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企业自身也纷纷探寻下一步出路。商业模式、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内部文化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切,都注定将发生改变。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鼓”),在过去的几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而且事实证明,这种变革非常成功。我们可否探究是什么导致了陕鼓一系列的变化?可否探究企业领袖印建安—陕鼓董事长、总经理(对了,还有“集团党委书记”这个仅仅存在于国有企业的特定称谓)对变化中的陕鼓进行过或正在进行什么样的实践以及理论思考?陕鼓身处制造业,它的实践似乎为目前广为流行的“微笑曲线”增加了新的注脚。“微笑曲线”由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用来描述现代产业链各个工序的附加价值特征。现代产业链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U”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曲线中,左边为产品研发,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微笑曲线在中段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也就是说,品牌、营销网络有更大的附加值,而制造业附加值比较低。医生不给自己看病?

席酉民:高附加值的环节尽量保留,低附加值的环节尽量外包。我想企业至少需要做三件事情:①外包。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③企业与国际之间的协作。这里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企业“宁作鸡头不做凤尾”,还有员工的思想问题等。上次,您带我们参观时,就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一个原本生产论吨计价的车间,后来不生产了,转而去搞维修服务。这是否也是一种依据附加值和是否核心业务的产业链调整?aihuau.com印建安:您说的是我们的“设备车间”。国有企业以往都是“大而全”、“小而全”,设备车间干什么用呢?就是企业专门有一个“设备处”来维修自己的机床设备。陕鼓的设备处大概有120人左右,但是设备大型化、精密化、数控化以后,设备处根本做不到“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出了问题还得叫专业厂家来维修。按照当时的人力成本计,陕鼓养活自己的设备处每年需1200万,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于是我们将该项业务全部外包给中国机床总公司,费用也是1200万。设备处的员工改做“风机维修”业务。现在,“风机维修”这支队伍急剧膨胀,已经增加到200多人,每年给企业贡献几十万的利润。设备的维修服务利润丰厚,有时候甚至反而高于生产销售一个新设备的利润。今后,设备处的人员将增加到500人左右。适当的时候,人要学会放弃。明知道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强项,还死死地攥在手中,这样会很辛苦、很累,最后反而浪费掉了别的机会。席酉民:这还是一个跳高的问题,通过转换这根撑杆,你们跳得更高。将自己的设备维修外包,然后去承包别人的设备维修,做市场最需要、自己最见长的部分。这样不仅创造出更大的利润,而且企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制造业变成了一个以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为龙头的制造和服务企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微笑曲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