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霸权稳定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与最新贸易



保护主义思想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

王桂兰,杜珺,魏世灼,王智烜

摘要:霸权稳定理论认为,一个超强的霸权国的存在有利于维持和促进国际稳定,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在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和运输成本三大基石上,包括区位理论、贸易理论和产业收敛及发散理论,而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是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延伸和发展。本文在阐述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各自在实践上的运用,特别是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运用。

关键词: 霸权稳定论 新经济地理理论 “冰山效应” 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

前言

在贸易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贸易理论与政策对国际贸易有指导性的作用,在主流贸易学揭示贸易产生发展过程的实质时,其它的贸易理论也对各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从三个非主流经济贸易理论来看一下它们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影响。

一、    霸权稳定论的内容及运用 

(一)“霸权稳定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霸权稳定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70 年代首先在经济领域提出,后于80 年代初被罗伯特·吉尔平应用于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理论。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有4个:一是霸权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二是霸主自我牺牲提供公共商品,三是霸权必将衰弱,四是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

该理论认为:一个超强的霸权国的存在有利于维持和促进国际稳定。没有霸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就无法运转。一方面,“霸主国家的经济可以发挥对世界经济的运转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自己的影响建立国际社会体制”。另一方面, “其它主要国家也必须对市场关系的发展感兴趣,霸权国家可以鼓励,但不可能强迫其它国家遵守开放性世界经济的规则”。当然,这种共同利益形成的关键还是在于霸主国的实力。除了霸主国要提供保证世界自由经济体制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国际公共商品之外,霸主国还要做到:通过自身的成长壮大来显示市场经济的益处,以此来推动自由的市场经济在其它国家的发展;控制自然资源和原料、金融和资本来源、市场以及特殊技术,以便通过经济相互依存的机制来加强对国际市场经济的管理与支配。

在构建这一理论支柱时,金德尔伯格从经济学中引进了公共商品概念。他认为,在国际关系领域里,同一国国内开放的市场经济一样,也存在公共商品。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公共商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建立在最惠国待遇、一视同仁原则和无条件互惠原则基础上的自由开放贸易制度;二是稳定的国际货币;三是国际安全的提供。吉尔平认为,霸主国或领导者有责任提供这三类公共商品,并承担其全部成本。既然是公共商品,必然会存在“白搭车”现象,霸权国必须在意识到此的前提下,毫不犹豫地支付因提供公共商品所需的一切成本。

(二)霸权稳定论的理论实质

我们必须透过这些表面的语言表述看到“霸权稳定论”的理论实质:“霸权稳定论”将现代自由经济理论机械地运用到国际领域,主张为稳定世界经济政治,霸权国应“有意地维持系统”,其为当代西方霸权主义进行理论辩护的实质显而易见。霸权体系和霸权主义不会给世界带来稳定,相反,从本质上“霸权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根源”。

(三)霸权稳定论的运用

霸权主义是某些国家的一贯的对外政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还将是这些国家的一贯作风,同时它们的这些行为是与我国的一贯对国际制度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目前国际上的公共物品——开发的贸易制度、国际货币、国际安全等方面的供给来源主要有霸权供给、全球集体供给和地区供给。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未结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也还在行进中。所以,可预见到国际公共物品的提供中,霸权提供的比例还是较大的,虽说有呈衰减之势。具体如下:

在促进开放的贸易制度方面,超级大国虽然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但它的一些诸如制裁,报复性关税政策的巨大威慑作用还是在促进开放的贸易制度方面起到了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超级大国的货币起着稳定的磐石的作用,且它在国际贸易中的硬通货角色短期内是不可挑战的。

在国际安全方面,超级大国虽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但不可否认在处理国际事务,调节国际争端方面超级大国还是不可小视的。

美国霸权的巅峰时期是在1945至1967年期间,这期间美国以西方世界霸主自居,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提供了诸如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安全和对外援助等国际公共物品。出于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政治需要,美国确实容忍了西欧和日本长期的“搭便车”行为。日本,西欧正是充分利用了美国的霸权积极发展经济。“贸易自由化是美国针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军事领域,美国组建了北约集团,向西欧盟国提供安全和“核保护伞”。

