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我”是根本!
![右倾机会主义 从“机会主义”到“强我主义”(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23232333058.jpeg)
如果说机会是一次好的运气,你可以参考“塞翁失马”的故事,它会告诉你那都是暂时的;如果你认为机会是一条阳光大道,那么前人会告诉你没有不下雨的天,也没有绝对平坦的路;如果你认为机会是一种永远的庇护,那么你将永远没有机会获得成功,因为“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的谚语会告诉你,你永远嫩着,没有“资格”参与成功的竞赛! 所以在“机会主义”特流行的今天,笔者要提出“强我主义”。爱因斯坦的老师没有给他上学的机会,而他靠自学,直至走上探索科学的道路,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贝多芬失聪的耳朵是上帝不给他创作音乐的机会,但他不放弃尝试,靠牙齿咬着木棒,创作出多少优美动听的音乐乐曲,被永世传唱;司马迁的时代没有给他著作的机会,可是他花费了半生的时间,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史记》。他们靠的是什么?就是强大的自我意识!近时期也有个把的代名词,如“就职难”、“人才荒”,企业总是求贤若渴,而大量的求职者却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极矛盾的现象,令人纳闷:难道是企业在玩假的,他们并不需要人?莫非求职者是在搞虚的,他们不需要工作?后来才想破这个“弥天大谎”,原来都是假的——企业并不需要人,而需要“人才”;求职者呢并不需要工作而是需要“机会”!也许目标是一致的,可惜关注点错了,求职者并不急着去做“人才”,而是急着去寻找“机会”! 就这样一味“忘我失本”的追求,导致了资源的错位和浪费。有句话说得极好,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可以理解为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机会,尤其当前社会机会更具显性,而是我们都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你看,多数人的精力还是集中于“机会”二字上,而对于“准备”则是认知简单,或以为“打扮好了外在、装好了行囊、整好了资料”等等就算是“充足的准备”了!机会是成功的一个因素,但它的本身并不能独立定义,而是因为主体的“我”而相对存在。并不至于我们盲目追寻,唯它是从。我们稍微理性一点抽身看看,就能够明白我们才是一切之本,而“强我”才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机会主义”的成功或许是偶然,那么“强我主义”的成功则是必然!一则墓志铭这样写道: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有决心改变世界;但后来我发现我不能,所以我只想改变我的国家;等我年龄再大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能力改变国家,那时我的愿望就是改变我的单位和同伴,后来我发现我也不能;那就从我的家人和朋友开始吧,只等到我即将离开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家庭和朋友。或许我唯一能做到的,只是改变我自己。如果当时我改变了自己,我就可以影响到我的家人和朋友,或许,我就可以进而影响到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