是催化剂,这和目前汽车后处理器三元催化剂一样需要贵金属铂,原料稀缺、价格昂贵。中科院院士朱亚杰认为,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研究用稀土替代或部分替代贵金属是有可能的,这样价格可大幅度下降。 美国的圣路易斯大学已试验出一种无膜的燃料电池,该校化学家谢利8226;明特说:“膜的燃料电池非常好,因为聚合物的膜占燃料电池成本20-40%。日本大发汽车已开发出,可以排放一氧化碳的催化过程,而不使用昂贵的铂的最新燃料电池技术,可见燃料电池汽车的科技进步成为其正作为商业化产品的一大关键因素。” 近年,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各个跨国汽车公司和政府的在汽车产业上重大行动。美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燃料电池汽车应占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25%, 2020年进入商业化。 日本政府目标燃料电池2010年5万辆,2020年500万辆,2030年1500万辆。欧盟提出2003年推出33辆燃料电池巴士,在欧盟8个国家10个主要城市示范运营,2006年3月国也加入该示范计划,有3辆燃料电池巴士在北京试运营。 欧盟计划燃料电池汽车2010年达到初级化应用,2020年进入商业化应用的起飞阶段。我国作为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折时期,也承担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应用。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展示电动汽车研发和制造成果,2010年实现燃料电池万辆级水平,2015年达到10万辆。 2008年的奥运会,将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建设的新里程。在奥运会上将有一批新能源汽车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光上,显示出我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的靓丽风采。 路线图 路线图是体现从国情出发,发展电动车的科学发展观,是电动汽车产业决策 一种思维定势。 路线图不仅是为了把汽车产品搞出来,更是未来要建设一个新型的电动汽车产业,而确立的一种发展程序,这是根本性的。

路线图是发展电动汽车指导性思想,但在总框架下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总目标是一致的,不可随意更改的。 汽车产业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全球化程度发展形式最一致的产业,我们的路线图改符合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程序,也符合中国国情,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自主的电动汽车产业。 设想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三纵、三横、三系统”可简称为“三三制路线图”。 三纵是纯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6家动力电池,6家驱动电机,10家控制系统,3家燃料电池。 三横是:高效能动电池管理系统,先进的驱动电机系统和信息化的控制系统。 三系统是:新型电动汽车设计、制造工程系统和新型能源的开发与管理工程系统,社会应用工程系统。 这是重点讲系统工程问题,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进程很重要的是要面向市场建立起社会化的系统支撑和应用工程的问题。 关于产品设计与制造,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设计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电动汽车毕竟在产品布局、运行情况、新型动力上有区别。各种电动汽车各自特色的新型驱动源是有相当复杂的优化问题,只有建立起精确的、完整的数字化仿真模型基础上,才能经过反复计算得出最佳设计效果。 电动汽车的试验也具有其独特性,实体的试验也是验证仿真设计必不可少的程序。例如,电动汽车强磁、高温对电磁的干扰,冷却退风等,以及防撞和保护燃料装置等。 对传统汽车的进一步优化,如风阻系数,滚动阻力,机械摩擦阻力,减轻质量等问题的提升,有助于电动汽车的效率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