并不是说中国要走日本西欧的路,把自己置于超级大国的保护伞下,同时这也是不现实的。中国完全可以在和超级大国的平等对话,互惠互利中共同发展。利用超级大国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开发的贸易制度,国际货币,国际安全等方面——来促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同时,努力致力于全球集体供给和地区供给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利用。

   

二、新经济地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商品和服务再各国各地区流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考虑到商品服务所处的地理,地区因素对其的影响。在这方面,经济学也有相应的理论。传统的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理论通过规模报酬不变、外生的比较利益等前提假设得出了相应的区位理论、区域增长及发展理论。但随着外部性、聚集经济、规模经济等概念的引入,也随着建模技术的升级,一些原先被忽略的因素可以重新纳入到模型中,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逐渐转向另一个方向——新经济地理理论。

(一)新经济地理理论的产生

迪克斯特与斯蒂格利茨(Dixit & Stiglitz ,1977)《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性》(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一文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发表,标志着新贸易理论及相应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产生。

(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具体内容

该理论建立在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和运输成本三大基石上,包括区位理论、贸易理论和收敛及发散理论。

1.区位理论。克鲁格曼(1991) 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递增收益与经济地理》(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一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区域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得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将区位选择在市场需求大的地方,但大的市场需求则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所以,中心—边缘模式的出现依赖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与国民收入中的制造业份额。与大部分经济学家所运用的马歇尔的外部性经济概念不同,克鲁格曼注重一般性的外部经济,而不是特定于某一产业的外部经济。瓦尔兹(Waltz,1996)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马丁(Martine,1999)继续研究了聚集经济条件下的区位竞争问题,得出在同一区位的厂商数目会随着外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内生的聚集优势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藤田和莫瑞(Fujita and Mori)研究了多制造业经济体系中的运费与规模经济差异,并且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模型进行了修正。此外,其他学者如弗塞尔、伯格曼等,也对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侧重点也由传统区位理论的工业区位延伸到办公区位和零售区位。

2.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就力图把“空间”因素引入对区际贸易的分析,通过把运输成本作为“空间”因素纳入区际贸易模型,用以解释贸易量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价格、要素报酬和行业生产率在不同区域间差异等区际贸易问

题。

 

地理位置虽作为贸易量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但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中,其理论含义并没有得到强调。距离及其相联系的成本不但决定着贸易流量,而且也决定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区域贸易方式、产业结构、要素价格与收入差异等。克鲁格曼(1991) 利用简单的两区域模型、农产品无运输成本假定和萨缪尔(Samuelson) 的“冰川”( Iceberg) 型工业品运输成本来说明区际贸易的产生及最终的中心——外围增长模式,即每一单位的工业品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只有一部分能够到达。而这部分工业品与区域运输成本呈反比例关系,或者说是运输成

本的倒数指数,它也是决定区域收敛或发散的最终参数。且有两种作用力——本国市场效果与价格指数效果使得区域趋向发散,而另一种作用力———本地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度使区域趋向收敛,而最终是否收敛或发散则取决于两种作用力的比较。沃纳斯伯尔(Venasbles)把运输成本纳入俄林的区际贸易模型,发现贸易方式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要素密集度,而且依赖于运输成本。新贸易活动的区位选择相对于已有的贸易活动密度而言,依赖于要素密集度和运输密集度。如果中间性商品受到规模经济和运费的影响,生产过程中所引起的区际经济分化必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大量制造业门类的区域能为中间性商品提供比较广阔的市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趋向于区域一体化集中,从而使下游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并强化这种优势。

