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变与核聚变 恒星裂变与聚变模式《广义场论》第4节(2)



二、什么是恒星的收缩、大爆炸?有什么本质特征?

 

上述我们了解到:恒星所以会发生膨胀是由于改变了释放能量的方式,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恒星的一生均处于能量的释放过程。也就是说,像宇宙一样,恒星不仅存在着一个膨胀时期,也会存在着收缩阶段,因为任何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的形成都是对应的而不仅仅是对立的。当然,恒星的收缩像恒星的膨胀一样都是有原因的,而当恒星的这种收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同样会发生大爆炸。

 

(一)什么是恒星的收缩?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以为,不管是宇宙物质还是人类社会的运动都与物质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有关,或者说都与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产生联系,因此,我们也都能够从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中找到答案。如果说恒星的膨胀体现的是能量的释放过程,那么,当这些能量释放到一定程度时就势必会转入能量的聚集状态。

 

1、什么是恒星的收缩?是怎样形成的?

 

能量向质量转化称为收缩。当能量物质释放到一定阶段时,由于能量的相对枯竭而客观物质会由质量向能量的转化转变为能量向质量的转化,并伴随为质量收缩的运动,体现为大物质吸引小物质而小物质吸引更小的运动。而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引力大于斥力。当然是有原因的,或者说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比如恒星的膨胀是个斥力大于引力的过程,而恒星的收缩便是个引力大于斥力的过程了。

 

那么,什么又是恒星的收缩?笔者以为,恒星的收缩是指恒星由红巨星转入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过程。也有人把它们称为“坍塌星”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恒星由膨胀转入收缩。那么,膨胀恒星为什么会转化为收缩的恒星呢?因为在这个时候,恒星上能够发生膨胀的物质已经贫乏或者说能够“燃烧”的物质已经用完而剩下的只有质量物质,于是,在此情况下,恒星的膨胀转入恒星的收缩。

 

核物理学证明,高温是原子聚变的必要条件,而只有在超高温下,原子才能克服库仑斥力而使核与核相互碰撞而发生核聚变,之后便进入红巨星阶段。在红巨星阶段,氦核将继续收缩,使外壳很快膨胀并与恒星中心脱离——氦聚变为碳的过程。我们知道,由氦核聚变而成的碳核是不能再发生聚变的了,这就等于是使恒星的中心体失去了“燃烧”碳的条件,所以在这个时期引力会上升为主要方面。

 

也就是说,在碳不能再发生聚变或“燃烧”的前提下——质量物质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向外膨胀的力量就会被向内聚敛的力量所战胜,或者说引力会战胜斥力,所以会进入引力收缩阶段——表现在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和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引力产生于质量,而引力又是有大小之分的,于是,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和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便成为一种必然或是一种步骤。

 

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就是恒星收缩的必然产物。在天文学上,一般以太阳质量的大小来判断它们的属性。如果质量小于1.44个太阳,称为白矮星;如果质量在1.44与2个太阳质量的,就变成了中子星;超过了2个太阳质量的,就称其为黑洞。目前已发现1000多颗白矮星和330多颗中子星。当然也有黑洞的发现。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都不是恒星运动的结束,因为物质运动是不会“结束”的。

 

2、恒星收缩的本质?为何是质量的聚集过程?

 

最早发现的白矮星是天狼星的伴星,是美国科学家克拉克于1862年发现的。由于白矮星是引力收缩的产物,所以它的体积一般都很小,而密度却很大,平均亮度只有普通恒星的1/1000—1/10000,用肉眼很难看到。中子星的存在是前苏联物理科学家朗道,从理论上提出的一个预言,他认为物质压缩到原子核的密度时,90%以上的电子和质子会结合成中子,而由这些中子组成的恒星很有可能存在。

 

1934年,美国天文学家巴德和茨维基提出了中子星是由超级巨星大爆炸而产生的,其实这种认识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任何恒星或超级巨星的大爆炸都不可能直接产生密度那么高的中子星而应该首先产生行星状星云,然后再由行星状星云收缩为质量较大的恒星或超级巨星。另外,我们还应该把超级巨星与恒星的关系与层次搞清楚,假如超级巨星与恒星有区别,假如超级巨星的层次比恒星要高的话。

 

笔者以为,既然是超级巨星,那它就应该比恒星的层次要高,而具有这种比恒星层次还要高的超级巨星就应该属于维系星云物质或者说是统治恒星物质的星体。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那颗超级巨星的爆发并没有引起某一“河外星云”的消失或重生。当然,更不会是发生在银河系里面的事情了。否则,一个失去巨星的星云就不会继续存在下去,就像一个失去恒星的恒星系统,行星也不会存在一样。

 

笔者以为,中子星应该是由白矮星的收缩而形成的一种恒星。我们知道,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结果,由于其质量要比一般意义上的恒星(如太阳)的质量要大得多,所以它有足够的力量将闯入其引力场的物质吸引过来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并最终成为中子星。1969年,英国物理学家休伊斯和贝尔在研究恒星闪烁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电源,不久便确定为是一种高速自转、有较强磁场的中子星。

 

如果以上判断正确,那么比中子星的质量还要大的黑洞也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恒星、白矮星、中子星演化或收缩的结果,因为只要是物质都具有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和小物质吸引更小物质的本领,而这种吸引,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恒星的收缩。当然,笔者也不排除黑洞也可能是由超级巨星演化而来的,因为笔者认定在星云是应该有核心的物质,否则就谈不到太阳围绕银河系公转一周是2.25年。

 

(二)什么是恒星大爆炸?有什么本质特征?

