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海归交友平台 中国海归第一人



“中国汽车行业朴素的语言太少。”中国汽车工业的元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会长邵奇惠道出自己的担心:浮躁或使得中国汽车业面临早衰的危机。只想做大、曲解创新、产品同质化都是浮躁的几大表现。 在中国汽车概念被无限放大的时刻,这似乎是不合时宜的声音,但思考,必须从现在开始。 主持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早衰的忧虑,最近被反复提及,主要是缘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元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会长邵奇惠的一番讲话。他提到,眼下很多汽车企业存在浮躁之风。许教授,作为最早回国的海归之一,您怎么看待这种提法,您认为中国企业的浮躁具体表现在哪儿? 许敏:邵老的这篇讲话,我也认真阅读了几遍,觉得受益匪浅,我觉得关于浮躁这两个字比较难讲。说到浮躁,其实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不光是汽车行业。当然,这跟历史有关。“文革”的历史后遗症现在还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一些人和一些事,加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目前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所以社会上形成了很多虚像。所有的人都陶醉在已有的成果之上,殊不知我们还差得太远。 我是做汽车技术的,从汽车技术角度上来说,我可以这样明白无误地告知大家,我们的汽车行业在技术水平上跟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是一般地大,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连边都没摸着。我们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现在刚刚处在入门阶段,但是由于整个汽车市场状况不错,大家也都赚到了一些钱,所以很多企业很忽视技术的积累。在很多关键技术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忽视自己跟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差距,一味地去拼市场,拼份额,觉得自己产品卖得不错便可以了。赚了一些钱便有些狂妄自大,一点危机感都没有。事实上,现在很多合资品牌在中国都有一个计划,就是将会把一些产品的价格最终降到跟自主品牌差不多的价格,甚至更便宜。这个时候,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怎么办,很多企业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应对措施。 我们的企业很浮躁,在关键意义上可能还是企业领导表现出来的浮躁,这跟企业家的素质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家会看到自己企业跟先进企业的差距,然后做必要的调整。他会重视量的积累,当然,他更重视通过量变引起质变,并且这个质变还是向好的方向变化。关于这个话题,我在几年之前就反复讲过,但是很多企业忽视了。 主持人:自主创新能力低一直是人们对汽车企业的诟病之一。您以前一直工作在汽车行业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对于企业自主创新一定有着很深的理解,那么您认为,对于中国的汽车企业来说,什么才叫真正的自主创新,又怎么能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 许敏:其实这个话题在我看来是被误解了。我一直强调的是自主开发,而不是自主创新。汽车技术最怕的是创新,对于汽车技术来说,传统性、可靠性才是最核心的。汽车技术的核心基础都在那里摆着,对于我们很多企业来说,现在要做的是补课,而不是一味地去创新。基本的技术都还没学好,怎么来创新?更何况,汽车技术可供突破和创新的点也很少,这个道理我也不用多讲,大家都明白。如果只是去做表面文章,在产品开发上做一个占领市场的噱头,这就很危险了。事实上,汽车产品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这要靠扎实的基本功来保证。所以说,补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弥补的。技术的抄袭和买,固然也是一种手段,但是绝对不是创新。 因为我曾经有过在国内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的经验,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都是新招聘进来的大学生。这些人都没有经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只有去鼓励其不断创新,而这个创新的结果可能就是失败。因为创新出来的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对于消费者没有什么根本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年轻人“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跟企业的误导也不是没关系。 举个例子,年轻的团队在核心技术上没法做出成绩,那就去开发一个很新颖的灯,灯做出来之后确实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用,因为消费者不认同,最终的结果还是卖不出去。所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技术必须一点一点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即使去抄袭和学别人的技术,也要有自己理解的去抄,想办法了解别人在这个技术领域为什么做的好,并保证技术自主开发的延续性,我们的企业在自主开发上才会真正获得进步。 主持人:邵老提到:“传统的管理理念将制约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您认为,中国汽车相关企业在管理上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差距主要在哪里?应该如何去弥补? 许敏:应该这样说,管理无定式,每家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合适自己的管理方式。不一定国际化的方式就适合中国的企业 ,当然也不能一定就要全部采用中国式的管理。 在我看来,现代企业和知名国际公司的管理要素中,最核心的一个东西就是“重视人,讲究人的价值”。而这也是未来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员工都还很年轻,所以对于这些年轻员工的文化改造也很重要,尤其是在整个社会经济都极度发展的情况下。国际知名企业在管理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其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个规范化、流程化的模式。所以,我们很多企业的目标也是应该首先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流程。 从我做技术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只能说我们中国汽车企业做技术的人太少了。奇瑞我比较熟悉,也是做得比较好的,有3000多人,很多企业都只有600人左右,而通用、福特等企业一般都有两万多人,而且都是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差距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弥补的。当然这跟中国企业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也是我们正在极力弥补的差距。 而就是现在这种相对比较小的技术团队管理,我们的很多企业也存在太多的问题。对于目前很多企业的技术管理者来说,你现在面临的团队,是一个很弱小的团队。在这个时候,我前面讲到的规范化就很重要了,而且如果你仅仅把每个员工当做一个人来用,让他去犯错,这种团队的成长速度就会很慢。因为,你没有把集体智慧发挥出来,你没有把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智慧。在中国企业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会议多。本来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会议上可能要耽误很长的时间,因为很多会议都是没有流程的会议,仅仅凭的是长官意志,长官让人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没有效率的命令式管理从长官个人角度来看,也许效率很高,但是如果放到整个团队和企业立场来看,效率就很低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105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最美古诗词10首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中国最美古诗词10首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声明:《中国最大海归交友平台 中国海归第一人》为网友爱到终身奉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