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述责述廉报告材料 《当责》——第四章当责的最基础: 个人当责(4)个人当责的自我



实践个人当责的第三模式是康诺斯与史密斯在“奥兹法则”中提出的,他们所描绘的个人当责是这样的:

“我还能多做些什么,以便超越我目前的处境,并且交出我所期望的成果?”

“What else can I do to rise above my circumstance and get the results I want?”

所以说,为了要“交出成果!”(get results)这个最终目标,我是愿意多做一些什么的:

9788; 纵使资源不怎么充足、环境不怎么配合!

9788; 我可以多做什么以改善状况?

aihuau.com

9788; 我怎样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

9788; 我怎样可以更进一步了解你?

9788; 我怎样可以多支持他人?

这里谈的“what else”意义正是One more ounce之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多加5%或10%,甚至如台湾友讯公司所倡导的20%,还有老虎伍兹在接受访问时说的:“我每一次击球,都是120%的专心与努力。”

综上所述:

在德鲁克的第一模式中,比较重视的是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与成果。因此希望达成的是:重大的、更大的绩效与成果。这当然是当责锁定的目标,乃至是延伸目标(stretch goal)。

在米勒的第二模式中,比较重视的是:中间的过程。因此明白指出如何做好“QBQ”,不宜有质问或自问时用开头字如:Why(导向抱怨、受害),或Who(导向指责、推卸),或When(导向拖延、受害)。米勒还提出更具体的挑战:“你今天QBQ了吗?”

在康诺斯的第三模式中,比较重视的是启动因素及各种努力的掌握。既然,当责最后标的已定;要确保标的100%完成,就不要在乎投注入105%或110%的专业精神。

这三种模式都是个人当责从“思想”引发“行动”的有效方式,不论你加强的部分是前面的因、或后面的果、或中间的过程,都可以具体实践个人当责。

 个人述责述廉报告材料 《当责》——第四章当责的最基础: 个人当责(4)个人当责的自我
弹去心上层层灰尘,我相信,人类心灵深处总是希望承担起当责的。对事业与人生有一份拥有感或归属感,是令人兴奋的;同样地,自主感、成就感以提升绩效,是企业人心底永不止息的企望。

西方人常说:心甘情愿的负担,就不成为负担(A willing burden is no burden)。承担个人当责不是压力缠身、不是秋后算帐,是一种内心企盼、一种潜能释放。想想看,多少项目、工作屡屡在权责不清、推拖拉扯之间,更是令人夜不成眠、痛苦不堪。

富有个人当责的企业人是“毋需扬鞭自奋蹄”的现代千里马。

也没那么容易。“个人当责”确是从“我自己”开始;但这个“开始”通常又代表着“改变”。

16世纪的政治谋略家马基雅维利(Marchiavelli)说:“若想树敌,就试试改变一些事吧。”又说:“拥护改革价值的人,常不是真心诚意的。他们希望改变的是别人或环境,而不是自己。”

改变别人或改变自己,似乎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还是难易有别、先后有序的,不可造次。请看下述一则精彩故事:

英国大主教,在历史上是位高权重的;有时,权力比帝王还大。英国西敏寺大教堂内,有一位大主教的墓志铭是这样刻下的:

“当我年轻而奔放时,我的想象力是没有界限的,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长大也更聪明些时,我发现改变世界可不容易,所以我缩短些我的眼界,我决定只要改变我的国家;但,似乎也难以撼动。当我逐渐进入暮年,我做了一件孤注一掷的最后努力,我想改变我的家庭—— 家庭对我而言,是如此亲近;但,唉!他们也没改变什么。现在,我躺在临终卧床上,我突然了解:如果,我最初只是要改变自己;然后,依此实例与经验,我可能可以改变我的家庭;从家庭的启发与鼓舞,我可能随后有能力让我的国家更美好。然后,谁知道!我可能甚至已经改变了这世界。”

我觉得,这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故事的重点只有两处,那就是:一、“如果,我最初只是要改变自己”,与二、“然后,谁知道!我可能甚至已经……”。

个人当责,当然是个人的一个自由抉择。你做出抉择了吗?

让我们再回顾本章首页的两个实例—— 球场与职场。职场上的7个问题,现在的你应该大致同意了。球场问题呢?“德不孤,必有邻”,与你分享一个高尔夫球赛小故事:

台湾吕良焕先生曾在二十余年前,受邀参加举世最负盛名的英国公开赛,当时技惊全场,赢得了第二名。但,球赛中间,他曾打歪了球,不幸地又伤了一位观球的英国妇人,吕先生当场致歉,赛后并立即前往医院探视。在当时的英国,曾因而赢得球技精、风范佳的“吕先生”美名,名满全英伦与高球界。据新闻报导,二十年后,吕先生又邀请了那位英国妇人来台湾做了一趟知性之旅,吕先生当真是当责风范。

球场与职场故事说完了,还记得本书序曲里,战场与政坛的故事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0898.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转载 有关《案发现场》第四部的想法 案发现场第四部爱奇艺

好期待案四呀!原文地址:有关《案发现场》第四部的想法作者:刑警队长孟凡军有关《案发现场》第四部的想法我呢,《案发现场》系列是一集不差的看完了,可是加一起也就100集(也有可能是102集),我看不过瘾啊!所以说,我要好好想想第四部,想象第四部

声明:《个人述责述廉报告材料 《当责》——第四章当责的最基础: 个人当责(4)个人当责的自我》为网友胸口依然溫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