 

笔者以为,一个黑洞能否发生大爆炸也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内因,当然也与其所处的环境等变化因素有关——外因。也就是说,黑洞发生大爆炸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从存在与运动状态上看,能够发生大爆炸的黑洞也曾经历过一个类似于原子的形成与原子发生裂变的过程。

 

1、什么是恒星的大爆炸?是怎样形成的?

 

广义相对论认为,在恒星的晚年,由于其质量、密度、磁场强度特别得大,空间因此而会发生“弯曲”并形成“视界”——无法观测到的一个封闭的区域,而在这个时候,一切比它小的、进入到它的领域的物质均有来无回,并迅速转化为能量物质(笔者认为黑洞是由反物质组成的星体)。但是,它也有一个无法承载进入其领域里的物质质量、能量的时候,于是,恒星的大爆炸或者说裂变便开始了。

 

于是,当某一星体所吸引的或者说所聚敛的物质质量、能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增殖到使其内部压力足够大时——该星体的内部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还足以使该压力转化为大爆炸。所以,一般的物质都会在这种高压、高热的作用下从地壳中喷涌而出并产生地震和发生火山爆发的现象。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星体都可以产生大爆炸,只有质量等于或大于恒星的才能发生大爆炸。

 

也就是说,质量小于恒星的物质是发生不了大爆炸的,比如行星级和卫星级的物质就发生不了大爆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能够发生大爆炸的星体是有质量要求的。笔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搞清楚究竟有多大质量的星体可以发生大爆炸,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能够发生大爆炸的星体是一定大于等于恒星的物质。比如,宇宙是可以发生大爆炸的物质,宇宙的质量当然要比恒星的质量大得多。

 

当然,这里所讲的大爆炸是专指星际物质的,绝不能把它扩大到微观世界,我们知道,从大爆炸的运动状态上,原子的核裂变和原子的核聚变也可以认为是发生微观世界里的大爆炸,因为它们的运动状态与恒星、超级巨星的大爆炸具有相似之处。那么,是否可以说,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都可能会发生大爆炸呢?关于这一点,笔者至今仍然也没有搞清楚,但可以肯定,大爆炸与恒星核裂变有关。

 

2、恒星大爆炸的本质?为何是裂变运动过程?

 

笔者以为,从本质上说,恒星的大爆炸体现的不是别的,正是具有核结构的恒星裂变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细胞、原子一样,恒星也是具有核结构,因此,当具有核结构的恒星物质受到外界物质突然介入时就会像原子一样发生核裂变。也就是说,所谓的恒星大爆炸其实也就是恒星的核结构发生裂变的过程。换句话说,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如果发生大爆炸,必须会存在着一个外因。

 

 核裂变与核聚变 恒星裂变与聚变模式《广义场论》第4节(2)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物质都是裂变、聚变运动的产物,它们至少与物质的裂变、聚变运动有关。这是因为,作为运动模式,裂变、聚变运动并非是原子、细胞的专利。如果说“宇宙蛋”形成与大爆炸是在作聚变、裂变运动,那恒星的演化是否也在作裂变、聚变运动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物质的裂变、聚变是客观事物、物质的一种基本的运动模式,非细胞、原子独有。

 

笔者以为,裂变、聚变运动不仅体现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也体现在星云、星系、星体的演化过程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能观察到的星云、星系、星体,它们不是裂变运动的产物便是聚变运动的产物,可以认为其过程与宇观世界、微观世界里的裂变、聚变运动具有相似性。这是由于裂变、聚变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运动模式,这一点也可以从原子的裂变过程中证实。

 

那么,如此是否可以说恒星也是一种具有核状结构的物质呢?是的,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否则它们也就不会发生大爆炸。何以见得?因为只要是物质都存在着核。比如我们的太阳、地球、月亮,比如植物的果实和动物的卵,比如生物的细胞、胚胎,比如分子、原子等等。可以说,我们压根就找不到缺乏核结构的物质。当然,这也不是说,核物质是先天就有的,因为核结构是结构事物发展的产物。

 

笔者以为,只要存在核结构的物质就一定能够产生核裂变、聚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裂变、聚变运动一定与核结构物质有关。那么,是否可以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事物、物质也可以产生核核裂变、聚变?是的,因为社会也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的,而从整体上看它们都有形成核结构的可能。那么,经济物质的核结构又是怎样形成的?考虑到将做专门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参考了数不清的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183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核裂变与核聚变 恒星裂变与聚变模式《广义场论》第4节(2)》为网友温柔执行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