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2006年也是福田进入第三次发展阶段的第一年,在其战略调整中提出了“十一五”业务发展规划目标:“做强商用车,使福田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同时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择机适时进入乘用车业务。” 这里的“择机”应该理解为等待发改委批下来造轿车的目录。福田造轿车的传闻从来就没有停过,而事实上福田已经在悄悄为此准备了多年。 2006年的北京车展,福田推出了高端MPV——蒙派克。先推出乘用车MPV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众多商用车企业进入乘用车领域时一般都选择生产MPV产品。这被看作是福田推出轿车前的尝试。 对于选择上轿车,福田公司内部也曾有过一些担忧,现在经济型轿车价格狂降,利润缩水,而且面临着国际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的双重夹击,可谓困难重重。 然而,福田汽车的决策层们对造轿车似乎已经铁了心。“福田汽车是一定要进入轿车领域的。从福田汽车诞生之日起这个梦想就一直存在着,我们这代人存在,未来一代人还会存在。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要有连续性,不能有太大的波动。因此,上轿车这个梦想的实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说。 而对于选择从MPV领域开始进行进入轿车市场的尝试,福田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向银这样表示:福田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取得成功以后,一直在寻找第二个市场增长点,与一些厂家盲目跟风轿车市场不同,福田汽车从分析世界汽车发展趋势入手,结合国内市场细分,通过一系列详尽的市场分析和前瞻研究,最终确定了发展多功能车的市场战略。 当然,这一战略的制定依然来自福田那个“创业型的预言家”——王金玉。从农用车到轻卡,再到重卡、SUV、皮卡、客车,福田的每一步战略都走得很是稳健,造轿车也早就成为王金玉考虑的决策。而且他的目标依然不变,每进入一个领域目标都是要做到第一。 王金玉说:“做什么事都是客观的,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想做到,关键就看有没有学习创新能力,而学习创新能力是否快、创新的步伐是否比竞争对手快则是关键的关键。” “王总是一个战略决策能力非常强的人,这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他学习能力极强,每一个产业领域,都要先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产业发展走势和变化趋势,从市场容量、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中判断市场潜力,是否具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足够长的生命周期。而他个人能力的提升又带动了整个团队的能力提升,除了他个人的决策,还有研究咨询机构及各个主管的支持,所以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赵景光这样评价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