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关注的医改框架终于在11月26日卫生部长陈竺向全国人大会汇报时公布出来了。
纵观整个医改框架,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医改方案,而仅仅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庞大举措,而2010年至2020年间实现全民医保也为时过长,无法给人们满意的期待。
卫生部历来对医院的偏袒是国务院各部委所共知。医改是削减医院在与患者力量对比中的强势势头,还是补偿医院从而降低医院在患者头上的变本加厉?这是参与医改方案起草的各部委中和卫生部争论的最大焦点。
然而,与卫生部争论的各方终于低下抗争的头了。
现在,可以宣布,“医改,卫生部的胜利!”
医改框架中的医院将药价下降,但兴高采烈还为时尚早。医院势力的强大一定会导致医院药价下降步伐十分缓慢,而卫生部长给出的“医疗服务费用适当提高”信号则令它们把利用政策赚钱的招数发挥得淋漓尽致,患者在面对药价缓慢下降的同时,将还要面对医疗服务费用不断上升的局面。
因此,陈竺给出的“一升一降”改革模式显然只是“拆东墙补西墙”措施,无法堪当“看不起病”患者的拯救者角色。
医改框架中的供需均补无疑是一种中庸之举。通过医疗保障体系补偿居民,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多数人看不起病。而他们为什么看不起病?除了医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医院的强势造成的。医改“双补”,把纳税人的钱来补贴到一个业已十分强势的医院群体上,这不是很搞笑吗?况且,医院也是分三六九等,有多少是可以“补”到基层医院?
一个同样的手术,在向国家纳税的民营医院进行所需的费用仅是不向国家纳税的公立医院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把这部分费用补到优秀的民营医院,效果必定立显,并且好十倍,这在新工商社会中是完全可以考虑的问题。
医改也甩开了“医药分开”的十七大“医药定调”,因此人们开始担心药店的未来成长前景。如果在药品终端零售市场上,缺乏药店强有力的竞争,仍然让医院“一股独大”,这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对医改框架持批判姿态,但医改中既定的基本医疗覆盖面却是最大的亮色。
但,也就仅此而已!
写于2007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