    3.收敛及发散理论。在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区域收入趋同后,随着以罗默(Romer ,1986) 与卢卡斯(Lucas ,1988) 为代表的内在增长理论的延生,在20 世纪80 年代小阿莫斯(Amos Jr ,1988) 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后期阶段区域收入趋异”的假说。罗默指出标准的索罗增长模型的技术假定会导致贫困国家或地区将经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递增收益概念的引入,并且通过利用该概念建立的理论模型所得出的结论与战后各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基本上保持一致,没有出现较贫困的国家与较富裕国家收敛的趋势,也即现实中的区域发散性。这与新经济地理理论相似,因为新经济地理理论主要从聚集经济、外部

性等内生增长的角度探讨区域经济增长。对于区域发散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解释: (1) 生产技术内生地有利于技术领先者,这使得存在递增收益条件的结果是富者越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技术因素是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能否扩散影响到区域不对称性的延续,进而影响到区域的收敛与发散。基凡奈蒂( Giovannetti ,1999) 则在区域不对称的演变过程模型中指出,作为由不同区位企业适应性决定的结果,区域不对称(主要是技术方面)具有四种均衡状态:持续不对称( Persistent Asymmetry)、蛙跳式(Leapf rogging)、保持进步(Forging A2 head)与追赶式(Catching up)。他认为,持续不对称不会被企业所采纳;蛙跳式是低质量企业采纳的方式;保持进步则是高质量企业采取的方式;追赶式是每个企业都能采纳的方式。(2)鲍默尔(Baumol)与巴罗(Barro) 等人认为,虽然收敛是最终的结果,但只有拥有一定人力资源基础的地区或国家才能够利用现代技术保持收敛趋势。一个贫穷的国家只有在一定的人力资本基础上才能比较富裕国家增长得更快。而多瑞克与圭根(Dowrick & Ngugen ,1989) 则认为,收敛只会发生在最富裕的国家,特别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所以被人们称作“俱乐部收敛”(Club Convergence)。(3) 巴罗与萨拉—艾—马丁(Barro & Sala I Martin,1991 和1992) 等人提出的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观点认为,尽管国家现在的收入水平与长期趋势之间的差距越大,其增长也就越快,但由于没有长期增长的潜能,致使最终趋向发散。但不管是哪种观点,如果从内生增长或递增收益的角度探讨区域收敛或发散问题,这些观点所得出的结论对于贫穷国家的来说则是较悲观的。

(三)新经济地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以对外开放、高速发展、城乡差异以及区域差异为特征的中国经济为新经济地理理论在中国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现实背景。关于东,中,西部有一种说法认为,东部沿海经济已相对比较发达,建议东部把劳动密集型部门内移至中,西部,然后致力于资本密集型生产。且不说东部沿海城市,有没有资本,技术密集的优势。我们只从新经济地理理论来就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欠妥。

我们总结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是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1)沿海地区更接近国际市场(2)后工业时代,东部沿海城市其职能改革变化比较大。

2.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东部沿海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的购买力对于工业集聚的作用极大。

3.经济政策的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对沿海城市的开放可谓说是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基石。

通过这三方面我们可以明白中国的沿海城市快速发展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原因。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从图1到图2的各省工业比重的变化看出沿海城市的发展。2001年,中国的地区工业布局已经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与1978年的工业布局特征相对照,不难发现,中国的工业集聚趋势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1)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份额有显著的上升,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1.20%、10.11%和9.69%,浙江的工业份额达到了7.35%,福建的工业份额也有所上升;(2)东北三省的工业地位明显下降,辽宁的工业比重已经下降到5.18%,黑龙江和吉林的工业份额分别下降到4.18%和1.72%;(3)西部省份的工业份额总体上有所下降,仅四川和重庆的工业份额有所上升;(4)三大直辖市的工业份额明显下降,上海的工业份额为5.02%,北京和天津的工业份额均已低于2%。总地来说,工业集聚的趋势还表现在,1978年工业份额超过8%的仅有上海和辽宁,而工业份额低于2%的省份有11个。到了2001年,工业份额超过8%的省份变成了3个,而工业份额低于2%的省份增加到16个。

图1:1978年各省工业比重分布

 

