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如何合理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保持国民经济走可持续良性发展道路的关键,为此,许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都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努力对资源环境进行核算并且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和认识深入人心之后,我国已经开始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核心指标为绿色GDP。
一、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1、是完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客观要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通过对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测定来描述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联系和结构全貌,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在资源环境问题尚未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威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年代,SNA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SNA体系自身存在致命缺陷,概括地说,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三个方面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它仅记录了人造资本的消耗,很少或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消耗及环境问题;二是它没有将自然资源作为国民财富加以核算;三是它将环境治理费用计入GDP,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未从GDP中扣除。因此,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等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依然沿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度量经济发展状况显然是不合理的,原有的核算体系必须进行改进和完善,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即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从而使核算数据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2、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25年来,我省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004年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开始向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迈进。国际经验表明,步入中低收入国家(地区)行列,对任何国家(地区)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经济快速增长和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进一步显现出来。必须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根本上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从而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可以说,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找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资源的一个结合点,实行绿色GDP核算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切入点。
二、绿色GDP含义及核算理论基础
(一)绿色GDP的概念与含义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或者说,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由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资源恢复与污染治理等资源环境经常性支出后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货物和服务)价值之和。一般来讲,绿色GDP分为总值和净值: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即绿色GDP(G-GDP)是指从GDP中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绿色国内生产净值,即经资源环境核算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EDP),它等于 G-GDP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和具有固定资产折旧性质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成本。
具体公式是:
绿色GDP(G-GDP)= GDP—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资产的消耗
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绿色GDP—固定资本消耗=国内生产净值(NDP)—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资产的消耗
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如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作为中间消耗扣除。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特用林、防护林等)和南方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处理方法同“固定资本折旧”。
环境降级成本,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环境降级成本又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性质。
