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福田造自主品牌轿车遇到内外部阻力不同,上汽造自主品牌轿车则是人心所向。 早在2004年购得罗孚75、25两款车的知识产权后,胡茂元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组建了自己的研发班底,在这两款车的基础上打造属于上汽的自主品牌轿车。不过,它绝没有外界想像中那样容易:上汽的开发能力需要整合,生产基地建设需要时间,世界技术资源重新利用更需要智慧。 2006年2月24日,在上汽隆重举行全面创新誓师大会上,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意味着上汽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搞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了。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海汽车总裁陈虹在誓师大会上满怀激情地表示:“做好自主品牌,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奋力突围,杀出一条血路!” 接下来,上汽打造自主品牌似乎成了一场战役。六万上汽人突然迸发出少有的激情,开展为自主品牌立功竞赛,44家为自主品牌配套的企业抢时间、攻难关、突破瓶颈……海内外诸多汽车界名将也加盟上汽,共同谋划自主品牌建设。 一切都水到渠成。10月24日,上汽首款中高档自主品牌荣威750轿车正式亮相。媒体也给予了广泛关注,荣威轿车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赢得了多项大奖。荣威的诞生标志着上汽进入了合资合作与自主开发创新并举的新阶段。 不过,上汽诞生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产品并没有让胡茂元长舒一口气,2004年纳入上汽旗下的韩国双龙那边又让他开始坐立不安。 2006年8月,上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韩国双龙汽车宣布罢工。韩国双龙汽车工会要求上汽集团停止技术转让、增加对韩国的投资。 这被看做是上汽集团走出国门面临的第一次大考,此次罢工事件处理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上汽的国际化战略。 胡茂元紧急任命刚刚就任上汽股份执行副总裁的墨斐出任双龙汽车代表理事前往解决。但墨斐的到来被渲染成“结构调整专家到了”,会使未来几年更多的人失去饭碗,于是劳资关系紧张程度进一步升级:在这场名为“玉碎行动”的罢工中,工人们堵住了工厂的大门,5000多名员工围住生产总部大楼,数百名狂热的工会会员更是以三步一拜的激进方式游行抗议。8月中旬,工厂停产,产品减产近2万辆,生产车间里,处处是工会人员搭的帐篷和蚊帐;上游众多配套企业也只剩下空荡荡的装配流水线。 不过,上汽没有让步,而是以真诚和坚持原则最终赢得了胜利。8月30日,双龙汽车的劳资双方经过谈判,成功达成协议,双龙工会宣布结束罢工。值得称道的是,其中的一条协议内容在韩国劳资谈判中开创先河:双龙管理层可以根据流水线需要调配劳动力。 尽管此次顺利解决双龙劳资纠纷奠定了双龙今后长远发展的基础,也保证了工人的长远利益。但这次罢工的出现使上汽集团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也给上汽的海外战略提了个醒,加上之前收购时花的大价钱,上汽集团当初收购双龙的决策被媒体认为是一次战略投资的失误。 这一年,上汽的表现依然值得称道,成功解决了罢工潮,还实现了整体上市,并超越一汽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2007年岁末,冯小刚推出了贺岁片《集结号》,令人们对中国式战争片有了全新的感受。剧中有句给人印象深刻的台词:“集结号堵着我的耳朵,没完没了地吹……” 其实纵观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没完没了地吹响的是整合、国际化的“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