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平庸 《中庸不平庸》——中庸的上下关系(4)上不陵下,下不援上



君臣,是儒家所强调的“五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特别看重的人际关系。孔子的名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说君臣父子都要各安本分,做上级的要有个上级的样子,做下级的也要像个下级,父子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一说,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就是好像儒家只重视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只强调上级的权力和下级的义务。其实,我们先圣前贤的思想,绝没有如此简单。

 中庸 平庸 《中庸不平庸》——中庸的上下关系(4)上不陵下,下不援上
《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意思是做上级的人不欺压下级,做下级的人不攀附上级,这样才是理想的上下级关系。上级对于下级的权力和下级对于上级的义务,其实就蕴涵在上下级的相对位置之中,是题中应有之意,不必多说,但关键的是上级不能因为自己的权限和地位就随自己所好地任意指使下级,下级也不能因为上级对自己有某种支配权力而有意拉拢,借以谋取私利。《中庸》所指出的,不是上下级之间的君臣大义,而是互相为对方考虑的重要。

宋代的著名宰相赵普,为人非常刚毅果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有一次,他上奏宋太祖赵匡胤,推荐一个人担任某个官职,碰巧太祖不喜欢这个人,不肯任用。第二天,太祖让他再另外推荐一个人,他还是以这个人回答皇帝。第三天,又向太祖推荐,赵匡胤终于勃然大怒,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到地上。赵普不动声色,把碎片收拾起来就回家了。过了几天,他把被太祖撕碎的奏章重新拼好,粘在一张纸上,再次像以前那样向太祖推荐,太祖终于应允。

还有一次,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宋太祖和赵普之间,就是理想的“上不陵下,下不援上”的上下级关系。太祖贵为天子,虽然不喜欢赵普的建议,但是也只是拒绝了事,并没有给赵普以惩罚,而且最终还是听从了赵普的意见,这就是“上不陵下”。其实,做上级的虽然没有义务一定要听从下属的建议,但是对于进谏采取一种虚心和开放的态度,则是必要的。而赵普对于太祖的拒绝,既没有放弃,也没有投其所好曲线救国,只是不动声色地坚持,这就叫做“下不援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1198.html

更多阅读

读苏轼的《留侯论》 苏轼的读书名言

读苏轼的《留侯论》原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yi)上之

《壮士出川》背后的真实川军6:群炮毙敌是“神剧情节”吗?

《壮士出川》背后的真实川军6:群炮毙敌是“神剧情节”吗?编写者 冉光泽《壮士出川》中有一个情节:为了避免与敌军硬拼,张抗建议引诱敌军在尖山咀下庄宿营,然后在周围山头集中迫击炮轰击敌军,一战摧毁桥本旅团战斗力。这个情节有根据吗?在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中的人物解读 郭德纲我这一辈子高清

《我这一辈子》中的人物解读在裱糊匠桃园三结义的是老大福海、老二刘方子、老三赵二,三个人性格各异,人生经历也是交错盘结,人们对他们的认同感悬殊。老大由张国立扮演,他是一个善良重义气的满族普通市民。在赵二家没法再住下去的刘

声明:《中庸 平庸 《中庸不平庸》——中庸的上下关系(4)上不陵下,下不援上》为网友醉魂愁梦相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