在实际核算中,根据估价方法的不同,对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支出、环境退化成本又分为实际成本和虚拟成本,实际成本指在经济活动中明确发生、实际支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虚拟成本指在经济活动中不能直接体现、需要以间接方式估算的资源环境成本。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大部分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
测算资源环境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是调整原有的GDP即测算绿色GDP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非经济活动范围内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估算资源环境成本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较好解决资源环境成本估价问题的技术方法。
(二)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基础
绿色GDP是在对现行SNA体系中GDP指标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即将环境、资源与经济活动融合一体,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就如何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过多种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其中SEEA体系得到了各国的广泛认可和应用。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SEEA由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共同开发,并且经合组织和欧洲统计局也参与其中,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SEEA体系有完整的编算手册和操作说明,并且指标体系还在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
2、SEEA的分析方法基本与SNA一致,传统的SNA数据经过SEEA调整后可以与GDP相比较,保证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致性。同时SEEA将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消耗结果货币化,较实物指标更容易比较。
3、一些国家如德国、挪威等已经发布了几次试编的绿色GDP结果,有很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同时也利于国际比较。
SEEA是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设计专门的反映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独立核算账户体系,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核心账户的补充和附属。该方法不仅能充分反映SNA核算中没有反映的资源环境因素,而且能保持SNA核心指标的稳定。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灵活性,同时也适应了在不断增长的经济分析中体现环境评价标准的需要,使得整个经济资源环境一体化核算在迈向实用方面向前跨了一大步。
相对于SNA来讲,SEEA增加了两方面的内容:(1)在SNA总框架的基础上列出未包括在经济资产中的自然资产,这样SNA的资产由经济资产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资产在内的全部资产。(2)将资产其它数量变化中因经济使用原因引起的资产(主要是自然资产)数量变化独立出来,增加了“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一项,它记录了经济活动中通过耗减和降级对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耗减是指对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物质消耗,降级则指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即环境损失)。
SEEA作为唯一获得国际权威性机构认可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编制方法已为20多个国家或地区所采用,其统计易于国际间比较,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SEEA在编算范围上,没有考虑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对于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只计算具有市场价值的部份,也没有考虑自给性服务等,一些计量方法在理论上遭到质疑。由于各国的国情及统计能力的制约,各国并非全部依照SEEA架构编制完整的账户,进行“绿色GDP”测算,而是选择对其经济较有影响力的资源、环境主题进行试编,依各国国情及资料情况加以调整。如挪威核算的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德国统计局从1990年开始编制了环境经济实物量投入产出表,原材料和废弃物流量核算、土地使用核算、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和税费核算及交通运输环境核算等;而墨西哥是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等等。
三、绿色GDP的测算方法
绿色GDP核算尽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制度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原则上是可行的。在核算方法上,主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采用SEEA推荐的一种方法——净价格法;对环境资产的消耗,采用的是直接市场估算法。
(一)非生产经济资产耗减的测算
非生产经济资产是资源资产,指通过为经济活动供应原材料或能源而提供使用价值(或某一天能提供这种价值)的资产,以及那些其数量耗减可主要归结于人类使用的资产。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储备的资源是真正的财富,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们可具体分为四类:矿物和能源、土壤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非生产经济资产耗减包括矿物、水、土地的耗减、森林中开采木材、水土流失对农业用地生产能力的影响,酸雨对农业、林业的影响等。
1、不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系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主要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储量不变或再生,尽管一些资源可以重新利用,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因此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次消耗的性质,应作为中间消耗从GDP当中扣除,测算公式如下:
