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实问题 国有经济的现实问题
摘录《经济研究》2005第10期第16页中的一段话:"在工业化过程中,政府通过金融抑制压低利率,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把70%以上的银行信贷贷给了国有企业,企业的坏帐可以不还,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而银行却背上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最后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买单。早在上个世纪末,政府就着手处理巨额不良资产。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特种国债;1999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剥离了13939亿元不良资产。近年来,政府又采取措施解决逐步暴露的坏帐。2004年初,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50亿美元补充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本金;2005年,汇达公司成立,以处置中央银行再贷款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为救助证券公司,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向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注资并贷款达165亿元。由于产生不良贷款的机制并没有彻底根除,"实际"的不良贷款余额仍在上升。2002-2004年政府加速银行业改制,剥离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如果剔除这些"剥离"等不可比因素,2004年的不良贷款余额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810亿元以上。"以上数据充分反映了国有经济的现实问题,国企对中国经济存在着某种拖累作用。国有银行"无条件"注资国有企业,就好象国有银行是国企的钱袋子。国企不仅对银行利率不敏感,而且它"坏帐可以不还"。既然可以不还,那么政府是否"压低利率"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对于银行来说,能够使国企归还贷款本金已经不错了,还谈何利率高低?于是。中央不得不承担国企形成的这些呆坏帐所造成的银行亏损,动用国债、财政力量与外汇,去补充银行因坏帐所亏损了的资本金。历年来一系列的注资累积起来的金额在20000亿以上。假设这20000亿元的财富不是浪费在国企低效率无效果行为所造成的亏空上面,而是用在补贴公众的生活上面,用在营造更好的就业民生环境上面,则我国人民的生活显然要比现在幸福多了。但是,虽然中央政府费了如此的力量在承担着这些坏帐,可由于"产生不良贷款的机制并没有彻底根除",银行的坏帐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的坏帐一直在产生,如此,所累积起来的危机也必然越来越大,势必有爆发之日。那么,什么是"产生不良贷款的机制"呢?十分显然,那是因为国企仍然是那样的国企,仍然是这些摇摆于微利与亏损边缘、得过且过的企业,仍然是消极等待、眼望着政府资金救济的企业。这些企业量多势众,政府不能不管,抛弃了之。但政府当然没有巨大的财政力量去维持它们的生存,于是,开同样具有国有性质的银行的"钱柜"以时不时救济这些企业,就成为政府不得不做的事情。众所周知,银行的这些钱并不是政府的,而是广大民众的。因此实际上,是广大民众对政府信用的信任的情况下,以高额储蓄在维持着几乎所有国企的生存(少量有行业垄断特权的国企除外)。因此,民间力量早就成为这个社会的基本支撑力量。由于民间力量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在它身上几乎见不到政府承担责任的身影。政府没有为其承担过任何债务,并且它们也没有得到国有银行的多少支持,但民间经济力量仍在顽强发展,所占的经济比例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这股健康的经济力量,中国经济难免不崩溃。
那些左派如左大培等,他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仍然吵着要办更多国企。他们没有看看中央政府的帐本,没有看到这些帐本中所记载着的越来越大的压力。政府被这些压力压得不甚重负。在政府眼里,国企产权改制是不得不进行的"解套"之路。[国有经济之事并未至此完结,因为它在体制上还制造了需要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空转"问题。《经济研究》同一页中还有如此叙述:"中国历史上的低工资制阻碍了高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的工资成本被降低,但社会保障成本成为中央政府的隐性债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已退休职工和制度改革以前就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的个人帐户是空帐,每年收入的养老保险基金绝大部分用于当年养老金发放,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积累额小于职工个人帐户记帐额。即便按1997年GDP的30%计算,需由中央政府补足的空帐总量也超过2万亿元。"这些空帐欠债的对象实际上只是指国有经济体系中的几千万职工人数,中国13亿人口中的其余12亿多人是不算入欠债对象内的。前面,银行坏帐2万亿(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现在,社会保障空帐债务又是2万亿。这两个可以预见到的债务问题就已经占了我国年GDP存量的30%。可见,计划经济下所遗留下来的这摊国有经济,对于中国经济与中国社会来说,仍然是多么的麻烦。]
更多阅读
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下 试卷 民族团结试卷
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下)试卷
第一讲讲稿社会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学理论 pdf
第一讲讲稿社会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n 教材:尚重生编著:《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n 参考书:1、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朱力等著:《社会问题概
20名中国学生向宇航员提出的20个问题及美国宇航员克莱顿-安德森的 克莱顿法
20名中国学生向宇航员提出的20个问题及美国宇航员克莱顿-安德森的回答。(资料由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提供)1、问:Can you see the Great Wall from the ISS?你能从空间站看到中国的长城吗?答:I have not been able to see the Grea
纪录片中的中国环保问题 环保纪录片
纪录片中的中国环保问题2010-08-17 16:30:19归档在|浏览 1009 次|评论 8 条 □ 特约撰稿员 林方文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巴西国际环境电影节(
中国要改变自己的非洲观中国非洲问题专家李小云博士专访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
本文是本人为凤凰周刊做非洲组稿的专题采访内容提要:经过单纯输出产品的阶段,中国已进入全面走向世界的时代,但在如何以多元视角与异质文化交流、相处的观念和经验(好像不太通顺?),却远远落后于现实要求,这对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是全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