图2:2001年各省工业比重分布

现在我们用新经济地理理论论述中、西部不可以简单沿用东部城市的发展模式。首先,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之所以出现工业集聚是因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运输成本。当某地区存在规模经济,企业的进入就会获得相当的外部性,不管是此产业链的“上游”或是“下游”企业(由于中间产业的大规模存在),或者是同行业的竞争者(由于同行业间的技术,信息外溢性)会在此地区聚集。不完全竞争使区域产生“中心-边缘模式”。让我们以工业密集度较高的山东青岛为例,看一下“中心-边缘模式”的应用。如图3,青岛是以青岛市区-即墨-城阳(部分)-胶州(部分),为中心区域。这个区域主要从事商业,物流,贸易,纺织业,加工贸易,家电(海尔,海信,澳珂玛等),烟酒加工业(青岛啤酒,颐中烟草等)与制造业。而城阳(部分),胶州(部分),平度,胶南,莱西是外围区域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为中心提供农产品。考虑运输成本,萨缪尔森的“冰山理论”认为商品在运输中会损失一部分,其实是运输成本会导致所运输的商品的利润的损失,所以企业聚集在一起时,它的上游和下游也会聚集在企业中心区域。

如果要在中、西部移植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先从规模经济来看,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克鲁格曼的规模递增模型,阐明了由于外在环境,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是具有“路径依赖性”(path denpendence)的,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首先,从中、西部要形成如东部的密集产业区,需要特殊的历史事件,也就是产生“路径依赖性”,而且要对中、西部首建的企业给予相当大的财政支持,在进行如此之大的投入之前,我们不仅要考虑能否形成产业,还需要考虑东部要素密集型的产业“自我延续”的问题,东部“延续”产品必将与中、西部进行竞争。另外不完全竞争产生的中心还要考虑产业的形成还需要物流,贸易,商业来支持产业的发展。最后从重要的运输成本来看,中部城市远离东部重要港口城市,而纺织品与许多制造品必定要从港口运输,转移产业无异于增加运输成本,根据“冰山理论”,损失部分扩大。由于现在纺织品和部分机电产品(如电视机制造业等)的同类厂商之间大打价格战,进口商也利用这一点尽量压低价格,这使得这些产品的利润极低,所以运输成本的增加会吞噬很大一部分企业利润、中央的退税和地方的财政补贴。这些因素使得进入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利润减少,很难预测这样的情况下地区能否吸引大量的相关企业聚集。

关于中,西部发展的想法:试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见中,西部的几个省份如四川,湖南,湖北等工业有所发展,那这几个省份可以在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已有的优势产业。但是最重要的不是东部的“输血”,也不是东部的“移血”,而是真正自身的“造血”。这里的“造血”是中、西部真正依据自身自有的优势走出自己的规模经济,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不需要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形成真正的“中心-区域模式”。如陕西延安现在正在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石油的开采,陕西的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估计今年仅此两个油田就能产油2000万吨左右。所以说不一定一定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解决就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照样可以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当然,除了四川成都,重庆,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地区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技术外,其它的地方还是比较缺乏人力资本与技术,要脱离现实的要求中、西部发展技术密集型要素无异是乌托邦式的幻想。但是比如云南的旅游资源以及花卉资源相对的丰富,云南也依据此自然资源密集要素开展了服务贸易以及花卉贸易,相当发展了自身地区的经济,云南也逐渐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一翼和西双版纳为一翼的特有的“中心-区域模型”。应该看到象云南这样的,拥有自身相对优势的中、西部地区不在少数,所以各个中,西部地区应该科学的发展自身的相对优势,建立规模经济,即使是劳动密集的优势地区,我们认为其实以也可以避开东部的相同产业,发展新型的劳动密集产品。

图3:青岛市地图

三、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及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