不可再生资源耗减=(单位开采收入-单位开采成本)×消耗量=(单位市场价格-单位边际成本)×(年产量+净调入量-新的可恢复经济储量)
上述公式表明,矿物耗减的测算可以直接根据当期各种矿物的耗减量乘以相应的基础价格获得。这种直接测算工作量较大,可采用间接推算方法,利用期初矿物的保有储量加上本期矿物的新发现量再减去期末矿物的保有储量得到本期矿物耗减量。矿物资源净价格的估算方法,是将相应矿物开采成本从市场价格中扣除出去,即扣除边际成本,一般情况下,各类矿物没有边际成本数据,而是用平均成本替代。另外,考虑到一个地区有矿物的调入调出,在计算本地区矿物耗减量时要加上矿物的净调入量,当净调入量为负值时取零。
2、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更新再生,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又称非耗竭性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和水生生物等。由于可这部分资源在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正是非耗竭性的特点,使其类似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因此处理上类似于固定资产折旧,主要从存量变化上来考察,公式为:
可再生资源耗减=(市场价格—边际成本)×存量变化量
森林存量变化量可通过(年生产量—年存量增长量)计算得到,严格地讲应该用采伐的不同树种的活立木量和相应年存量增长情况汇总得出,这样需要较为详细的统计资料。当缺乏这些资料或者资料不齐全时,可以直接采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乘以成熟林地面积来得到森林的年增长量。边际成本同样无法取得,可以用运到路边的每立方米木材的生产成本来代替。
鱼类存量变化要根据渔业部门有关数据调整得到。边际成本数据同样难以取得,需要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获得每艘渔船的平均成本,然后用平均成本加上运行费用确定边际成本。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主要对水资源储存量、变化量和消耗量进行核算,其数据取自水利厅,存量变化量为水资源消耗量减存量增长量;水资源净价格等于自来水平均单位售价减所用水(地下水、过境水)开采边际成本,一般情况下,用平均开采成本来代替边际成本。
土壤资源价值核算尤其困难,因为要从土地本身的价值中独立估价农用地土壤的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SEEA建议,土壤只以实物单位测算,而其货币价值则包括在土地价值里面。受资料所限,我们仅测算耕地的耗减。耕地的耗减不仅与城市化发展造成的耕地减少有关,而且还包括由于土壤退化或水土流失引起的土质下降导致农业生产力损失的估计值(属于环境降级)。存量变化量(耗减量-新开垦耕地)数据从国土管理部门得到,一般情况下,土地的价格就是一个地区的平均市场价格。
(二)环境降级成本的测算
环境降级即非生产自然资产降级,包括残余物排放对水、近海海域、空气、鱼类和野生森林质量的影响;过度开采燃材与木材,导致水土流失;水污染和化肥过度使用,导致土地耕力下降;猎取野生动物以及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杀等。环境降级成本可分为环境保护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两部分。
1、环境保护成本测算
环境保护成本是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一类是用于防止污染实际发生的成本;另一类是用于弥补污染造成的损害的实际成本。具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污染控制成本支出。
2、环境退化成本测算
环境退化成本是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由于这两部分是从不同角度测算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代价,二者直接相加,将会出现重复计算。为避免重复计算,将环境退化成本分为直接降级成本和间接降级成本(长期环境损害成本)来分别计算。
(1)直接降级成本,是指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残余物的排放对环境的直接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资源掠夺性开发造成的资源环境损失。
“三废”的排放对水、空气、鱼类和野生森林的质量的影响的测算是环境降级测算的重要部分。“三废”使环境直接降级主要是水资源、空气资源遭受污染,致使水、空气质量变差以及功能下降,所以,在恢复被污染的水资源、空气资源的功能或价值的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费用,就是“三废”造成的环境直接降级成本。
按照损耗过程的一般要求来看,所提取的损耗费应满足使水、空气资源从经人类使用后的功能状态恢复到使用前的原始状态。但现实中,这种恢复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同时由于自然界的净化作用,也可以使水、空气质量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实际上只要求把水、空气恢复到某一级标准,即达到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损耗费就是用于把一定量的污水恢复到某一级水质标准或把一定区域内的空气净化到一定水平所花费的费用。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有处理和达标排放的,有未处理和未达标排放的,处理和已经达标的费用已经计入环境保护成本当中,因此计算虚拟的治理费用只对未处理和未达标排放的部分进行测算。测算方法采用具有较高精确度的直接市场法中的维护成本法,公式如下:
污染对环境的消耗=单位防治成本×排放量。
1)废水排放虚拟费用
废水排放总量×(1-废水排放达标率)×每吨废水治理费用
2)废气排放虚拟费用
废气排放总量×(1-废气处理率)×每立方米废气处理费用
3)废物(渣)排放虚拟费用
废物(渣)排放总量×(1-废物、渣处置率)×每吨废物(渣)处置费用
以上计算方法难以确定单位污染物的治理费用,从理论上讲应按实际治理所需费用测算,如每吨废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需要花多少经费,可以采用经验数据。如果没有经验数据时,可按环保部门用于治污的实际支出除以达标排放量求出每单位达标量所需环境保护的维持费用。
残余物排放还有城镇生活垃圾与粪便,这些垃圾与粪便在清运后一部分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还有一部分只是采取简易的自然填埋,对于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部分要计算虚拟费用。其计算公式是:
垃圾与粪便清运量×(1-无害化处理率)×每吨无害化处理费用。
4)其它损失的虚拟费用
包括噪音污染和不良品的损失等。不良品损失是指产品或服务没有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所造成的损失,包括造成原材料、人力、设备能力的浪费,以及失去给用户、企业或社会提供更多价值的机会等
噪音污染虚拟费用:
当期用于治理噪声费用×(1-噪声达标覆盖率)/噪声达标覆盖率
不良损失虚拟费用:
被抽检的产品产量×(1-样品合格率)×单位平均价格
