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赵民的观察,美国的咨询公司分为两类,要么是“大鳄”,要么是“虾米”。前者如麦肯锡,后者皆籍籍无名。“更多的公司都是小的咨询公司,一般情况下都不超过十个人。我看就这两头,中间的几乎没有。”接受采访的咨询业的从业者和观察者所看到的现状却是:中国的虾米多,鱼少,当然也就没有大鳄了。但是,赵民认为:“第一,大的还不够大;第二,小的还不够多。”当然,这个问题,不过是众多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之一。苏文忠说:“为什么这么多的小咨询公司呢?这是因为好的咨询公司少,而干咨询的人多。无论是理论水平高深的教授也好,或者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也好,以及具有多年咨询经验的咨询师也好,中国现在确实存在一批高级咨询师。而这些咨询师单个人就能够从企业拿到一些咨询的业务,于是找上几个助手,就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但真正能使自己的咨询公司正规化并做大做强的人很少。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公司多,但规模都很小。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业生态状况,是中国咨询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咨询企业经营不正规导致的结果。”关于规模的问题,除了人数少之外,还有一个“虚报户口”的问题。有一些公司的对外宣传基于人数与实力对等的观点,常常虚报公司拥有的咨询师等核心人员。“可能对内讲二十几个人,对外讲三十几个人,这种结构也挺多的。” “咨询业有太多个体户。”

aihuau.com这个中的缘由非常复杂。一是可能的确如赵民所观察到的,这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姑且不对这个低门槛做价值判断。低门槛,是说“一张桌子、一台电脑、租间破屋”就可起一炉灶,对固定资产存量的要求比较低,“有个三万块钱或者十万块钱就可以做咨询公司了,一个人、两个人都可以做”。二可能与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文人相轻”,宁为鸡头,不做牛后。这反映了咨询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三是订单获得过程的决定性因素的不确定性太大,“关系”这个词在受访者那里不时出现。“关系本身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关系的资源不可能在咨询领域消失掉。在西方的咨询业务中,关系和信任也仍然是首位。所以有人有关系的话,仍然是很重要一个空间。”陶勇观察道。其中不乏有人行咨询之名,而做交易之实。“利用客户的关系,做一些商业,贸易。今天赚,明天又赚,几天就能挣一百万,一千万。”这种诱惑显而易见,但其短视也同样淋漓尽显。这种结构下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知人而不知公司。“好多人认识这个人了,并不认识这个公司。” 成长的烦恼咨询公司常常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们自己的企业本身管得不怎么样却来教我们做管理?不同的咨询公司可能会给出相反的答案。逻辑是这样的,咳嗽的医生难道不可以做手术吗?AMT咨询CEO彭一的观点非常旗帜鲜明:“‘咨询公司自我管理不好,对别的企业也管不好,不能提供建议’,这个观点我不赞同,这完全是不同的两个问题。”不过还是有一些领先的咨询公司在规范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探索。“咨询公司有什么好管的呢?第一,就是一群关系很好的人坐在一起;第二,就是有一些行政后台;第三,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知识;第四个就是出去给客户做咨询。他们所说的‘你的咨询公司管的不好’的本质,无非就是你规模做了这么多年,才做这点营业额。但是你觉得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对世界的管理价值不够大吗?德鲁克有这么大的价值,但他开的公司又做了几个亿的业务呢?”彭一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