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 最后一个沙丘



《读者》中有篇文章,叫“最后一个沙丘”,是关于四位志愿者,在室内通过了严格的生理极限测试后,徒步走完一段荒芜的沙漠的故事。

 沙丘 最后一个沙丘
实验室的测试表明,他们都可以完成任务。但事实却是:第一天他们就犯下了很多简单的错误,如:半天就喝掉了一天的水,过早使用净化水的化学药粉……这些错误直接影响到了他们任务的完成。

于是,第三天就有两位志愿者发出求助信号,退出原本他们信心满满的挑战。

第三位一直坚持,翻过了一个又一个沙丘,总以为终点就在沙丘后面,却一次次地失望。

望着一望无垠的沙漠,他绝望了,也发出了求救信号。而横在他面前的这个,却是最后一个沙丘。

只有一位志愿者达到终点,他并不比其他人强壮,只是一路上比其他人少犯错误而已。

aihuau.com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有很多感想。思维是跳跃的,我只能找出几个火花,跟大家分享:

一、理论和实践——看招聘

四位志愿者在实验室里,通过了科学家设计的严格的生理极限测试。测试表明:四位志愿者都能完成挑战。

这跟我们招聘工作是多么类似,我们在招聘现场、面试时,运用各种方法、技巧,甚至测评工具,对应聘者进行评估,按照应聘职位是素质模型,去挑选“适合”的人才。

当我们通知他们来报道时,就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份生理极限测试表,上面写着“合格”。但真正进入公司,开展工作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合格”的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却犯着幼稚的、不该犯的错误。有些是看起来不经意的小错(计划书、合约上出现错别字),有些是做事情欠缺考虑带来后遗症(如:半天喝掉了一天的水)…… 最后,有些人没有过试用期就离开了,有些人熬得自己都没有希望了,只有少数人留了下来,成为成功的挑战者。

当然,职场跟这个挑战还是有很大区别,这个挑战是一次性的,而职场的挑战是每时每刻。

一个人是否“合格”(或胜任),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就像我们常遇到很多人,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却不如人意,大家总结为“眼高手低”。

所以,用人需加法。这是优派公司朱家良先生分享的用人秘诀。

一般公司是用减法,通过招聘,对某人很满意,打了100分。在以后的工作中,稍有闪失或出现错误,就开始扣分,最后越来越低。

加法则不同,刚进公司的新人,打50分,做得好的加分。

二、知道与行动——看培训

前面两位失败者,退出的原因是基本技能的运用。这些沙漠生存的知识,都是老师教过的。但上路后,大家就忘记了。

大概是职业病吧,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完全是挑战者自身的问题。

这就像培训,我最常说的一句是:知和行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教了,若能再带他们进行实地演练一下,感受一下沙漠的种种恶劣条件,给他们一个心理准备,效果会好很多。

相信,有了在50度的高温下行走一天的经历后,他们就不会犯类似半天喝掉整天水的错误了。

因为他们在这一天的热身中,估计已经犯了这些错误。在试错的过程中,他们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给与足够的重视。也为正式挑战,积累了经验、技能和心理素质。作为志愿者,若组办单位没有这样的演练机会给我们,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了。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身在职场的我们,自身修炼、专业提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生的课题。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说:天道酬勤。

三、期望与现实——看心态

第三位志愿者是因为心理素质离开的。他刚开始期望过高,将前面的每个沙丘都当成终点。所以,在一次次的失望点击下,他在最后一个沙丘前,因绝望而放弃。这种形象在生活、工作中很常见。

知己知彼,心态平和,才能走到最后。

四、细节与成败—看观念

第四位是胜利者。实验室内的生理极限测试,只是纯粹的体能和毅力测试,你不会犯错误。

而在沙漠中,人的体能快速消耗,这时的人容易犯错,而每个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在生死与共的企业内部供应链中,每个人、每个职位,无论多么不起眼,都是关键。

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力量,也不要轻视了别人的贡献。

细节像大地深处涌动的岩浆,平时似乎悄无声息,一旦爆发,往往有了惊人的能量。

有人因为一句话,丢掉一份称心的工作;有人因为一口痰,失去一个大额订单; 有人因为一个数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细节,反应出一个人/企业的素质;

细节,体现出一个人/企业的专业;

细节,是个人品牌的基石,也是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1605.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备战高考最后一个月 一个月备战托福

如何备战高考最后一个月——简介如今又快到了一年高考时,莘莘学子们是不是在努力备战高考呢,离高考还剩仅仅一个月了,大家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个月,这里小编以过来人的身份来给点自己的经验给高三的孩纸们吧.如何备战高考最后一个月

转载 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 耶路撒冷王 麻风病

看完《岛》这本书再看看中国这个地方,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注太漠然了。原文地址: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作者:三月鹰飞核心提示:■麻风病患者治愈后,曾尝试着回过家。但家人的冷漠和社会的歧视又迫使他们无助孤单的生活着。两年

声明:《沙丘 最后一个沙丘》为网友天生是美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