对鱼类的过度捕杀难以直接测算,主要是过度的标准难以掌握。从理论上讲过度捕杀是指对鱼的捕杀量超过鱼自身的繁殖量,造成鱼类资源的减少和某些鱼种的灭绝。为保持鱼类繁衍生长和渔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制定相应捕捞标准,可以参考近年来平均捕捞总量和被捕获鱼类的最小年龄产量的比例等方面,当被捕获总量超过年平均捕捞总量或总量虽未超过标准,但捕获最幼小的鱼产量占总捕捞量的比例超过了规定的标准时,认定为过度捕杀。然后根据超量部分评估降级程度,并利用维护成本法确定其恢复的时间和成本,或者根据每年休渔期期间渔民的损失来估算。
原始森林中开采燃材与木材的测算与森林中开采木材的测算方法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有些原始森林是原始次生林,既有天然生成的又有人工栽培的。可以视其比例分开测算,将人工栽培包括飞播造林部分放入森林开采之中,不要重复计算在原始森林开采之中。
猎取野生动物的测算相对容易,可以直接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分项计算中找到打猎的产量和产值。
(2)间接降级成本,又称长期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是指治理污染不及时、不彻底而造成的环境债务。它包括本期排放,没有在本期处理和前期未被处理的部分,这些残余物对环境将产生长期的损害,具体为污染和砍伐森林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而造成农业生产力下降的损失,水污染对渔业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对长期环境污染损失的测算,首先要运用“剂量—反应”函数,来评价发生损害的程度,然后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中各种方法,如生产率变动法、维护成本法、疾病成本法等来估价环境污染的损失价值。
1)水土流失、酸雨及污灌对农业生产能力影响的测算。估算由于水土流失、酸雨及污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主要采用生产率变动法或生产效应法,即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首先,估计环境变化对土地、水域造成影响的物理后果和范围。如根据森林砍伐的情况,估计土壤损失程度和受影响的面积等。
其次,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运用剂量—反应函数估计出土壤损失、酸雨等与农业产量的关系,即确定水土流失、污染造成农业生产实际减产率。
第三,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调整公式为:
损失价值=受影响的面积×单位产量×市场价格×减产率
2)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由于污染(如空气和水污染)等所导致环境生命支持能力的变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表现为因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而给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这种损失可以用上面的生产率法进行估算),而且还表现为因环境质量恶化而导致的医疗费开支的增加以及因为人得病或过早死亡而导致的医疗费开支的增加,以及因为人得病或过早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损失等。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就是用于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通过评价反映在人体健康上的环境价值大小的方法。
对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价值损失评估分三部分进行,首先,通过考察主要污染物,建立水、空气污染评价指数,再运用剂量—反应函数法估计空气、水污染造成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即确定大气污染的健康实量损害。然后通过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方法将实量损害转化为经济价值损失。
第一步,利用疾病成本法对疾病所耗的时间与资源赋予经济价值。公式如下:
式中: ——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导致的疾病损失成本;
——类人由于生病不能工作所带来的平均工资损失;
——类人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医药费、治疗费等)。
第二步:利用人力资本法来计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损失,则年龄为t的人由于环境变化而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等于他在余下的正常寿命期间的收入损失的现值。
式中: = 年龄为t的人活到t+i年的概率;
= 在年龄为t+i时的预期收入;
r = 贴现率;
T = 从劳动力市场上退休的年龄。
当非生产经济资产耗减和环境降级成本测算出来以后,便可在GDP基础上作相应扣除测算出绿色GDP。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由于资源环境核算尚处于研究阶段,特别是对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害的价值量核算方法还不完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因此根据上述方法测算的绿色GDP仍然是一个近似值。
1、由于资料来源问题,许多环境折旧和耗减事项并未包括进来。特别是污染对近海海域影响没有考虑在内,也不包括其他一些相关环境破坏。
2、由于采用的是平均成本而不是边际成本,根据边际成本运行规律,边际成本要高于平均成本,因此,测算结果很可能高估计了资源资产消耗。
3、当某些项目(如某年的鱼类与所有年的树木)存量增加时,环境价值的折旧为负值。
4、绿色GDP核算中货币化难题依然存在,并直接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尽管我们已经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核算体系中来,但在实际核算中,对环境潜在的、未发生的治理费用难以准确估价和进行虚拟计算,更不用说许多损害是根本无法治理的,其潜在费用也就无穷大。即使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方法,也因缺乏数据而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行。
5、一些剂量反应关系匮乏。剂量反应关系反映了污染程度与污染造成的物理危害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计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水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剂量反应关系、大气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剂量反应关系、酸雨和SO2与材料腐蚀的剂量反应关系、污灌对农作物影响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水污染对渔业影响的剂量反应关系等。由于我国环保检测部门开展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时间较晚,力度不大,目前有关资料、数据还十分缺乏,是计量污染经济损失的主要障碍之一。