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奥运女排决赛视频 奥运商机决不是提款机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在中国已是无孔不入。然而但凡商业活动就与奥运沾边,是否就能起到宣传效果,乃至达到盈利目的?近日,胜三与索福瑞两家公司联合对中国10城市1595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奥运表现指数最佳的12家企业中,有5家为非2008奥运官方赞助商。

据北京市统计局估计,举办奥运会给北京市每年经济增长产生2.5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正是看到了奥运经济的巨大商机和财富效应,国内企业才为跻身奥运赞助商而展开激烈竞争。据悉,自联想集团于2004年3月26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之列的中国企业,大众汽车成为第一个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之后,中国银行、中国网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和国家电网等国内优秀企业相继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与可口可乐、源迅等12家全球合作伙伴,15家独家供应商、17家供应商,以及13家生产商共同组成了北京奥运会赞助企业的强大阵容。

奥运虽然是个香饽饽,但赞助奥运的花费同样吓人。北京奥组委仅公布了独家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两个相对较低的“门槛”,分别是4000万元和1600万元。而有关人士指出,这个价格,企业只是买了一张门票。一般而言,其后用于与奥运有关的产品研发、二次策划、宣传活动等配套投入将是赞助额的3至5倍。

赞助奥运会算得上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这些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有统计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由于营销战略不当只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

由此可见,如何让奥运概念活动真正吸引民众的参与热情,是很多企业奥运营销的一大难题。有专家指出,宣传手段单一、重复,是导致受众对奥运赞助企业的营销不敏感、甚至出现审美疲劳的主要原因。

一位从事媒体奥运营销的业内人士透露,绝大多数中国品牌因为是首次进行奥运营销,所以能力和经验相对欠缺,不仅缺乏完整的奥运营销策略和计划,而且营销手段、方法缺乏创新,过于简单。很多奥运赞助企业的品牌宣传都借用“梦想”口号,简单嫁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aihuau.com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指出,在很多中国企业看来,赞助奥运是展示企业及品牌的最好舞台,是实现企业品牌提升及走向国际化的捷径,因此往往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奥运营销。但是,奥运营销并不是简单的“奥运明星+运动+产品”的组合,“公众关注奥运,关注的是比赛本身,关注的是运动员,关注的是参与和分享体育的激情。但是,企业的奥运宣传往往太商业,而公众对企业广告天然有着很强的排斥感。”

相比之下,非奥运赞助商的“暗战”却可以有效规避这样的资金风险,只要用法得当,非奥运营销花小钱照样可以撬动大市场。

据近日胜三与索福瑞两家公司联合对中国10城市1595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奥运表现指数最佳的12家企业中有5家为非2008奥运官方赞助商。

在胜三奥运研究所涉及的认知度和购买倾向两种属性中,蒙牛、百事、李宁、肯德基、耐克和中国联通这6家公司分值均有大幅度提升。事实上,这6家公司中没有一家曾经花钱购买奥运赞助权。他们完全靠伏击战术赢得了出色的表现。

非奥运赞助企业营销战术:

蒙牛:投资赞助节目央视五套的《城市之间》这个跨城市进行的趣味体育比赛。

肯德基:发起“我爱北京”活动,鼓励居民为最能表现“2008精神”的胡同投票。

李宁:与央视五套结成合作伙伴,为所有奥运会的主持人和解说员提供服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0740.html

更多阅读

可口可乐2016奥运营销 奥运营销经典故事之可口可乐篇

作为奥运营销的开创者,可口可乐80年以来不间断地赞助了历届奥运会。它成功地利用奥运把自己推向全球,开创了许多奥运营销的手段和方法,成为其他奥运赞助企业的标杆。      奥运营销不能不提到可口可乐。1928年,可口可乐用1,000箱可

王某看到奥运商机申请 巨无霸们留下奥运商机

    企业赞助奥运究竟是想向公众表明什么呢?仅仅是自己的商业企图吗?肯定不是。    百年难遇的奥运商机面前,中国企业有两种最典型的态度,一种是踌躇满志,一种是望而却步。  前者大抵都是那些已经和2008北京奥运结缘的战略合

王某看到奥运商机 “后奥运”时代另类黑马行业商机大盘点

系列专题:后奥运时代能为主办国带来巨大商机,已是经过历届奥运会验证的毋庸置疑的事实。从一般规律看,奥运经济对旅游业、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电信、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都将产生影响。而在“后奥运”时代,几大为奥

声明:《2016奥运女排决赛视频 奥运商机决不是提款机》为网友笑我的坚持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