进入21世纪, 在经历了长达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之后, 全球经济开始跌入低谷,于是,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但是,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世贸组织的建立及其影响的扩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措施无法再继续推行下去, 随之在形式和特点上发生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且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征。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出“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形态,是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延伸和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于70年代中期的美国,80年代下半期席卷全球,成为一种国际思潮和通行做法。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的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措施主要采用非关税壁垒,包括繁琐的海关程序和海关估价制度、条件苛刻的技术标准、进口许可证制、进口押金制度、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自动出口配额制、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外汇管制、进口国家垄断、进口配额制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1.地区经济主义新贸易保护论。这种理论以英国学者蒂姆·朗和科林·海兹为代表, 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无法解决贸易与发展、贸易与环境等问题,因此必须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取代它。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首先要加强地区间合作,实施新型的地区主义“自力更生应该成为国家内部以及一个地区的国家之间的一个共同目标,这样可以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满足需要和提供服务,如果经济活动是为自力更生提供服务,那么他们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经济增长会受到无情竞争的影响也会减少,当生产和就业必须一致为了满足地方需要而服务时,就应该重新将经济活动定位,使其摆脱出口导向的模式。”这种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主张为使地区经济发展,来实现贸易平衡和保护世界环境,这就需要一国根据预期的出口量控制进口量并要使两者严格平衡,并制定高标准的进出口限制规则。

2.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如果西方国家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限制, 将会造成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向低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 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下降, 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性产品实行贸易限制。进入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受到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困扰,增加了大工业的保护,抵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1993年发展中国家将近1/3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的配额制和其他非关税壁垒限制。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霸权稳定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与最新贸易

3.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它主要表现在借保护世界环境之名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其主要论点是:由于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为了保护环境任何国家都可以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控制污染产品进出口, 同时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

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出现, 其实是为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提供了充分的借口。

(二)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受世贸组织规则的影响, 呈现出与以往贸易保护主义不同的特征:

1、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出现了明显变化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壁垒,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非关税壁垒,而新世纪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技术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 、知识产权壁垒、反倾销与保障措施等形式

2、从非关税措施的明显性保护转向隐蔽性保护

与传统保护措施相比, 新世纪的贸易保护措施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蔽性。这些措施出台都有非常合理的理由,并不是为了限制贸易。但在客观上,它确实起到了限制贸易作用,因而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有意识的加以利用,构筑新的贸易壁垒,所以这些贸易壁垒都披着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或保护国内工业等合理的外衣。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标准、质量认证、检验程序、环境保护与国民健康标准等成为最佳选择。1995年-2002年WTO成员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SPS(《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通报总量累计达8507件。2002年,TBT和SPS通报总量即达1429件。

3、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经济、竞争政策

新世纪的贸易保护主义所采用保护措施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竞争政策,甚至社会政策,通过对对方国家的国内政策干预,实现出口市场的扩张或进口产品的限制。主要表现:一是以“公平贸易”为由,要求对方限制国内限制性商业行为,消除对方企业垄断地位,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1997年欧盟强烈反对美国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合并,目的就是通过限制对方合并,为欧盟企业争夺国际航空市场。二是管制对方国家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防碍竞争的行为,特别是出口补贴,目的是消除对方国家歧视性的商业政策造成的不平等竞争。三是干预对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指责对方政策故意造成出口增加和大量顺差。2003年9月,美国、日本激烈批评我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我国出口。四是从对方国内的社会政策寻求保护借口,要求对方实行与本国相同的社会福利、劳工工资、劳工权利、社会保障等标准。最近美国开始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将劳工权利与订单挂钩,要求出口产品到美国的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全球第一个将贸易保护政策扩展到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

(三)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

在媒体和业界普遍关注来自西方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来自亚非的贸易摩擦。新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在发达国家开始对中国商品采取花样各异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后,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纷纷仿效。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针对中国,频繁地运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今年一季度对我反倾销立案的6个国家中,除美国之外,其余均为发展中国家;上半年立案的12个国家中,有9个是发展中国家。

1.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如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众所周知,中国和印度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关系。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民营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在出口上给印度国内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印度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来打击中国的出口,以减少中国出口产品对印度相关国内产业的冲击。从2002年下半年来看,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和频率都达到了高峰,印度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的主力军。今年7月份,印度商工国务部宣布,印度将对来自中国的300种“敏感”商品实施严密监控。所谓的“严密监控”实质上是一种变相反倾销调查,“监控”时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挥起反倾销大棒,是我国出口企业蒙受很大的损失,丧失国外市场份额,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不仅影响其实际经济利益,而且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壮大。从2004年8月20日起,土耳其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是继欧盟、美国对中国彩电发起反倾销之后,第三起针对我国彩电的贸易壁垒。专家指出,土耳其作为亚、欧地区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对该反倾销调查持肯定态度,势必对亚非其他国家带来示范作用,对中国彩电的传统市场,有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在刚对中国彩电征收50%的高额反倾销税后,土耳其又于近日对中国空调反倾销正式立案,涉案金额约3000万美元,30多家国内主要空调企业均被牵涉其中。2004年3月,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等国的纺织品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配额管理。迄今,已有45个国家的90多个专业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上签名,其中非洲国家就占了1/3,发展中国家占了一半以上。

2.韩国与贸易技术壁垒协定(KTBT)

    韩国于1967年加入GATT,其市场的开放有一个较长的缓冲阶段,加之在充分利用WTO协定中允许的关税和市场准入数量管理的同时,利用协定的“灰色地带”,在检验、检疫等技术标准方面,设置技术壁垒,尽可能将进口商品对其市场的冲击减至最小程度,特别是在限制农水产品进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对大米、玉米等20多种重要农产品利用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复杂的质量认证手续对农产品进口加以限制,仅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污染限制方面,就规定了202种农药残留量的许可基准。           

3.新世纪贸易保护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1)中国积极运用贸易壁垒调查清除其它国家对我设置的贸易壁垒。

2000年12月20日,我国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法国、德国和韩国等地的二氯甲烷正式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使过去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有了扭转。反倾销措施对低价倾销产品的进口有明显的遏制作用,涉案产品的进口价格普遍回升,消除或减轻了进口倾销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2002年我对5类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后,多数品种钢材价格呈回升态势,迅速扭转了行业利润负增长的局面。2003年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2亿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重点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钢铁行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在中日紫菜贸易问题上,我通过贸易壁垒调查成功迫使日本承诺开放市场。今年6月在连云港举行了首次中日紫菜贸易交易会,成交干紫菜8020万张,实现了中国紫菜对日出口零的突破。

(2)依法开展进口贸易救济调查,有效维护产业利益。

今年以来,我们共对4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1起,涉及美国、日本、欧盟、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等6个国家(地区),涉案金额约为2.6亿美元;共对3种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做出初裁,对4种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做出终裁,涉案金额共计约6亿美元;共对2种产品发起反倾销措施复审调查。上述救济措施有效保护了国内产业的利益,促进已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国内产业加快恢复和发展。

结语

这又是一篇凯恩斯所谓的“涂鸦之作”,虽然我们利用仅有的四天时间查阅了一定量的文献,但是时间仓促,我们对这三个理论的应用还是极为有限。对于霸权稳定论我们只是蜻蜓点水的浅尝亦止,而对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我们在对中国的运用中缺少了重要的数据进行实证的研究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最后对于最新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在谈到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实证例子只是涉及到了反倾销等情况这与最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些脱节。我们深知这篇论文的不足,最后我们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能够弥补这篇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

[2] 孙晓玲.“霸权稳定论”与中国新安全观:一种比较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2)

[3] 谢燮,杨开忠.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1卷第3期,2005年5月

[4] 刘乃全.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2 卷第9 期,2000年9月

[5] 张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3,(12)

[6]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3,(3)

[7]刘正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4,(10)

[8]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 当代财经.2005,(1)

[9]秦法萍.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5,(3)

[10]金煜.陈钊.陆铭.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南开大学)提交论文

[11]勾新雨.谢静煜.延长石油还有几道坎.经济观察报.2005.10.13

[12]欧阳婷婷. 加入WTO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影响及对策.2005.6

[13]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济问题2003年3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186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霸权稳定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与最新贸易》为网友随意低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